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正視美中爭鋒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正在加載......
正視美中爭鋒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589

 

盛傳美中貿易戰爭將在5月底川習會達成諒解協議,正博得國際間熱烈期待。不過,諸多有前瞻遠識洞見的跨國觀察家,依舊極度悲觀認為:川習會倘有協議,恐怕也祇是此次爆發於21世紀20年代的美中經濟冷戰大戲啟幕式的小歇息,稱不上是美中貿易戰爭的結束;美中經濟爭鋒對峙的緊張情勢,祇會持續加溫、加強、加重,至少往後十到二十年期間,美中不再爭鋒對峙,關係緩轉回春機率不高,除非美國對現有霸權地位的把持維護,已經自我認栽了,抑或中國崛起的強勢頭,已然出現頹退敗落,無法再繼續趕超美國銳鋒,大局才有完全平和休止可能。

 

美中貿易戰始於2018年3月22日川普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600億美元關稅,用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這純粹是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發動的「關稅壁壘戰爭」,更將戰線擴大波及所有美國的對外貿易夥伴盟邦,但是一年不到時間,戰線又進一步延伸為美中科技戰爭,乃至金融貨幣戰爭領域。

 

過去一年半,川普政府針對中國進口商品既已實施約2,500億美元的加徵關稅,亦更加強硬誓言,要進一步加重限制中國電信企業對於美國內需市場的准入機會,並嚴格檢視美國關鍵產業在中國的所有投資;川普政府更同時展開強制國際行動,力促先進盟友國家政府能夠一致行動禁止使用華為5G系統及5G網路基礎設備。國際間也已深刻注意到,這段期間來,美中兩大世界經濟強權國家的政經軍關係,正在同時出現諸多不確定性的微妙變化,兩國之間交流規則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尤其中國大陸官員也都難以判斷,川普美國的政策目標和優先事項究竟將如何。

 

從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的第一波攻擊「關稅壁壘戰爭」,所直接間接衝擊到台灣經濟社會的產業類項與貨品類別,主要包括所有智慧化產業及數位關聯產業,甚至於相對比較傳統性的金屬加工、機電、電機、石化、農產品進口等,既往都是台灣對外經濟骨幹主力的產業及廠商產品,幾乎都無一能夠例外倖免。

 

面對這一年多以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既有與將有的關稅壁壘障礙,所可能對台灣產業經濟衝擊影響,已足以稱得上「絕對不容小覷」的地步,更遑論將來第二波、第三波,乃至更大關鍵重擊波的發動與擴散了。

 

今天,所有台灣產業經濟領域的企業家與高管經理人,都務須針對國內外大小環境變遷衝擊,深刻密切地系統性研訂個體經濟層次的前瞻性戰略對策,同時,更應該積極尋求海峽兩岸政府機關部門的必要屏障與救助措施,以能安度難關。(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博士)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