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工業總會對於兩岸智慧財產權交流,素來極為重視,不僅自民國82年起即組團赴大陸開啟兩岸智慧財產權交流,民國97年起更與對岸輪流舉辦「兩岸專利論壇」,10年來成效斐然,本文特將十年來之兩岸專利論壇成果,摘述如后。展望未來,兩岸可將「兩岸聯手專利布局、推向國際標準組織」列為重中之重的交流與合作議題,期許兩岸聯手5G關鍵技術專利布局、共同參與全球5G標準制定,讓兩岸在全球5G價值鏈扮演重要角色。
文:吳信憲
全國工業總會對於兩岸智慧財產權交流,素來極為重視,不僅自民國82年起即組團赴大陸開啟兩岸智慧財產權交流,民國97年起更與對岸輪流舉辦「兩岸專利論壇」,10年來成效斐然。歷屆兩岸輪流主辦之「兩岸專利論壇」,邀請兩岸有關單位及專家進行深入之探討,共同推進兩岸智慧財產權事業發展,作為兩岸智慧財產權交流的重要溝通平台,經多年來之戮力經營,已深植品牌口碑,成果豐碩。
回顧十年來之兩岸專利論壇
自2008年第1屆在台舉辦之兩岸專利論壇以來,在歷屆率團出席的國知局副局長李玉光、肖興威、賀化、楊鐵軍、何志敏以及專利局副局長徐聰等襄助與強力支持下,迄今成效斐然,有目共睹,諸如:一、提升兩岸智財權之互動與認知;二、深植互信基石,於2010年6月29日順利簽署「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三、建構雙方主管機關專利快速審查通道、專利審查人員交流及專利資料交換機制;四、有利於兩岸專利法制及審查規範之調合化;五、促成開放台灣考生大陸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六、有助於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早日於2014年11、12月成立;七、落實兩岸共同打擊仿冒盜版協處機制;八、強化兩岸因應國際專利訴訟及非專利實體(NPE)之策略;九、深化兩岸專利運營經驗交流;十、有助於提升兩岸專利審查、申請品質及價值。
茲將十年來之兩岸專利論壇,分別摘述如下:
一、2008首屆兩岸專利論壇意義格外重大
工業總會於2008年11月15日至22日邀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李玉光副局長領團來台交流參訪,並於18-19日假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舉辦首屆「2008兩岸專利論壇」,以期兩岸齊力邁向智慧財產權新紀元之雙贏目標。該次論壇的意義格外重大,不但是歷史性的兩岸官方首度全面性交流,也是首次在台舉辦,陸方來台官員也是歷年來人數最多、層級最高,且是前所未有的從法制面、審查實務、專利人才培訓與管理制度來全面性交換兩岸專利經驗。
二、2009第2屆兩岸專利論壇引發大陸仿傚之互動
繼2008年在台舉辦首屆「2008兩岸專利論壇」後,為落實兩岸輪流主辦「兩岸專利論壇」之共識,本會乃組「2009兩岸專利論壇交流參訪團」,赴杭州出席由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浙江省知識產權局及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等於2009年11月18至19日合辦之第2屆「2009兩岸專利論壇」。
本次參訪團除落實兩岸輪流主辦「兩岸專利論壇」之共識,同時也引發國家知識產權局仿傚之良性競爭互動,自第3屆「2010兩岸專利論壇」起,出席之大陸參訪團團員亦含括專利代理行業與產業界等代表;另,本屆論壇除探討兩岸專利法制、審查、行政及司法救濟等經典議題外,並針對大陸於2008年6月頒布實施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進行交流,而我行政院呼應本會多年來之訴求,遲至2012年11月29日方核定「國家智財戰略綱領」。
三、2010第3屆兩岸專利論壇特殊之意義
本會秘書長蔡練生曾回應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訝異兩岸很順利於2010年6月29日簽署並於同年9月12日生效的「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所彰顯之實證:兩屆以來之專利論壇交流參訪,構建兩岸有關權責單位充分溝通、了解及互信的厚實基礎,特別是在專利優先權相互承認部分,為本協議的簽署,深植互信的基石。
而「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簽署後,於2010年12月16-17日在台北舉辦之第3屆「2010兩岸專利論壇」,除進行兩岸專利制度以及審查、行政與司法救濟實務動態交流外,更擴大討論範疇,邀請業界專家講演及擔任與談人,分享創新智財權經營模式及如何萃取智財權的經濟價值。
