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6月1日台美雙方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簡稱《台美倡議》),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隨後並表示:「根據這個倡議,台美將啟動貿易談判,希望藉由這個談判機制,於未來最終能簽署具經濟利益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美國在台灣無法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情況下,推出內容與IPEF相類似的《台美倡議》,作為「IPEF的替代方案」,讓台灣「有意義」參與IPEF,我方並期望未來能「堆積木」成為雙邊貿易協定(BTA),本文將試析其意涵及影響。
文:魏可銘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6月1日與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視訊後,雙方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簡稱《台美倡議》),並隨後表示:「根據這個倡議,台美將啟動貿易談判,希望藉由這個談判機制,於未來最終能簽署具經濟利益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美國在台灣無法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情況下,推出內容與IPEF相類似的《台美倡議》,作為「IPEF的替代方案」,讓台灣「有意義」參與IPEF,我方並期望未來能「堆積木」成為雙邊貿易協定(BTA),本文將試析其意涵及影響。
21世紀的議題就是「高、大、上」?
《台美倡議》是雙邊的貿易諮商。與多邊的貿易協定比,除了台灣無法藉此打開與他國的鏈接外,更面臨美國以大壓小的劣勢,更何況台灣在政治上處境特殊,要爭取自身利益更是困難,不易達到「互惠」與利益平衡。
議題的選擇是基於國家產業利益的選擇,當然包括現存及「前瞻」的利益,不能偏廢。重要是要能依據我國經貿體質及發展需要,針對產業界面對的問題,提出對我有利的議題,並能深入研析美方議題提出對策。 產業利益才是談判的基準。政府主管單位必須與業界充分溝通,充分了解產業需求,據以設定談判目標。智庫也必須根據專業,基於產業溝通,如實作出分析為政府籌謀獻策。所以聽聞沈榮津副院長及王美花部長致電國內16個產業公協會爭取支持並組成小組協助,具有正面意義,應是好的開端,吾人拭目以待。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1年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