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產業界對於電價調整深表遺憾
正在加載......
產業界對於電價調整深表遺憾

589

上(6)月27日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針對高壓、特高壓等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產業界雖然理解國內電價必須對應世界局勢,但這次調漲幅度過高,且只針對用電大戶,產業界深感遺憾。連曾任國發會副主委的中央大學經濟系邱俊榮教授都表示,工業用電漲幅多少不是問題,但商業及一般住宅電價應該要一起討論,「可以漲幅不同,但不能民生用電都不漲」,因為民生用電不漲,意味民眾不需要節能,只把節能工作丟給工業用戶,對政府希望改變能源配比的目標助益不大。更何況這樣的傾斜調漲,對傳統產業儼如雪上加霜,也會與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政策相互矛盾,增加經濟衰退風險。 

 

大家都知道,台灣過去低電價是有策略原因的,以台灣在人口、土地及市場都不大的情況下,卻能屢創經貿佳績,尤其2021年台灣貿易總排名甚至前進到全球16名,為近16年來的最佳表現。這些都是長久以來,政府透過各項產業政策協助產業的結果,這當然包括維持低電價與維持穩定供電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釐清目前的檢討措施是屬於暫時性的,或是實施長期漲價策略。 

 

另外,對於外界質疑工業電價比民生用電便宜,產業界也覺得十分不公平,因為一般住戶用電屬於低壓供電,電網需投資較多的供電設備,再層層降壓輸送給所有用戶;工業用電雖然使用較多電力,但這些電力大都為高壓供電,台電只須經過輸配電線或高壓配電線路,就可以直接供電。也由於是高壓用電,工業用戶必須自行購置變壓設備使用,所以工業用電與一般住宅用電相比,電網投資設備及輸配電損失較少,供電成本較低,自然每度電價也會比住宅用電低。 

 

透過住宅與工業用電的價差比來鼓勵產業發展,並非台灣獨有,這在許多工業國家都是透過這項措施來鼓勵產業發展,更何況台灣這個價差比與工業大國美、日、韓、德等大國相比,台灣是最少的,因為美國、德國的住宅與工業價差比高達98.11%與107.34%、日本與韓國的價差比也有57.68%、10.16%,而台灣只有4.64%。 

 

另值注意的是,國際對俄羅斯的制裁,短期不會結束,液化天然氣(LNG)的供需吃緊,未來仍會漲價,尤其我國非核家園的政策規劃,2025年天然氣的占比高達50%,長期的供電成本勢必上揚,無法一再以調高電價來因應。 

 

事實上,產業界最關心的是電力穩定供應的問題,不論是從供給端確保電力供電無虞,還是從提升電力系統韌度而言,確保穩定供電,都是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在安全無虞前提下,核電不僅生產成本較低,且零排碳的核電有助於增加電力調度彈性,政府應審慎評估讓現有核電廠延役,扮演備載能源的角色。同時,積極尋求與發展新能源,建置儲能裝置與強化電網系統,尋求治本之道。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