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大陸2023首季經濟觀察及評議
正在加載......
大陸2023首季經濟觀察及評議

589

4月18日,大陸以「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為題,公布第1季經濟數據。由於這是大陸政府換屆後、也是疫情解封後的第1季經濟成績單,因而引發各界關注。各界對大陸今年的經濟多持較為正面的態度。然而,大陸官方認為,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外需疲弱對大陸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因此,大陸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著重在透過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並在「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前提下,提出各種「強信心、擴內需、促消費,引外資」政策。本文特就大陸第1季相關經濟數據,進行評議。

 

 

文:黃健群

 

 

 

 

經歷去年中共20大、今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大陸經濟路線、人事安排、政府組織等事務陸續底定,再加上防疫政策正式鬆綁解禁;各界對大陸今年的經濟多持較為正面的態度。然而,大陸官方認為,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外需疲弱對大陸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同時,受三年新冠疫情影響,總需求不足成為大陸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因此,大陸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著重在透過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並在「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前提下,提出各種「強信心、擴內需、促消費,引外資」政策。 

 

4月18日,大陸以「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為題,公布第1季經濟數據。由於這是大陸政府換屆後、也是疫情解封後的第1季經濟成績單,因而引發各界關注。本文就大陸第1季相關經濟數據,進行評議。(註1) 

 

第1季GDP增速超過預期 

 

從總體GDP增速來看,比國際機構預期的還好。對於大陸第1季GDP增速,路透社先前的預測為4%;ING銀行4月初的最新報告,將大陸2023年第1季經濟年增速預估從4.5%下調至3.8%;大陸財新傳媒的預估值也是3.8%。然而,4月18日公布的數據為超過預期的4.5%,雖然還不到全年5%的增長目標,但反映大陸經濟正在復甦中。 

 

根據大陸官方數據:第1季度大陸國內生產總值為28.49兆元(人民幣,以下同),同比增長4.5%,比2022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兆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0.79兆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16.54兆,增長5.4%。 

 

從此數據來看,疫後第1季的大陸經濟,雖不能說非常亮眼,但仍呈現了積極的信號;然而,也存在一些隱憂。 

 

出口成長驅動經濟,但進口持平 

 

大陸第1季貨物進出口總額9.88兆元,同比增長4.8%;分拆來看,1月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2月增長8%,3月大幅提升15.5%。其中,出口5.64兆元,增長8.4%;進口4.23兆元,增長0.2%,貿易順差1.4兆元。換言之,出口是外貿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但進口幾乎沒有增長。由此數據來看,大陸內需動能仍未恢復。 

 

進一步看,第1季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仍為東協,進出口總額為1.56兆,較去年同期躍增16.1%,占外貿總值比例為15.8%。大陸對歐盟、美國、日本及南韓的進出口額分別為1.34 兆元、1.11兆元、5,464.1億元及5,284.6億。與此同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合計3.43兆元,擴大16.8%。大陸與RCEP其他14個成員國的進出口額共計3.08兆元,成長7.3%。 

 

大陸海關總署表示,第1季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家數達到45.7 萬家,增加5.9%。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的增速高於整體,仍是大陸外貿的主力。民營企業進出口額為5.18兆元,增長14.4%,占外貿總值比重的52.4%。 

 

內需消費回溫,但投資表現分化 

 

從數據來看,大陸第1季的內需消費逐漸回溫。 

 

從反映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來看,大陸第1季社零總額為11.49兆元,同比增長5.8%,增速創下七個季度的新高。1-2月的社零總額同比增速為3.5%,3月就激增到10.6%。 

 

其中,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96兆元,增長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2兆元,增長6.2%。 

 

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0.27兆元,增長4.9%;餐飲收入1.21兆元,增長13.9%。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0%、7.5%。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書報雜誌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3.6%、13.4%。 

 

第1季大陸全國網上零售額3.28兆元,增長8.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78兆元,增長7.3%,占社零總額的比重為24.2%。 

 

至於投資方面,呈現分化的情況。 

 

大陸第1季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72兆元,同比增長5.1%,與2022年全年持平。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8%,製造業投資增長7.0%。 

 

但在房地產開發方面明顯衰退,投資下降5.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9946萬平方米,下降1.8%;然而,商品房銷售額3.54兆元,增長4.1%,有評論指出,這樣的數據增長,反映大陸一些購房者正在恢復信心。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0.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6%。民間投資增長0.6%。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6.0%,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5.2%,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7.8%。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20.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投資增長19.9%;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增長51.5%、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增長51.3%。 

 

由上述數據來看,大陸固定資產投資集中在高技術產業,其中高技術服務業的增幅較大。 

 

服務業回溫較快,製造業仍需時間 

 

至於整體產業發展狀況,從數據來看,服務業的回溫較快;製造業則仍受制國際因素影響。 

 

大陸第1季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2022年第4季加快3.1%。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3.6%,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長11.2%,金融業增長6.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6.0%,批發和零售業增長5.5%。 

 

3月份,大陸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9.2%,比1-2月份加快3.7%。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9.9%,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長12.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產指數增長11.9%,比1-2月份分別加快18.3%、2.7%、7.7%。 

