工業總會服務網 -- 台印尼產業合作前景與展望
正在加載......
台印尼產業合作前景與展望

566

為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促進台灣與亞太國家產業合作,全國工業總會在經濟部支持下,於今年3月30日在高雄漢來酒店,與印尼工商總會(KADIN)共同舉辦「2017台灣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共有超過600台灣印尼產業界人士與會。鑒於本次論壇所聚焦的台印產業合作機會、合作創新模式和挑戰為何,以及會中的亮點和推動成果,值得進一步關注和探討,特藉本刊一隅分享。

文:宋品潔



由全國工業總會主辦、經濟部支持的「2017台灣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首度於今(106)年3月30日在高雄舉行,吸引來自印尼約100多名產官學研的參與,包括印尼副總統特使H.M. Alwi Hamu、印尼工業部總局長Mr. Putu、經濟統籌部副部長Dr. Wahyu、投資協調委員會副主席Mr. Himawan等人,產業界則包括印尼工商總會(KADIN)、工具機產業協會(ASIMPI)、食品飲料協會推廣與合作委員會(GAPMMI)、士志船運集團(SOECHI GROUP)、寶索瓦集團(BOSOWA)、印尼造船零組件產業協會(ISCIA)等重量級業者前來探詢合作機會,加上台灣出席人員,總計超過600多人與會;這也是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後,我國與亞太各國辦理雙邊產業合作的第一站。

在內容方面,論壇特就「金屬加工製品及設備」、「船舶產業」、「食品生技」、「資源循環」及「資通訊暨電子產業」等五大領域分項論壇,希望透過技術合作、人才交流、共建品牌、合組通路等實質措施之探討,達到產業鏈結的目標,雙方並在產業鏈對接、船舶產業、寒天食品、生質能技術合作及智庫交流等簽署六項合作意向書,打造台印產業正式對接,作為未來雙方後續溝通平台。

近年來印尼經濟成長快速,中產階級人數迅速成長,帶來龐大的內需市場,成為了全球投資的熱點,也是印尼為台灣對外投資第五大國。因此,對於論壇所聚焦的台印產業合作機會、合作創新模式和挑戰為何,以及會中的亮點和推動成果,值得進一步探討和關注。

論壇的重要談話

本屆論壇先就台灣產業現況、印尼?業需求,進行兩場專題演講,另由五個分組論壇,依照印尼最有潛力且台灣實力堅強的船舶、金屬加工、食品生技、資源循環、資通訊等五大面向,由雙方業者面對面交流。

論壇召集人、工總理事長陶荈祕b開場致詞時表示,全球經濟環境發展至今,不僅印尼內銷市場快速發展,台灣本身有別於過去廠商以尋求成本低廉的生產基地為主,如今也掌握了技術、營運管理和行銷的核心優勢,雙邊的產業合作將締造龐大的商機,因此特別邀來中鋼、中油、台船等大型企業,與印尼代表互動,盼能協助同為海洋大國的印尼,發展船舶及相關供應鏈。
而工總也將與印尼工商總會設立制度化聯繫窗口、加強最新產業發展資訊交換,促進產業對接媒合及人才培訓,以及舉辦相關的交流參訪、產業對接或論壇活動等,預期將有助於促進台灣產業界與東協的產業協會與企業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機會,進一步促成雙方產業價值鏈的合作、技術移轉、品牌建立和人力培訓等方面的合作,同時讓更多的東協產業能夠藉由雙邊合作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進而進行升級與轉型。

印尼副總統特助Alwi指出,印尼近年來積極向台灣汲取科技發展方面的技術與經驗,無論是透過派遣人才到台灣取經,或者是直接將台灣技術輸入印尼,印尼都因此獲得相當顯著的成長;他也強調,台灣是屬於IT產業的前端,台灣有很好的智慧產業如華碩、宏碁等,有鑑於未來是智慧物聯的時代,鼓勵台灣業者在印尼可以做一些應用方案,讓印台之間可以有智慧連結。
論壇共同召集人、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則期部A藉由這次活動,能加強挹注並整合相關產業資源,藉由台灣、印尼之間的產業深度對話,促進產業合作交流,降低台商在印尼投資障礙,並創造供應鏈夥伴關係,相互學習、共創商機。

