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台灣應積極釐訂人才循環國家級政策
正在加載......
台灣應積極釐訂人才循環國家級政策

589

6月12日美國在台協會(AIT)與立法院共同舉辦「人才循環大聯盟(TCA)白皮書」發表會。蔡英文總統與AIT處長酈英傑在致詞時都強調台灣面對未來需要培養更多新創人才。外界可能不知道,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是由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於2019年4月共同成立,理念是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推動人才循環,培養台灣人才庫,預防人才流失。AIT希望透過這個計畫協助台灣頂尖人才尋找在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就業和留學機會,並在回台後,運用他們的海外經驗與知識,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協助外國人才來到台灣,融入台灣社會,並為他們安排訓練和人脈拓展的機會,藉以促進台灣勞動力的國際化。

 

從這次白皮書的活動參與層級就可以知道,這項計畫是多麼受到台灣高層的重視,其原由不難理解,在美中競技中,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台灣能培養與國際接軌並精通科技的人才,並且可以將他們留在台灣,對美國在處理美中脫勾的棘手工作中,應該可以吃下一顆定心丸,也可以為台美創造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

 

姑不論這個計畫的背後動機為何,從這個計畫的目標是「培養台灣人才庫,預防人才流失」,工總便深表支持,因為這確實是台灣產業與經濟發展極重要的課題,但要如何培育台灣的人才,甚至如何留住與吸引真正的人才來到台灣,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工總在歷屆的白皮書中,甚至最近剛召開的疫情後的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策略會議中也多次討論,我們很同意TCA的白皮書所言,人才循環政策應橫跨四個面向,一、向外:學習取經,將台灣人送出國汲取經驗,做好紮實的科學基礎。二、向內:引進國際人才來台。三、整合與留才:善用前兩項人才並進行整合,同時提供人才留任的各項政策輔導與措施。四、升級:提升台灣人才與勞動力的參與及技能。這四項工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但前項四大工作橫跨經濟部、科技部、勞動部、國發會、外交部、教育部和其他單位,人才政策散落在各個部會間,如果台灣想要成為國際人才中心,以目前各自為政的人才政策,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尤其是這波疫情帶來許多史無前例的挑戰,未來產業勢必要迎向數位轉型,分散式生產,降低人機比的智慧製造與AI學習,新的產業經營模式與數位化人才的需求勢必倍增,如何培養數位經濟時代的人才,尤其是跨領域人才,已是政府刻不容緩的要務,因此建議政府對於TCA白皮書中所提「台灣應發展並實施人才循環的國家級政策」,應積極籌劃並建構台灣經濟與科技人才之發展路徑與圖譜。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