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為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時任經濟部長李世光和時任工總理事長許勝雄乃登高一呼,於2017年3月8日成立了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CAPIC),並優先鎖定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印度6國推動產業合作。經過這2、3年的努力耕耘,成果一個接一個浮現,特別是CAPIC所搭建的亞太產業合作平台,已整合亞太6國諸多產業合作資訊與資源,可協助有意願南向的業者解決投資合作的諸多問題,讓業者平安、順利南向亞太6國市場。
文:工總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
所謂「在家千日好,出外步步難」,更何況是要到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的外邦打天下,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但勇敢跨出這一步,成功便在眼前。
看著新南向計畫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以下簡稱工總) 副秘書長邱碧英笑說,「其實一開始大家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原本是要18國都一起做,但後來擔心貪多嚼不爛,決定先聚焦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印度等主要6國。」
民間主導,政府支持
因為資源有限,政府在推動新南向時,一向都採「民間主導,政府支持」的理念在推動。台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進口和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分別接近六成及七成,這其實是兩地生產和投資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所以選擇到哪裡投資,不論是對台商或是對台灣都很重要。 邱碧英強調,以前台商都將大部分的資源放在中國大陸,但近幾年因為中國大陸的產業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產業能量?對台商來說,難度大幅提高」,而此時政府適時提出了新南向的想法,剛好正是時機,「只是大家沒想到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挑起了美中貿易戰,更讓新南向成了及時雨」。
2017年3月8日時任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和時任工總理事長許勝雄登高一呼,成立了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Committee on Asia-Pacific Industrial Cooperation;CAPIC),優先鎖定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印度等新南向主要6國;第二梯隊為緬甸、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寮國、尼泊爾、不丹;而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和汶萊則列為第三梯隊。
為什麼在18國中獨獨相中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印度等6國作為新南向的首發?邱碧英笑說︰「這6國可不是隨便挑的。」為了搭配此政策,工總還特別在2016年,針對新南向有興趣的企業做過問卷,深入了解台灣企業希望關注的國家。
從最具潛力的新南向主要6國起步
事實上,經查這6國也確實是新南向最具潛力的發展市場,根據資料顯示,這6國總人口數高達18億人,顯示內需市場十分暢旺,這些國家在2018 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落在5%至8%間,在勤業眾信與美國競爭力協會(US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所發布的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與越南的製造業被命名為「強力5國 (MITI-V or the “Mighty Five”)」,預計在2020年這些國家都將擠入競爭力前15強,取代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地位,再者國人對這6個國家也不陌生,截至目前為止,已有數十萬家台商在當地投資。
