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近年來,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淨零碳排與減碳趨勢,為產業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尤其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何因應新的綠色議題,已成為廠商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目前國內許多單位,包含政府部門與財團法人等,都已陸續推出各項輔導資源以及計算工具,來協助廠商出口所面臨的碳議題。本文特介紹貿易局的「國際驗證諮詢輔導」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建立的「永續碳管理平台」,協助產業企業們建立起自身碳管理的能力,進而為產品帶來新的減碳商機。
文:陳重叡
近年來,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淨零碳排與減碳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議題,而如何達到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也成為未來各國轉型的重要發展策略。目前各國都在努力訂定減碳路徑,甚至研發新技術,以期達成淨零碳排的願景。在全球淨零碳排目標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影響下,對產業企業之產品及其商機更是最直接的衝擊,因此國內政府或法人單位也積極推出各式輔導措施、補助方案甚至是計算工具等各項資源,來協助產業企業們進行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或產品碳足跡計算,碳健檢的同時建構起產業企業們碳管理的能力。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當中涵蓋了17項核心目標(如圖1所示)、169項細項目標以及230個參考目標,來指引全球一起努力邁向永續。
其中針對所涵蓋的17項目標,如表1所示,包括了終結貧窮、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氣候行動等社會、經濟以及環境三大面向。而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第13項目標氣候行動,其精神為「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主要在於避免全球因氣候變遷,所引發的自然浩劫,不僅影響下一代,也衝擊各行各業甚至影響全球經濟,帶來金融危機。
因此現階段產業企業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目標,更需具體行動來因應,唯有加強建構起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或產品碳足跡計算之碳管理能力,並且轉換為具體減碳作為,才能克服國際減碳趨勢下所帶來的衝擊。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1年1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