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2019亞太產業鏈結成果論壇──心南向 新成長系列三新書發表會,去﹙108﹚年11月28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中除邀請工業局長呂正華、工業總會副理事長詹正田、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蒞臨致詞外,也分由財訊雙周刊社長謝金河、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張超群進行引言及導讀,同時也安排搶進印尼造漁船有成的健富造船、在馬來西亞將廢料變肥料的全宇生技、將科技帶進學校,打造智慧教室的網奕資訊,以及聚焦循環經濟多元材料的點睛設計,分享布局心法。
文:李立穎整理
2019亞太產業鏈結成果論壇──心南向 新成長系列三新書發表會,去﹙108﹚年11月28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工業局長呂正華致詞表示,這一年來新南向政策持續努力有成,且在全國工業總會協助下,將三年來的點點滴滴累積集結成冊;工總副理事長詹正田表示,3年來共舉辦19場雙邊論壇,促成許多實際合作成果;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指出,中美貿易戰致國際供應鏈結構改變,過去20年製造業資源在大陸被迫遷移,高階回台(如網通、NB等)、低階續留大陸或遷往東南亞各國。
新書發表會由搶進印尼造漁船有成的健富造船、在馬來西亞將廢料變肥料的全宇生技、將科技帶進學校,打造智慧教室的網奕資訊,以及聚焦循環經濟多元材料的點睛設計,實地分享南向經驗。
新南向政策3年有成
工業局長呂正華在致詞時表示,這一年來新南向政策持續努力有成,且在全國工業總會協助下,將三年來的點點滴滴累積集結成冊──「心南向新成長系列三」新書,深入探討台商前往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6國發展,在投資面、技術移轉及雙方創意緊密合作過程,廠商與當地業者透過高峰論壇彼此認識與合作,適逢感恩節舉辦新書發表更具意義。
工總副理事長詹正田致詞表示,2019亞太產業鏈結成果論壇與東南亞更緊密鏈結,3年來共舉辦19場雙邊論壇,促成許多實際合作成果,台商尋求不同生產、銷售、經營模式,與亞太各國合作,以保持經營優勢。 這3年來,工研院持續不斷訪談每一家公司,蒐集台商在新南向國家的精彩發展歷程與經驗傳承,提供有意進軍新南向國家的台商參考,這些都是各機構與業者共同努力耕耘下,才讓台灣中小企業切入蓬勃發展的東協市場,工總也鼓勵廠商善用這個平台資源,取得與新南向國家更多合作機會。
與會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指出,去年開始中美貿易戰,致國際供應鏈結構改變,過去20年製造業資源在大陸被迫遷移,而同一產業高低階供應鏈不同,高階回台(如網通、NB等),低階續留大陸或遷往其他國尤其是東南亞6國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與泰國,總計消費市場達3兆美元。
除工業移動外,仍有未來發展市場,2016年起推動新南向政策,亞太產業鏈結計畫同步自2016年開始,由工總協助與東南亞工商產業鏈結,凡新南向政策推動需行政院協助處,行政院全力促成。
財訊雙周刊社長謝金河引言表示,所謂30年一大運,我們這一代沒參與過戰亂,但仍親眼目睹重大轉捩點(現在),過去30年(80年代)美中是好友,然現在敵對,中美貿易戰開打,川普移除美國產業鏈。
新南向6國18億人口比中國14億人口多,錢流向東南亞已是趨勢,他觀察南向各國投資實況,一般在北越設廠,南越蹲很久;他2020年3月將組團到泰國,觀察泰銖走強,資金將流向泰國;日本則長期經營泰國,估計新南向未來幾年為顯學。
馬來西亞拿督很多,台商布局深廣,如同90年代投資中國為贏家,中國狂奔30年了,台日則蹲了30年,錢往中國,現趨勢變了,目前台灣股市漲,GDP居四小龍冠軍,估計第4季將擴大領先,台灣蹲好30年馬步,積極布局全球,勇於征戰的台商,將成為有戰鬥力贏家。