印尼工商總會台灣事務委員會副主席Mrs. Rini Lestari表示,印尼產業界相當歡迎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並期盼能帶來雙方實質的交流與利益;身為印尼最大的工商團體之一,印尼工商總會願意擔任雙方產業合作的推手,不僅和主辦單位工業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建立最直接、最有效的橋樑,提供需求商機,也為台商提供各項服務。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也強調,印尼是全球人口第四大的國家,人口達2.58億之多,資源豐富、年齡層結構平均僅29歲,因此潛力很大;他認為,台灣跟印尼本來就有很大的貿易投資關係,如果在新南向政策之下可以跟印尼增加來往,他相信對台灣產業與未來發展是一個更巨大的市場且在能量上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夥伴。

合作成果

透過這次論壇,除了簽署六項合作備忘錄,大會最後也由工總副秘書長蔡宏明宣讀共識,為未來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雙方達成的主要六項共識如下:

第一,台灣工業總會與印尼工商總會(KADIN),將加強兩國產業合作對接,促進雙方產業價值鏈合作,推動技術合作,共創品牌和人力培訓等方面的合作,為兩國產業合作創造互利共贏的環境。

第二,為了落實產業合作交流平台,經濟部與印尼工業部將相互對接。並指定我方窗口為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印尼為工業部金屬機械交通器具與電子總局長。

第三,我國政府會協助企業掌握印尼產業發展的願景與機會,強化與印尼產業合作,支持印尼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印尼也會掌握我國新南向政策契機,為產業創造誘因,創造互利共贏的合作環境。

第四,兩國官方與公協會都會積極協助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之企業,具體落實備忘錄之共識,創造實質效益。

第五,雙方都認為船舶、資通訊、金屬(含鋼鐵)、食品及資源循環等是很有潛力的合作項目,兩國將持續推動與落實,也願意持續擴大產業合作的範圍、基礎建設和電子商務,以強化兩國產業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

第六,台印尼雙方同意,下次印尼-台灣產業合作高峰論壇將於2018年在印尼雅加達舉辦,具體時間與規模及領域,將由我窗口為經濟部工業局局長與印尼方為工業部,研商後確定。

此外,五個分論壇也依序發表了分項會議共識如下:

一、食品生技產業:

﹙一﹚推動台灣食品生技產業與印尼公協會間交流合作平台的建立,協商及溝通交流與合作機制。
﹙二﹚鼓勵雙方產業籌組專家代表團或平台,透過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及會議,共同推動產業鏈結關注議題的合作及協助障礙排除。
﹙三﹚持續交流食品生技創新發展經驗,關注及協助台灣與印尼雙邊政府、廠商與公協會團體的互動發展與合作。

二、資通訊產業(含智慧城市):

﹙一﹚推動建立台灣與印尼公協會間交流合作平台協商交流與合作機制。
﹙二﹚雙方成立行動工作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共同推動產業鏈合作、協助排除雙方合作之相關障礙。
﹙三﹚交流智慧城市發展經驗,推動台灣與印尼雙邊地方政府、台灣廠商與印尼地方政府合作發展。

三、金屬加工製造產業:

﹙一﹚台印金屬製品產業上中下游合作,主要是指在台灣製造的金屬製品,出口至印尼當地進行二次加工、包裝等等的合作模式。
﹙二﹚台印企業點對點合作,主要是提出台灣與印尼雙方有興趣配合的產業、業者與可能合作方式。
﹙三﹚台印青年創業協助,主要討論如何協助來台就學的印尼學生或有意到印尼創業的台灣青年,如何輔導他們順利複製台灣創業精神在印尼順利就業。
﹙四﹚與會代表均認同後續雙方產業持續針對技術、人才與生產加工製造的互補,來建立更緊密的策略性夥伴關係。

四、資源循環產業:

