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全球外資政策的發展趨勢在過去數年出現了重大變化,尤其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更加劇了全球強化外資管制的風潮,許多國家紛紛建立外資審查機制,以加大對外資的監管,以及避免外資對國家安全造成可能的負面影響。本文擬說明及分析最近這一波外資管制措施的主要特徵,再以美國在近年的外資法規變革為例來說明此一波外資管制的特點,並藉此點出我國廠商在未來對外投資時應注意事項,最後則簡要說明未來全球外資管制政策的發展趨勢。
文:邱奕宏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原本暢通無阻的世界經濟環境開始出現轉變,隨著2020年初Covid-19疫情的全球擴散,不僅加劇了原先因日益升高的美中緊張關係而引發的全球供應鏈轉移,更致使此供應鏈受到疫情衝擊而出現斷鏈等混亂現象。今年(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更使得受到疫情重創而尚未復甦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而為全球的投資環境投下另一個不確定因素。
地緣政治升溫引發投資保護主義
此次俄烏戰爭對當今的全球政經秩序帶來深遠的影響。就國際政治層面而言,此戰爭無異宣告了,自上世紀二次大戰後歐陸即未曾發生過大規模軍事衝突的長期和平狀態已然結束。換言之,即使是在相對經濟富裕的歐洲,戰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就全球經濟而言,此次戰爭也意味著自上世紀90年代初建基於後冷戰時期國際政治秩序,而逐漸開展並蓬勃發展的經濟全球化時代正式結束。在過去三十多年間不被重視的地緣政治因素,恐將再次成為今後主導國際政經秩序發展的主旋律。
在過去經濟全球化的時期,跨國企業處於美國主導下相對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為其提供了安全及商業自由的公共財,而使得這些企業得以在追求利潤最大化與效率最佳化的原則下來進行以全球為範圍的產業布局與生產鏈的跨國分工。於是全球外來直接投資(簡稱外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與一般報章所述之以進出股市著重短期獲利的證券投資之「外資」不同)在後冷戰時期出現大幅的增長,全球外資年度流入(FDI inflow)金額更在2015年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即使在歷經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及之後的二場反恐戰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的歐債危機等重大國際政經事件,跨國企業及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各國政府仍對此高度相互依賴的跨國經濟之未來的前景抱持高度信心,而願意繼續投入大量資金來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然而,事實上,推動世界經濟巨輪的風向已悄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開始出現轉變。其中明顯的特徵之一即是投資保護主義(investment protectionism)的風潮逐漸興起,許多國家開始強化對外來跨國企業在本國投資或對本國企業進行兼併及收購(merger & acquisition, M&As)的規範及審查,以避免這些投資行為對本國的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造成負面影響。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1年4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