雖然新南向政策有官方掛保證,但光靠政府帶頭跑,力量還是有限,當時工總就認為,新南向政策要落地生根,必須要做好分區管理,遂力薦一定要在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下,依國別逐一籌設委員會,並在每個委員會下設置召集人,這樣才能號召大家,讓產業合作或投資貿易都可以進一步得到共識,目標除了增進產業互動,促進雙邊鏈結外,也希望可以做到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排除。
有了主打國,接下來面臨的就是如何切入的問題,由於工總期待新成立的委員會是一個高架構、有產業前景的組織,最好是能由產官研一起來推動,基於上述的前提,工總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
至於一開始切入的產業要如何選?首要原則自然是對方國家需要的、或是對方未來想主推的產業,基於此共同概念,再往下延伸出具體的產業別。
除了思考對方要什麼之外,還得進一步去想台灣可以提供的是什麼?有哪些產業是台灣的強項,可以和對方相互提升的有什麼?可以互補的又有哪些?等整理出雙方可以對接的產業後,再從這些重點產業去找出產業領袖或是在當地已有重大投資、對當地政經有深入了解,且有人脈資源的台商,再透過各地台商委員的聘用,將民間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成功地協助政府去做資源的串接,「這是工總當時在找產業對接時的想法。」邱碧英說出了當初新南向架構形成的脈絡。
此外,由工總來擔當籌組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的要角,也確有其優勢,畢竟工總是台灣產業的領袖,對台灣產業了解甚深,由工總去遴選不同國家的重點產業領域,以及在當地投資比較大的企業有其優勢,此外,工總裡有很多理監事,其中有很多都是在各產業別具有號召力的重要人士,從中去找尋適合的人選,也比較容易。
據此,連委員會召集人的遴選,也理出了一套遴選準則,首先由工總篩選出台灣與該國家合作之重點產業領域,或者在當地投資規模較大的企業,進一步對應產業公會理監事以及在業界評價後,擬出初步推薦名單,之後再將這份名單送交工總理事長認可,隨後再送至經濟部進行核定,待確認後,最終才由工總出面邀請,並寄發聘函,至於分組副召集人則開放由各分組召集人直接遴選聘任,並在第一次分組委員會議上做正式布達。
經過層層把關,6國委員會的首屆召集人也隨之一一浮出檯面,依序由宜進集團同時也是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豐興鋼鐵董事長林明儒、建大工業總裁楊銀明、台揚科技董事長謝其嘉、正崴精密董事長郭台強、金仁寶集團總經理沈軾榮(次年由美德曼哈頓集團董事長楊克誠接任),分別出任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印度、菲律賓等分組召集人。
越南:將台商拉進來延伸國力
越南委員會召集人的人選,一開始就相中了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雖然詹正田在越南並沒有投資,但他身為紡拓會的董事長而且還是回鍋的董事長,這在紡拓會中前所未見,顯見他在紡織業確實很孚人望,而在和越南對接時,可以發現紡織業在當地是很重要的一個產業,尤其台灣紡織業在越南扎根很深,包括上中下游都已有台商跨足投資,由詹董來出任越南地區的召集人,可謂是恰如其份,且事後也證明越南所有活動都辦得很熱烈。
有了半官方的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在前面為越南市場開路,副召集人則找上紡織業的中生代,國紡總經理戴宏怡來出任。
戴宏怡在新南向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小覷,其中最具關鍵性的貢獻是他在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成立第二年的第2次會議中,建議新南向工作應該把台商拉進來,結合各地的台商才能將資源擴大,人脈築深。
戴宏怡強調,「台商是國力的延伸,如果可以將他們放進平台裡來做運用,對新南向的推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因為「這麼一來,6國的活動在進行時,都可以有當地的人脈可以運用並作為備援,這對新南向在推動時有著莫大的幫助」。
於是戴宏怡透過駐外經濟組及當地台商總會推薦,邀請了越南在地重要的台商加入平台,且在台商個別會議上,他也一再告訴大家有此平台,並強調台商不論碰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到平台上做討論,由平台協助處理,即使非平台成員,他也願意居間去做意見溝通。
就連2018年亞總在台中召開論壇,戴宏怡也主動邀請所有新南向工作小組成員和法人一起來參加,目的就是要多多認識台商,與台商搏感情。
戴宏怡笑說,「台商的組織盤根錯節,但彼此的運作卻相互影響,如何把這些交錯的資源連結在一起,並帶進平台,這是很好串接,因為經由這樣的串接,所有的訊息可以更暢通,也有機會可以接收更多在地資訊。」不僅如此,只要有空,戴宏怡也會盡量參加其他國家的論壇活動。
菲律賓:由建立工業園區入手打造台灣專區
菲律賓委員會最早係由金仁寶集團總經理沈軾榮出任召集人,當初之所以會委請沈總擔此重任,主要是相中金仁寶集團在菲律賓勢力龐大,且政商關係良好,對初期和菲律賓官方建立良好關係,具有敲門磚的奇效,在沈總多方奔走後,台灣新南向政策逐漸在菲律賓發酵,一直到階段性任務完成後,才在2018年5月,改由在柬埔寨和菲律賓都有大型工業區投資的美德曼哈頓集團董事長楊克誠接任。