﹙一﹚資源循環需要仰賴完備技術支援,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工業製造鏈、印尼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優勢,兩國產業資源互補,實在應加強台灣與印尼產業合作共創雙贏。
﹙二﹚循環資源前段討論的技術以生質能為主,未來期望結合環保法規、資源技術、環境商品貿易及環保智庫等部分擴大產業交流合作模式。
﹙三﹚人才的培育是國家發展的命脈,台灣的大專院校擁有完整的資源循環課程,及豐富的產學合作經驗,有提供訓練優秀的專業人才,並具備適合的生活環境可以降低留學生的適應問題,且這些在台印尼留學生皆為未來兩國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應增加更多印尼來台留學生名額,為未來兩國產業合作奠定厚實的人脈基礎。
﹙四﹚印尼目前基礎研究到產業中,尚缺乏銜接單位,如工研院或同類機構(如金屬工業研究中心),或育成中心等,台灣可利用此領先科技基礎,與印尼共同發展,厚植雙方產業連結根基,特別是生質能源,同時再生質材料產品,例如木、及酵素技術等。

五、船舶產業:

﹙一﹚台灣擁有豐富之造船實績,在各式船舶設計、規劃、監造方面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印尼因地利位置之因素,對造床的需求非常殷切,未來期望以產業交流的方式,擴大台灣印尼造船業的合作範圍並建立實質之商業關係。
﹙二﹚台灣運用近年持續累積之技術能量,結合造船、維修及裝備,已逐漸發展出完整的產業聚落及供應鏈體系,而印尼為世界第二大島嶼國家,正傾力發展造船產業,兩國應就技術面著手,促成台灣印尼之船舶產業合作。
﹙三﹚造船人才培育為造船產業之重要議題,應透過教育體系培養優秀之造船專業人才,以台灣各大專院校豐富之產學合作經驗,配合技術人員培訓之配套方案,吸引印尼人才投入造船領域,協助印尼培養造船技術人才。
最後,在高層會議方面,工總提議,配合目前印尼對於積極投入發展電商產業,以及為加強台商在印尼的電子商務合作和實體通路布局,提升台灣與印尼的產業合作和貿易成長,倡議雙邊可進一步研議簽署電子商務的合作協議,成為論壇的一大亮點。

結論與展望

近來,國際的政治、經濟、社會局勢變化劇烈,尤其相較於歐美興起的經貿保護,東協國家經濟增長以及將成形的經濟共同體趨勢,更顯得商機龐大,促使各界對於亞太區域的發展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有鑑於此,透過工總、國內產業公會等與亞太國家產業鏈結的平台機制,可促進台灣的產業界提出相關的意見、凝聚共識,並激發具體、可操作的合作項目,塑造一個好的契機,讓雙方能有目標、制度化以及務實地進行雙邊討論,並落實各產業更全面、更深度的合作。

據了解,我國業者赴印尼投資的經驗,普遍面臨的問題並不嚴重,主要還是申辦程序繁複,且時程極為冗長,而一旦跨越這些關卡,一般都能營運良好並獲得不錯的獲利,很多台商企業也成為印尼當地可以信賴、信譽良好的合作夥伴,帶動地方經濟的繁榮增長。

然而,不論是延伸內需市場或是協助廠商南向布局,如何強化與當地產業的連結合作,將是決定能否成左疑鶬銦C因此,建議我國政府在相關政策推動方面,能夠跟當地政府與當地市場的需求結合,協助我們投入新產業、新通路及建立品牌,健全我們的產業鏈;例如針對印尼及東協國家都市化的公共服務、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或工業化需求,提供台灣已經形成的整體解決方案,例如電子收費、綠色運輸、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校園、電子化政府、LED照明、雲端系統、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的eTag等服務系統,都有複製對東協和南亞國家出口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的商機都是出自於印尼和東協國家的公共服務,也是以「政府招標」的方式執行,自然涉及各國的政府採購制度,所以建議我國政府加強協助台商企業,積極爭取各地主國家的專案項目,降低市場進入的障礙和限制。特別是在各國皆有保護當地廠商的考量下,必須與當地合作或合資。與此同時,這些議題最終涉及國內廠商自主能力和核心技術,因此提升我國業者真正的找出品牌與通路,掌握產業鏈布局關鍵,對台灣產業永續發展將更有實益。(作者為工總國際經貿組資深專員)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