四、2011第4屆兩岸專利論壇別具之特色
2011年11月24-25日假福州召開之第4屆兩岸專利論壇,除進行兩岸專利制度、審查、行政及司法救濟實務動態交流外,為因應兩岸涉及的國際專利糾紛數量不斷增長,在面對越來越多的國際專利糾紛情況下,進一步擴大討論範疇,邀請業界及具美國專利律師資格等專家講演,分享交流兩岸企業專利管理、應對國際專利訴訟戰爭的策略與實務以及專利運用等經驗,期能有助兩岸合作,共創雙贏之局。
五、2012第5屆兩岸專利論壇具鮮明時代感
兩岸面臨知識經濟時代之挑戰與合作機遇之際,於2012年12月4-5日假台北舉辦之第5屆兩岸專利論壇,創先以圓桌論壇方式,探討「兩岸智財權之創新經營模式與布局策略」、「『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兩岸策略聯盟」及「因應非專利實體之兩岸專利策略聯盟」等議題,並邀請兩岸重量級專家擔任有關議題講座,具鮮明時代感,更凸顯兩岸追求的理念價值。
六、2013第6屆兩岸專利論壇特色及效益
於2013年11月19-20日假濟南召開之本屆論壇,首創以「兩岸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暨前瞻兩岸專利布局交流合作」為主題,探討兩岸如何整合新興產業的合作研發能量與資源,以助於落實我「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創造運用高值專利。
此外,本屆論壇也首次進行兩岸因應國際專利爭訟的策略暨前瞻交流合作,分享兩岸應對國際專利訴訟的成功經驗;同時也創先初步分享交流台灣智慧財產之證據保全、秘密保持命令與專利訴訟之技術判斷等經驗;另也首創初步分享大陸專利電子化申請制度之成功經驗。另外,論壇會後,由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山東省省知識產權局局長于智勇分別代表本會與山東省專利代理協會,簽署「台魯智慧財產權交流合作備忘錄」,有助於深化魯台智財權交流合作及當地台商智財權益保障。
七、2014第7屆兩岸專利論壇指標意義
於2014年10月14-15日假台北召開之第7屆兩岸專利論壇,以「展望兩岸專利共贏時代」為主題,特別邀請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發表「展望兩岸智慧財產權戰略之交流合作,迎向專利共贏時代」專題演講,展現政府對於兩岸智財環境發展的重視與決心。而本屆論壇議題包含兩岸「智慧財產權發展動態與趨勢」、「設計專利申請實務探討」、「專利審查合作之探討」、「專利司法救濟實務案例分享」、「專利侵權救濟實務發展與趨勢」、「專利師(專利代理人)雙贏之合作策略」、「企業因應國際專利爭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電子商務專利權保護及經驗分享」等,內容涵蓋面廣泛,有效進一步加強兩岸相互了解,增進彼此合作,共創互利雙贏的局面。
八、2015第8屆兩岸專利論壇指標高科技企業智財權負責人參與踴躍
於9月22-23日假廣東省廣州市「廣東大廈」舉行之第8屆兩岸專利論壇,以「專利布局暨訴訟之策略與管理」為主軸,共有四大議題,包括:「兩岸專利領域最新發展」、「兩岸專利法制發展動態」、「兩岸智慧財產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專利審理之挑戰與因應」、「專利布局暨訴訟之策略與管理經驗交流」,以及論壇壓軸進行之「專利布局暨訴訟之策略與管理」圓桌論壇,由智慧財產局局長王美花、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擔任主持人,並安排台積電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聯發科副總經理暨法務長許維夫、宏達電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楊銘彰、天津天力士製藥集團(股)公司法務總監兼研究院副院長鄭永鋒、中興通訊(股)公司知識產權資深總監文明以及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技術專利總監王活濤擔任與談嘉賓,讓來自兩岸的專家和業界精英就上述議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九、2016年第9屆兩岸專利論壇交流專利貨幣化運營經驗
於12月6-7日在台北舉行之第9屆「兩岸專利論壇」,參與者包括兩岸產、官、學、研各界人士380餘人,創下歷屆本論壇參與人數的新紀錄,因會場無法容納,本會更於會場視聽教室另闢第二場地,以視訊同步方式轉播會議實況,讓因場地無法容納而未能進入主會場的來賓亦能參與此盛會。