此一傳承剛好可以呼應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希望可以在各國建立工業園區」的新政策訴求,幫忙政府在菲國成立以台商為主的工業園區。事實上開發工業園區的模式很早以前菲律賓就有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比克灣,當初成形最關鍵原因是廠商整合意願高,「畢竟一個園區至少得有7、80公頃以上,才具有經濟規模,若有此需求的廠商太少,要成形會有難度」。
泰國:用人脈打進泰國食品業的核心
泰國與台灣關係一向友好,著眼於泰國是世界米倉,而在盤點泰國4.0 聚焦的5項既有產業,包括新一代汽車、智慧電子、精緻農業、高附加價值觀光、新一代食品,其中有2項就和農業有關,雖然出任泰國委員會召集人的台揚科技董事長謝其嘉本身在泰國沒有投資,但他與泰國首屈一指的正大集團一向交好,透過他,正好可以將泰國食品、農業的人脈帶進來,讓產業鏈結浮現更多的機會,也為前進泰國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至於泰國委員會的副召集人太和環境董事長高庚鑽,本身也兼任台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公會理事長,他對泰國市場也十分熟稔,在初接會務時,就很熱心推動台灣環保設備及偵測廠赴泰投資,甚至每年都還會組團前往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參展,目標就是希望協助會員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鏈結。
由於高庚鑽在泰國的人脈很廣,每每要籌組論壇時,常得靠他才能找到泰國主其事或是比較大型的公司來做對接,更重要的是,他對會務很熱心,只要有活動,他都會盡心邀台商來參加,炒熱場子,也曾邀請泰國致力循環經濟的人來台,對促進台泰交流貢獻不小。其實不僅對其所負責的泰國事務盡心盡力,高更鑽在協助印度等其他論壇活動上也是不遺餘力。
大馬:展現最高高度與對口對接
馬來西亞召集人豐興鋼鐵董事長林明儒身兼工總副理事長,雖然他個人一樣沒在馬國投資,但女兒和女婿可都是大馬公民,而且在當地投資一家很大的合板工廠,和馬國當地政府及台商的關係都很綿密。 為了拉攏台灣和馬國的關係,林明儒可謂是出錢出力,只要是舉行高峰論壇,他都會力邀當地對接窗口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參加,在所有論壇中,馬來西亞分區委員會在和FMM對接時,一直都展現出最高的高度,不光曾邀過馬國FMM總會長蘇添來,連馬國最大的物流、百貨龍頭百盛商業集團創辦人鍾廷森及被冊封為丹斯里的馬國手套大王林偉才也曾是座上賓。
馬來西亞委員會的副召集人則是1987年隻身到大馬闖天下,拼出了自己藥品王國的永信製藥董事長李芳信,2004年他成立了永信東南亞控股公司,發揚台灣製藥工業,成為名列馬國前五大藥品公司,也是台灣本土學名藥製藥廠中唯一可以跨國上市的公司。由他登高一呼,對於台灣進軍國際舞台輸出健康、美妝產業都相當有助益。
印尼:總裁御駕親征驗證南向的必要性
印尼召集人由建大工業總裁楊銀明出任也是實至名歸,因為楊總裁不僅在印尼投資很大,而且投資的很早,早在美國對輪胎課反傾銷稅時,他就已著手進軍東南亞,2018年美中貿易戰煙硝四起時,他抓緊時機擴大印尼投資。帶頭做新南向的他對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的成立滿懷感謝,並再三強調,還好有這個平台讓他出任召集人,得以獲取更多的資訊,並放心地擴大對印尼投資。
邱碧英笑說,「雖然建大在印尼、越南同步擴大投資,但研發中心和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都還是留在台灣,這是我們最期待的產業全球布局的一個標竿做法」。 至於印尼委員會的副召集人則是建大供應商六暉董事長吳金鹿,楊銀明笑說,他當初會去印尼投資,也是因吳董的推薦,到了印尼後發現印尼土地和人力都很充沛,可以讓他在輪胎產業鏈更加完整,兩人一起為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服務,剛好相輔相成。
印度:瞄準科技全力施為
印度總理莫迪高喊「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在軟硬體的實力也著實令人刮目,雖然印度人均消費力不強,但手機普及率卻很高,是很有潛力的市場,為此,台灣有很多的物聯網和新科技產業均瞄準印度市場,看好印度未來在電子業發展的前景,印度委員會首屆召集人特別找來了正崴精密董事長、也是電電公會榮譽理事長、工總常務理事的郭台強出任。
印度分組的副召集人則特別邀請神通資訊科技董事長蘇亮接任,蘇亮本身也是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會長(TSSA),面對著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汽車零組件AM(After Market)市場都極有成長潛力的印度市場,由他來出任副召集人,是最合適不過,因為除了製造業外,神通在製造服務上也很強,是大家相當看好的後端產業。