心南向 新成長
2019「心南向 新成長—厚植引領新南向的亞太平台」新書,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張超群導讀,張超群統計心南向新成長3冊共累積23個案例分享,以雙邊產業合作為重點。
工業局為提升雙邊產業鏈結,針對產業及廠商面深入合作,挑選新南向6國,從不同產業到提升鏈結,以廠商為主角,雙方業者接觸,先簽訂MOU(合作備忘錄),再深入落實運作,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無外交,高層官員互動只能閉門開會,坦誠溝通交流,以解決困難,現在依實際廠商成果,找出更深化合作模式給有意南向的業者參考,新南向政策在工業局支持下,由工總領軍,加上工協會合作,舉辦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工總主導建立合作平台,再透過工協會交流、智庫訪談,將業者拉進論壇加上人才合作。
6目標國實際合作理監事接地氣(委員會),當地經營有成台商,依當地需求使產業合作更昇華,論壇1年在台召開1年在目標國召開,2019年12月9日台灣印尼高峰論壇,有1,200多家參與廠商,將簽署40個MOU,每年收集個案分享。
現在透過新書發表會儀式,特別介紹搶進印尼造漁船有成的健富造船、在馬來西亞將廢料變肥料的全宇生技、將科技帶進學校,打造智慧教室的網奕資訊,以及聚焦循環經濟多元材料的點睛設計。
觀察南向各企業經驗談,張超群強調,產業合作人才是關鍵,東協為台商從大陸撤出的選擇,善用亞太產業合作平台,中小企業可靈活布局新南向。
一、健富造船:搶進印尼造漁船
健富造船總經理曾譯霆分析,印尼可造大型鐵殼船甚至軍鑑,卻不會造小船,健富順勢帶去技術投資,他父親經營40~50年傳統造船領域,頂多只會造漁船,透過船舶中心協助,加上印尼新南向政策,才有機會了解印尼造船,促成健富投資印尼有成。
健富從最早期的木製漁船建造起家,到FRP(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材質漁船,近年更跨足FRP超低溫漁船、拖網漁船、搬運船,可說是漁船建造領域的隱形冠軍。
健富同意教印尼工人造船,把台灣已經不做的事,跟印尼不會的技術做比對後,把這個技術移轉給印尼的台商、業者,未來印尼方有了技術,就可以自行生產,這麼做,既不影響既有的市場,還額外開拓出另一條新路,而且印尼方也將技術股給健富。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周顯光指出,在小船造船中小企業中,台灣技術最高端,台灣是亞洲第一,印尼沒人輔導中小企業,小船手工做,落差大有缺口,正好是台灣造船業可以突破的點,2年前循序漸進,以往技術開發,現轉導營運,而南向國島嶼海岸多,正好可將產業帶入。
FRP材質漁船因運而起,因而可輸出此技術,借力使力,調查台造船裝備產業有無與印尼做生意,當地做魚產台商(如在地深根的魚網業…),也可造給其他人用,印尼官方要求台灣投資在印尼造船,業者可找合適的合夥人,他看好南海市場,如愈高端需求:休閒漁業與遊艇都有商機。
二、全宇生技:油棕廢料變黃金
全宇生技董事長彭士豪1997年就到馬來西亞,等了20年,以行動實踐創造自有品牌Real Strong大壯,在馬來西亞打下一片天,現在不僅是馬國最大的生物複合肥料供應商,更是大馬政府委任的唯一華籍農業綠色顧問。
最近全宇生技將版圖延伸到印尼,企圖以新農業拓展東協市場,繼續實現將廢料變黃金的願景。
彭士豪與當地油棕園合作,將農廢棄物變成有機肥料,還研發出植物疫苗,解決土壤病蟲害問題,全宇賣肥料給業者,又幫油棕園業者解決廢棄物問題,讓公司提前掌握未來的原物料。
2017年全宇與工研院合作,結合工研院的木質纖維素解聚產醣技術,將油棕的廢棄物長纖油棕空果串,轉化成葡萄糖跟木糖醇,再轉變成更高附加價值的胺基酸、乙醇燃料等產品,而胺基酸又能變成雞鴨等家禽吃的飼料。
2019年全宇在馬來西亞建立噸級產醣先導廠,結合全宇握有馬來西亞大量農業廢棄物,以及工研院產醣技術的加值,讓廢料變黃金。
三、網奕資訊:南向打造智慧教室
網奕資訊副經理吳目誠表示,網奕自研發軟體開始切入,推出自有品牌醍摩豆TEAM Model,進軍智慧教育市場,近年再加入硬體及雲端系統開發,是全球第一家將AI應用於教育的資訊科技公司。
