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廣州市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廣州先進製造業、培育世界級、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以及建構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制定實施先進製造業強市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畫,期盼到2021年,廣州市先進製造業增加值能夠達到3,000億人民幣以上,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達70%左右。換言之,該行動計畫對相關產業台商而言,是一大發展契機,值得掌握。
文:工總大陸事務組
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廣州先進製造業,培育世界級、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建構現代化產業體系,廣州市制定實施先進「製造業強市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畫,對相關產業而言是一大發展契機,以下就相關政策進行解析。
一、工作目標
到2021年,廣州市先進製造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以上,力爭實現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達70%左右。打造汽車、超高畫質影片及新型顯示兩大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集群規模分別達到6,000億元、2,300億元;打造新材料、都市消費工業(智慧家居、綠色食品、時尚服飾、燈光音響、化妝品)、高階裝備製造(智慧裝備及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生物醫藥等四大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集群規模分別達到3,000億元、2,000億元、1,200億元、1,000億元。推進國家級和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建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集群強鏈行動:
1、著力打造骨幹企業產業鏈。按行業建立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庫,進一步明確重點企業清單,建立產業地理資訊系統並對企業設置分類標籤。根據各大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趨勢和實際需求,積極引進和扶持先進製造業龍頭產業鏈項目,以「大項目引進、大專案帶動、大服務支撐」推動先進製造業集群迅速成長,助推集群內產業鏈分工合作,對產業鏈中發展供應鏈金融予以支持。
2、著力發展「專精特新」行業領先企業。做好做實「三個一批」(製造業骨幹企業、兩高四新企業、小升規培育企業)企業,形成一批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企業,推動規模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雙提升。 3、著力培育未來產業市場主體。對內培育對外引進3D列印、VR/AR、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量子通信、氫能源、區塊鏈、石墨烯、太赫茲和5G等九大產業,支援重點示範項目,培育高成長企業,打造全球知名、國內領先的未來產業生態,促進未來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二)實施創新引領行動:
1、建設行業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各大先進製造業集群領域謀劃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加快推進廣州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建設,布局建設大體量、綜合性、全鏈條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積極爭取國家支援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
2、補強核心技術。重點在各大先進製造業集群內圍繞工業「四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組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深入剖析重點問題,突破關鍵核心共通性技術。打造製造業產品品質及品牌,樹立在產品品質管控等方面的行業標竿。
3、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積極引進一流大學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中心落戶廣州,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廣州模式」。支持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轉移中心或機構,實施產教融合,扶持產業學院、新型實訓創研基地、產教融合服務平台等專案。借鑒日本垂直研發創新、中試熟化驗證平台和新產品認定模式,扶持推進一批企業創新成果轉化專案。
(三)實施智慧製造全覆蓋行動:
1、推動集群智慧化。重點支援各大先進製造業集群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建立智慧製造新模式推廣示範平台,推動建設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加強打造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籌建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組件製造業創新中心、CPS離散製造數位化創新中心。
2、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推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實施廣州市「發展工業互聯網行動計畫」,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廣州)節點」,推動周邊地區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與企業應用發展。支持集群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企業運用工業網路新技術、新模式雲端平台,培育工業網路應用標竿和產業示範基地。
3、促進產業協同。推動電子資訊上下游產業進一步配套完善,打造產業生態圈。支持鼓勵大企業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用、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生態項目。以「首台套、首批次、首檢測」等支援手段,結合虛擬製造及智慧運維推廣,推動先進製造業跨行業合作和分工協同。
(四)實施融合賦能行動:
1、推動「製造+5G」加速發展。實施《廣州市加快5G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9-2021年)》,加快5G網路在生產場所的部署,支援開展5G+智慧製造、5G+VR/AR、5G+超高畫質影片、5G+無人駕駛等定製化網路建設,集聚和升級工業級積體電路和智慧感測器晶片、智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業軟體產業等核心技術,支援5G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透過典型應用帶動5G系統及終端設備產業發展。
2、推動「製造+服務」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和推廣個性化定製等服務型製造新模式,引導集群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故障診斷、遠端運維等產業鏈延伸服務。推動集群企業和金融服務、科創服務、數位創意、智慧物流等高階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創業孵化、科技諮詢等科技服務業和設計、會展、電子商務等商務服務業,建設工業設計中心和設計研究院。支援先進製造業企業單獨設立軟體企業,開展智慧製造資源和服務的可信雲端運算資源池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打造「全球定製之都」。