本屆兩岸專利論壇以「兩岸專利運營暨質押保險融資與價值評估」為主軸,議題含括兩岸「協助產業界提升專利品質及價值經驗交流」、「標準必要專利發展及因應對策」、「舉發審查及行政訴訟新發展」、「企業因應全球專利爭議之策略與管理」、「次世代技術之專利布局策略」、「專利運營暨質押保險融資與價值評估」,由兩岸具有專利運營操作以及訴訟實戰經驗的專家,分享多年實務經驗,尤其中國大陸在專利質押融資方面,近年發展迅速(於2015年達560億人民幣規模),其專利評價、保險與融資方面的經驗,實值我方借鑒。
十、2017第10屆兩岸專利論壇重要指標—提升兩岸專利價值
去(2016)年大陸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100萬件,是繼美、日之後,世界上第三個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百萬件的國家,另去年大陸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同是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而台灣專利申請量終於在去年第3季止跌回升。儘管兩岸專利申請兩樣情,然兩岸之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共識:就是如何提升專利的品質與價值。
優質專利係產學研界研發創新技術,並由專利代理業界協助專利分析布局並精準撰寫出足以保護該技術特徵之專利說明書,而進入審查階段,則由專利主管機關協助申請人取得穩固之權利範圍,最後,再由產業界基於專利布局或商業策略考量,積極與專利代理業界合作靈活運用。
而如何有『量』又有『質』?提升專利品質的基礎是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其次,要不斷提升專利審查品質及代理水平,來提高專利『含金量』;同時也要專利貨幣化,用專利創造收益才是王道。
緣此,本屆論壇爰以「提升專利價值」為主軸,規劃如下議題,進行兩岸經驗交流,包括:(一)大陸專利品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台灣提升專利審查品質與效能措施;(二)台灣創造與活化專利價值相關政策與措施、大陸專利大保護體系;(三)兩岸企業強化創新研發提升專利價值;(四)兩岸優質專利代理提升專利價值;(五)兩岸智慧財產法院判決對專利品質提升之效能;(六)大陸智慧財產權運營平台建設、台灣專利資產運營與貨幣化;(七)『專利價值提升』圓桌論壇,針對有關議題,聚焦、總結、深度交流。
綜觀近期興起之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促使全球科技產業無不戮力聚焦於新產業和新科技領域,在此背景下,專利作為智財權保障制度的地位獲得大幅提升,而專利價值的提升,正是強化專利制度運作的關鍵因素。本次論壇以「專利價值提升」為主題,契合時代發展要求,切實聚焦兩岸專利產業界人士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有效促進兩岸在新時代下的專利交流和產業合作。
展望未來
誠如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徐聰在第10屆論壇開幕致辭中強調,十年來兩岸專利業界人士平等對話、真誠溝通,積極分享兩岸專利業務領域的成功經驗,為促進兩岸經濟、科技與文化的深入交流做出重要貢獻,本會認為未來兩岸亦可在互信互利的前提下,嘗試展開以下各領域之合作:
首先,本會期許兩岸交換專利檢索結果,除可減輕兩岸專利審查人員檢索與審查負擔,更可降低申請人於兩岸申請專利時所獲結果之差異性,以提高兩岸申請人取得專利權的可預測性及穩定度。
而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如何將其套用在現行的智財制度予以審查?或更進一步解決紛爭?未來制度如何因應,隨著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實值兩岸交流探討人工智慧「產物」之智財新面向。
此外,未來的5G世界將是物聯網、人工智慧、智慧城市、與創新服務的結合,從產業態樣到生活型態都將因為5G而產生巨大改變。未來可將「兩岸聯手專利布局、推向國際標準組織」列為重中之重的交流與合作議題,期許兩岸聯手5G關鍵技術專利布局、共同參與全球5G標準制定,讓兩岸在全球5G價值鏈扮演重要角色。
最後,展望未來,兩岸智財服務業可合組服務團,諸如:提供「專利前案檢索與技術分析」等客製化專業服務,提升兩岸企業專利價值及核心競爭力,營造兩岸「合作?互利?雙贏」之局,除有利於兩岸推動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也有助於兩岸產業轉型升級。(作者為工總智慧財產權組資深專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