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印度布局經驗分享
正在加載......
印度布局經驗分享

589

 

印度為世界第6大、亞洲第3大之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紅利,具備廣大的內需市場,近年來受到不少國際企業青睞。為協助國內業者拓展布局印度市場,全國工業總會特於本年6月22日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印度經貿協會,共同舉辦「印度經貿布局研討會」,邀請前駐印度翁文祺大使、資訊工業策進會龔存宇分析師、世正開發印度子公司馬諾基處長,從印度的文化到投資政策進行剖析,同時也邀請固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陳木騰總經理、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林勤喻總經理,分享台商成功拓展的經驗。

 

文:梁志豪

 

 

 

 

隨著美中競合、俄烏戰爭、全球通膨、中國封城等局勢變化,全球供應鏈面臨重大挑戰,以往追求高效率和成本導向的製造模式,也因疫情與地緣政治風險,令許多台商開始考慮安全與韌性的供應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印度為世界第6大、亞洲第3大之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紅利,具備廣大的內需市場,近年來受到不少國際企業的青睞。為協助國內業者拓展布局印度市場,全國工業總會特別於本(2022)年6月22日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印度經貿協會,攜手舉辦「印度經貿布局研討會(線上)」,邀請前駐印度翁文祺大使、資訊工業策進會龔存宇分析師、世正開發印度子公司馬諾基處長,從印度的文化到投資政策進行剖析,同時也邀請固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陳木騰總經理、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林勤喻總經理,分享台商成功拓展的經驗。 

 

不容小覷的新興大國–印度 

 

主持人工總邱副秘書長首先點出,印度有許多先天的優勢,14億人口紅利,優秀的數理人才,具規模的內需市場,根據今年6月中《經濟學人》的一篇評論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的十年裡,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已超過了其他大多數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發布了新版預測報告,將全球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為2.9%,但對印度的2022年經濟走勢卻依然給出了較高評價,預計上漲7.5%,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大型經濟體」。實際上,在美中貿易戰之後,各大品牌商及其供應鏈也先後前往印度布局。 

 

翁文祺大使則指出,印度歷經近10年的蛻變,在世界上的各項排名已是名列前茅,IMF更是預測該國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上升至8%;疫情方面,龔存宇分析師指出印度的疫苗接種率達到58.9%,大於全球的平均,疫情已穩定控制。此外,印度的GDP成長率也較中國更為理想,加上規模的內需市場、原物料、能源基礎、人口成長等優勢,有望降低通膨的影響,近年來莫迪政府也推出不同的投資獎勵,例如生產補助計畫(Product Linked Incentive, PLI),不少台商如鴻海、緯創、和碩等均已遠赴印度布局。 

 

然而,印度的市場龐大且複雜,在開疆闢土之初,難免遭逢挫折,對此翁大使提出數項關鍵指南,首先須備有妥善的規劃、久戰的決心,一旦跨越艱辛的障礙,所吸取到的寶貴經驗便會成為日後企業的「護城河」,因此在布局時需先有長遠的規劃,並保持長期抗戰的毅力。其次,印度獨特的文化和法規體系,與中國截然不同,台商在中國或東南亞的成功經驗不宜全然借鑑,建議欲前往布局的廠商,可先洽詢當地的會計師、律師、企業諮詢師的專業意見,方可事半功倍。同時,許多台、陸籍幹部在印度時,經常面臨文化差異的不便,因此企業必須設法招攬精通雙語言、雙文化的人才,建議可從台灣各大學網羅來自印度求學的優秀人才,作為拓展版圖的助力。除了文化溝通外,許多先進在拓展時,都苦於尋找可靠的合作夥伴,導致經營之路困難重重,建議在布局的初期,務必重視與當地官商人脈的發展。 

 

對此,世正開發的馬諾基處長補充道,許多台商都看中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但對於實際拓展仍保持觀望態度,主因是對該國涉入未深,建議第一步先從認識當地的文化和經貿、產業等資訊入手,當對於該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便可加深對市場的認知,最後的投資行動方可順利展開。 

 

制定布局方針,強化團結互補 

 

固緯電子於2019年拓展印度,並選擇享有「印度矽谷」美譽的班加羅爾(Bengaluru)扎根,會中陳木騰總經理除了分享在當地的生活之餘,也強調尋求專業律師、分析師諮詢的重要性,以及慎選合作夥伴,並善用在地台商協會等資源,避免陷入孤掌難鳴的困境,此外也建議欲前往印度的企業,先思考布局的目的為何,例如設廠代工或是切入內銷市場,因印度帶動GDP成長的因素非出口外銷,而是著重在內需銷售,廠商在拓展前宜先三思。 

 

由於印度擁有嚴格的外匯管制,資金的流動都必須遵守相關的法規,建議在投資前須先熟悉該國的法令;同時加深在地台幹對印度文化的了解,減少母公司與子公司溝通的落差。 

 

尊重當地文化,追求適才適用 

 

在全球工具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友嘉實業,多年來不斷以「合資」、「併購」方式拓展海外布局,並善用當地人才管理當地事務,以印度為例,友嘉集團於2015年併購德國MAG公司取得MAG India,在2019年完成翻新廠房。會中林勤喻總經理也提到未來人力成本不再低廉,需考量自動化方案;在管理層面,因印度仍有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考量文化、語言上的差異,建議以當地人管理為主;同時,印度人對數字敏感度高,在採購上有出色的表現,但對於管理上仍須注意細節;在布局投資的層面,以在地採購為主結合當地生產,同時配合台灣技術與關鍵零組件的合作,運用現有的通路與渠道,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作者為工總國際經貿組專案經理)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