由於各界非常看好印度,因此在印度分組特別再多聘一位副召集人,台灣唯一一家真正打入全球航太業的扣件廠豐達科技董事長蔡豐賜,蔡副召集人是印度分組的靈魂人物,是個標準的印度通,印度分組的各項活動常藉由他的號召而場面熱鬧,有他在的場合,氣氛一定融洽。
一年兩次委員會議確保會務推展
為了確認會務的正常運作,工總規定「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每年至少得召開2次委員會議,另在產業高峰論壇召開前1個月,還必須舉辦「分組委員會議」,邀請相關產業領域之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以及負責各論壇的法人單位推薦企業領袖、專業公協會代表、產業專家,並邀請政府單位如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工業局、貿易局、駐外經濟組等與會。
至於討論的主題也有嚴格規定,主要以增進台灣產業與新南向各國的合作機會為目標,此外,也希望可以經由會談,去了解業界有無需要政府協助溝通之議題或政策建議,藉此形成具體產業鏈合作討論案,彙整後藉由產業高峰論壇平台,邀請雙邊高級官員與企業領袖進行交流討論,期盼促成雙邊重點產業的實質合作。
協助台商布局第三地
「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在召集人、副召集人一一到位後,經過這2、3年,委員會擬訂的目標包括台商的鏈結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排除投資障礙,都可以放到高層會議上去做討論,這些都相繼落實了。過去推南向時,台商的鏈結比較著重在台灣找廠商,沒有接到地氣,但在戴宏怡力薦之下,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邀請當地台商一起來參加,並將與會台商的資料彙集成名冊,達到了接地氣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每個國家都有當地會長,可以和代表處做好連結,形成互通的管道。
此外,台商所有需要會談的題目,都可以放到高層會議上去做討論,並得到妥切的解決。
亞太產業鏈結辦公室副主任鄭尊仁則進一步補充道,著眼於台灣是科技島,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國家、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都是台灣的專長,若可以多多以此為主題,來和新南向國家做連結,應該很有優勢,當然,若能進一步做到傳統產業的鏈結,可以讓產業高峰論壇推動的實績更加顯著。
透過平台排除投資障礙
平台建置完成後,還特別在平台下設置了6個分組,每次要召開產業高峰論壇前,必定會要求內部分組委員會先去蒐集有何需求和障礙,不論是得透過雙邊會議或多邊的管道,或是在地的能量去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放上來談。
舉例來說, 在進行台印尼產業高峰鏈結委員會之會前會,就有廠商提到食 品、藥品出口到印尼時,都得要有自由銷售證明,但自由銷售證明上面僅註明發證日期,並沒有明訂效期,印尼方實務上認定僅有1年效期,而印尼食品與藥物管理局(BPOM)審核作業期間常超過1年,導致廠商必須重新提供自由銷售證明,造成貿易障礙,影響產品上市。經過一再的溝通後,BPOM最終同意台灣廠商申請進口許可證當日,若檢附的自由銷售證明仍在發證日起1年效期內,即受理申請不須再補件。
此外,也有廠商提出,BPOM要求外國食品、藥品在申請上市許可時,必須檢附來源國的良好製造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證明,但台灣已經將GMP移轉成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Taiwan Quality Food,TQF)驗證制度,問題是印尼人對TQF不熟悉,致使台灣廠商以TQF申請印尼上市許可遭遇困難。經過雙方一再協調後,BPOM最終也同意台灣業者可以用合格工廠登記證及相關國際認證(如ISO、HACCP) 向BPOM申請上市許可。
另針對廠商缺資金的問題,平台也有解決方案,經由政府主導找來中國信託、中國輸出入銀行,一起開道,透過此平台,銀行端可以判定提出融資申請的廠商是真的要做新南向投資,不但減少了很多徵信上的迂迴,也降低許多徵信成本,廠商有了平台掛保證,不但比較容易取得融資,而且也可以享有比較低的融資利率,一舉兩得。如大東紡織取得中國輸出入銀行新南向海外投資融資資金的協助,來挹注在越南染整設備及擴廠需求,就是在亞太產業推動委員會上獲得的協助。
台商應妥善運用亞太產業合作平台,擴大新南向的成效
眼看著成果一個接一個浮現,亞太產業合作推動委員會推動新南向也愈來愈帶勁,希望藉由舉行雙邊產業高峰論壇,未來雙方可以就貿易戰議題交換意見,並期盼屆時新南向各國可以提供台灣包括租稅優惠、工業區土地等的優惠條件,也會是未來高峰論壇的重要任務之一。
如有意願新南向的業者,亞太產業合作平台已整合了駐外單位和台商資源,有相當多的資訊可提供,平台將盡力協助解決廠商新南向的問題,讓台商企業轉型投資市場更順利、降低不必要的風險。我們期待更多有企圖心南向的企業,可以妥善運用我們的平台,擴大新南向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