3、提升「製造+綠色」發展水準。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建設綠色製造體系。持續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改造,深入推行「粵港清潔生產夥伴計畫」,實施工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目標考核,推動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能源之星」產品。推動園區迴圈化改造工作,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評價,大力發展高階再製造產業。
(五)實施體系優化行動:
1、建設行業服務組織。採取政府引導、自願組織的方式,探索成立集決策、管理、諮詢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支持籌建廣州超高畫質影片產業促進會。加強對各大集群發展的產業規劃、動態監測、評估考核,促進政產學研金介用對接合作,大力培育國家、省和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和雙創基地。
2、推動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建構全市統一的村級工業園資料庫,實施動態更新管理。制定村級工業園分類整治標準,統籌各區加快開展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以實現淘汰、轉換及改造提升。聚焦廣州工業和資訊化重點發展領域和產業方向,每年選取20家左右低效產業園區,將其改造為集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提質增效試點產業園區」。
3、建設價值創新園區。圍繞新能源汽車、智慧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網際網路等產業,建設10個「產業龍頭+主導產業鏈+產業創新中心+產業資金+產業服務平台+產業社區」,六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價值創新園,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水準。
(六)實施開放合作行動:
1、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協同發展。以先進製造業集群為重點,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產業合作,與深圳、東莞等市共建「珠江東岸高階電子資訊製造產業帶」,與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共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健全穗港、穗澳產業合作機制,爭取更多先行先試政策支持。落實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深化版,共同打造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與健康四大「兆級產業集群」。加強與深圳全方位相互支持和合作發展,強化與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合作,共同探索「汽車+電子資訊」、「檢驗檢測+新產品」、「5G+車聯網」等方面深度合作,與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提升國際化合作水準。更好發揮「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等平台作用,爭取更多國際會議和高階展會等落戶。加快推進中國(廣州)中小企業先進製造業中外合作區建設,發揮「創客中國」等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平台作用。支持既有技術核心競爭力、又有資本運作能力的製造業龍頭企業實現國際化布局、全球化發展。鼓勵先進製造業企業應用品質管制等國際先進標準和方法,爭取國際、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
3、推進產業大招商和出口。聚焦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搭建招商資訊平台,構建招商網路,形成重點招商目錄清單,對IAB和NEM等重點專案引進,按「一專案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援。做好招商引資保障工作,強化主動服務,在專案審批、控規調整、環保評估、基礎配套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援。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加大自主品牌智慧財產權保護、海外權益維護的支持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進一步發揮廣州市「建構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專項小組」之作用,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推進機制,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作為重點,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和政策協調,統籌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評估等工作,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二)加強財政金融支持:更好發揮廣州市促進工業和資訊化產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資金和上級補助本市資金的引導效應,完善資金統籌安排、集中投入、規範管理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財政扶持資金使用績效。設立百億級廣州先進製造業產業發展子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資,支援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實現融資發展。鼓勵各區依照各自的產業特色,設立相關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開展金融創新,鼓勵開展基於先進製造業的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新型金融服務。
(三)保障土地供應:2019年至2021年,重點引入投資規模超過12億元、投資強度超過400萬元/畝的廣東省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項目,爭取列入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計畫,由廣東省安排獎勵用地指標。各區政府應加大力度活化產業用地,優先保障世界級和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的用地需求。劃定工業產業區塊,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鼓勵產業區塊內工業企業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廠房加層、廠區改造、內部土地整理、開發建設地下空間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實施廣聚英才計畫,優化集聚產業領軍人才「1+4政策」,加大對先進製造業領軍人才及團隊、高階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優化提升人才綠卡制度,向各區下放人才綠卡行政審核事權。加大人才住房工作力度,支援重點企業名錄內的中高層次人才申請租住人才公寓。在產業、人員集聚的新產業工業項目用地,在價值創新園區、重大創新功能區以及國家級、省級園區內及周邊交通便利地區,鼓勵配套建設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和員工宿舍。
(五)加快建立健全高品質發展評價機制:創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國家級示範區,落實《廣東高品質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試行)》,探索建構廣州市先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評價體系,搭建產業級和企業級動態運行資料庫和視覺化平台,定期發布監測資料及與重點城市指標對比分析報告,推廣運用模組化、智慧化的指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