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儘管世界貿易組織杜哈回合談判的深度及廣度是歷次談判之最,要求的自由化程度也很高,但杜哈回合談判自2001年啟動之後,僅在2013年及2015年完成「貿易便捷化協定」與「擴大資訊科技協定」,其他並無重大突破,因而導致世界各國為尋求經貿的持續發展,紛紛由「多邊」轉為「雙邊」,而建構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成為多數國家貿易政策的主軸,這可從全球472個已生效的FTA中,有逾八成、約383個FTA是在2000年以後生效的得到印證。
然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洽簽FTA雖已成為全球一股不可擋的趨勢,但台灣迄今卻僅與9個國家簽署FTA/ECA,這對貿易依存度高達102%的台灣而言,除將產生關稅的不公平競爭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之外,產業供應鏈也可能有斷鏈的影響。因此,當今我們如何突破無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困境,化解被邊緣化的危機,是甫在總統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的蔡總統,以及即將於5月成立的新政府,在未來4年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其實,對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我們最在乎的是加入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密切,占台灣總出口超過九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在加入RCEP方面,因主導RCEP的中國一直阻撓,致使台灣迄今無法加入,即便在兩岸關係友好時期,北京政府也從未鬆口。因此,我們加入RCEP的機率很低。
反觀,現今不論爭取加入CPTPP,或是與美洽簽FTA,台灣都很有機會,因為目前台美友好關係來到最高點,加上CPTPP的核心成員—日本、澳洲、加拿大,都是美國的盟友,日本對台灣也十分友善,故政府此時應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重心,放在加入CPTPP及與美洽簽FTA上。
不過,依CPTPP新成員加入流程,台灣在向CPTPP提交入會申請後,須先得到所有成員共識決的支持後,才能啟動後續入會程序。因此,政府當前應擬定加入CPTPP的整體戰略,積極展開遊說,或透過民間的管道爭取CPTPP所有成員的支持。
再依過去的經驗,「農產品解禁與開放」是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議題,如果政府能夠拿出誠意,就美國關切的美豬、美牛、基改食品等領域,以及日本政府關注的福島等5縣市生產的「核食」產品,與美、日方取得解禁與開放共識;另在國內則落實「會溝通的政府」,不僅讓國人充分明瞭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意義及重要性,以及透過科學化檢驗標準與詳細論述,消除國人對美豬使用萊克多巴胺、日本食品的輻射安全管理等的疑慮外,更應以透明公開方式積極進行相關法令規章的調整,那麼必能取得加入CPTPP及與美洽簽FTA的實質進展。
總之,推動加入CPTPP及與美洽簽FTA的工作,必須像疊積木一樣,運用智慧與耐心,一步一腳印的扎根、累積,最後必定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