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經濟學與企業管理上,有許多悖論,足以讓我們燒腦;如人口多時,有時侯是紅利,有時候則是災難,這就是生育率的悖論;又如節約本來是個好習慣,但當大家都節約時,儲蓄增加反而會減少國民收入,造成經濟衰退;又如有人說組織一定要變革、創新學習或是以併購來追求成長,另一個聲音則說,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企業必須穩定守成。悖論常有二元性,成功的組織,應該是能夠把悖論、矛盾和諧的統一在動態發展的平衡中;中國傳統的中庸思想與陰陽平衡之道,或有可以參考之處。
文:謝志岳
人世間充滿悖論,西班牙名著《唐吉訶德》中有一個故事,公爵夫婦賜給了唐吉訶德的僕人桑丘一座島,當上了小島總督的桑丘,發布了一則命令:「每一個到島上的人都要回答一個問題:你來島上做什麼?答對就可以在島上玩,答錯就要絞死」。有一天,一個有智慧人來到小島,照例被問到這個問題。他怎麼回答呢?他回答說「我來島上是為了被絞死」。他的回答讓執法者感到為難;因為如果說他的回答是錯的,他就會被絞死,但他既然會被絞死,就是說他的回答是正確的,他就不應該死。結果這個人被帶到桑丘面前,桑丘經過一番推理後將他釋放,最後也不得不宣布廢除此法。
這個有智慧的人所說的話,就是一個悖論。早從希臘時代開始,悖論就是一個受到關注議題,表示某一個論述似真似假、似是而非,自相矛盾而又言之成理。從邏輯、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幾何學到組織與管理,都有悖論的存在。
似是而非 自相矛盾又言之成理
所謂悖論,英文是paradox,源自於希臘文,依維基百科的定義,意指是「未預料到的」、「奇怪的」。是指某一假設如果是真的,經過一系列的推理,卻得出其是假的;如果某一假設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推理,又得到是真的。亦即悖論是同一個命題或推理中隱含兩相對立、自相矛盾的卻又能自圓其說的結論,或是一種兩難的處境,讓人覺得它與公認的信念相左,或是陷於兩難、無所適從,看似荒謬,違反常理,但卻似乎論證縝密、無從反駁。
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思考,也可以給人類帶來新的觀念。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的悖論,激發人們的思考與創意。例如,有一句話說,「即使是全能的上帝,也無法創造出一顆祂也搬不動的石頭」,這就是悖論,既然上帝是全能,當然可以創造出所有的事物,遑論一塊搬不動的石頭;反過來說,既然有石頭可以讓上帝搬不動,那上帝就不是全能的。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2年0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