網奕以即時互動反饋系統(IRS)起家,是一種課堂互動反饋系統,老師透過教學軟體與學生互動,學生利用IRS遙控器傳送即時反饋資訊給老師,老師就可以即時透過軟體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即時互動的概念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結合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觸控螢幕等電子裝置,搭配物聯網(IoT)概念、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慧、雲端系統的教育應用系統。
隨科技、文化日漸發展,東南亞各國政府逐漸重視教育及人才培育,吳目誠表示,其實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已經逐步規劃智慧教育的政策,網奕預期未來5~10年間,自智慧城市,一直到智慧教育的環節,在東南亞地區會漸受到重視,因此網奕越來越重視新南向市場布局。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蔡義昌表示,教育牽涉到國家信心問題,新南向教育(機會相似情境)商機,都是投資小孩,如剛上任首長投資教育,先找類似廠商以達成效,新南向6國想往上走,第一行動就是教育,資策會提升教材內容(國家品牌定位),就如同留學普遍挑選歐美國家,學英文也找歐美,所以,教育首長與領袖的政策,會率先揭露創新教育發展。
網奕原有的品牌形象就在硬體相融性教學教法,用新科技提升教學效果,介紹全球狀況,引導下一代教育呈跳躍式成長,2019年3月智慧城市展,挑6 國市長、教育專家來台參觀,國家印象,幫對方讀書,與芬蘭、美國、英國連結,與台灣為通往芬蘭、美、英連結途逕,芬蘭推薦台灣為亞洲最好的合作夥伴,教育市場隨時有機會。
近3~4年台灣補教產業上市,因經家長嚴苛挑戰,當地教育決策者與台平台接觸,這2年,印尼設智慧教室TEAM Model,資策會扮演學術交流角色,執行則要靠廠商。
四、點睛設計:聚焦循環經濟多元材料
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指出,文創規模可由很小到無限大,踏出去可提升國家競爭力,結合設計力量更有效果,豐富資源、科技,都需要設計基礎,如泰國美感好,台灣優勢在科技,可發揮自我長處。
如果外交處境設限,如循環經濟主體性,科技與設計加上泰國塑膠廠商,台灣最好在技術,如造船,印尼要技術投資,設計為轉實力,南向國變成夥伴,可串聯交流,技術(設計)加市場(南向),創造最大可行性。
設計、循環經濟與南向,原本是三個完全不相干的縱線,但透過點睛設計創辦人韓世國的巧手,三條縱線串成了經緯線,不但彼此息息相關,而且互為經緯,牽一髮動全身。
在環保素材上累積了不少能量的點睛,2016年開始思考南向的可能,由於點睛已經將素材逐漸聚焦到循環經濟的素材上,南向發展自然也會以循環經濟為主的專案作為首選。
之所以想要南向,動機是覺得有很多內容可以跟東南亞合作,在設計上,泰國、新加坡都走得很前面,尤其泰國在設計、生產市場規模上,有很多台灣值得學習地方,至於市場方面,經濟正起飛的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機會也比台灣多。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分析,製造業往前推展,台灣設計處理美學造型,先進國家推上生產流程,設計變成產業(如英國、韓國)。明年轉型設計研究院、文化部(文化內容策進院)雙引擎,相關產業趨動轉型,將擬定設計政策。在設計人才方面,目前產學落差大,中小企業代工為主,走向設計品牌不多,必須將人才導入產業,在公共服務及基礎建設融入空間(介面)設計。
觀察泰國設計中心直屬總理府,泰國生活面向大量培植設計師,將文化內涵、研發創意融入生活中;印尼落差大,台灣現幫印尼培育人才,等產業上來才重視設計,設計產業與台商合作前進東南亞國家。(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