 

1-2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9%,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3.2%。其中,零售、鐵路運輸、道路運輸、航空運輸、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60.0%。 

 

隨著大陸進入後新冠疫情時期,強調「人與人接觸」的服務業明顯回升,特別是接觸型服務業增長較快,例如批發和零售業同比增長5.5%,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增長13.6%;此外,大陸第1季客運量同比增長26.3%,旅客周轉量同比增長61.8%。 

 

製造業方面,大陸官方定調第1季製造業為「生產逐步恢復,企業預期總體改善」,但也承認大陸「工業經濟仍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難。」在數據方面,大陸第1季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比2022年第4季度加快0.3%。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3.2%,製造業增長2.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3%,比1-2月份加快2.5%。 

 

值得注意的是,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3%;股份制企業增長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7%;私營企業增長2.0%。 

 

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53.2%、22.5%。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1-2月份加快1.5%;環比增長0.12%。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9%,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5%。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72億,同比下降22.9%。 

 

此外,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的下降,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有通縮疑慮,且青年就業前景嚴峻 

 

在其他重要數據方面,首先可觀察的是經濟運行重要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大陸第1季CPI同比上漲1.3%。前三個月的CPI分別為2.1%、1%、0.7%,呈現逐月滑落;PPI更是從去年10月以來連六月負成長,且降幅連續第三個月擴大。觀察家認為,反映物價指標的CPI 和PPI的雙雙回落,代表大陸需求還未恢復,甚至有可能進入通貨緊縮。然而,大陸官方表示,PPI的持續回落,有助於改善上下游工業利潤結構,緩解中下游製造業企業成本壓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9%,衣著價格上漲0.7%,居住價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2%,交通通信價格上漲0.1%,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9%,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7%。 

 

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果價格上漲11.0%,豬肉價格上漲8.5%,糧食價格上漲2.5%,鮮菜價格下降2.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 

 

至於大陸第1季PPI,同比下降1.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一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8%,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8%,環比持平。 

 

至於就業問題,將是今年大陸政策的重中之重。 

 

大陸第1季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2022年四季度下降0.1%。3月份大陸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2月下降0.3%。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6%,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3%。 

 

16-24歲調查失業率為19.6%,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3%。25-59歲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學歷、高中學歷、大專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8%、4.8%、4.0%、3.1%。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2月下降0.2%。第1季度大陸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億8195萬人。 

 

2022年大陸大學畢業生為1067萬,2023年則預計有1158萬大學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雖然大陸經濟開始回溫,但就業狀況、特別是青年就業,顯然將是大陸當局的一個難題。 

 

居民收入微幅回升,但消費保守 

 

在收入方面,大陸第1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870元,同比名義增長5.1%,比上年全年加快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4,388元,同比名義增長4.0%,實際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名義增長6.1%,實際增長4.8%。從收入來源看,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分別名義增長5.0%、5.8%、4.1%、5.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895元,同比名義增長4.6%。 

 

在消費方面,大陸第1季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738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4.0%。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303元,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29元,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 

 

至於消費的品項,依比重來看,大陸第1季居民消費占比最高的是食品煙酒,占人均消費支出的31.6%,增長2.1%;其他依次為居住消費支出占比23.2%,增長8.7%;交通通信消費支出占比12.2%,增長4.1%;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比9.4%,增長9.2%;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占比9.0%,增長14.7%;衣著消費支出占比6.5%,下降3.3%;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占比5.5%,增長3.9%;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占比2.6%,增長8.2%。 

 

從上述數據可以得知,大陸第1季居民收入回升,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與此同時,經營淨收入增長較快,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淨收入亦有增長。 

 

至於消費方面,食品煙酒、居住等消費,就占大陸居民收入的54.8%;換言之,基礎的生活消費(食跟住)占比就超過一半。此外,從增長幅度來看,醫療保健、交通通信這兩項都超過10%。整體來看,第1季度大陸居民收入微升,但消費仍相對保守。 

 

結論:「三重壓力」是否轉變為「三重改善」? 

 

從各項數據來看,疫後大陸經濟逐步回穩,特別是出口方面,表現特別亮眼。但大陸當局也承認,當前大陸外貿形勢依然複雜嚴峻,面臨不少挑戰。從外部環境看,外需的不確定性仍是最大制約因素;從經營主體看,外貿企業面臨去國外參展不方便、貿易風險還在上升、經營壓力增加等制約和困難。 

 

此外,解決大陸16-24歲的青年就業問題,將是大陸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從政策來看,大陸除透過放寬對平台經濟的管制,以及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以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以此增加就業供給;同時,大陸當局也持續推動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三支一扶」。 

 

大陸當局發布第1季經濟數據後,發改委宣稱首季經濟運行「需求擴大、供給恢復、預期改善」。各界高度關注,大陸當局是否已經確定將所謂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調整為「三重改善」?可以說,大陸新政府才剛就定位,許多政策也才推出,要達到效果仍需要時間;但從第1季數據來看,疫情的陰霾已逐漸散去;但接下來包括國際情勢的變化、地緣政治的風險,以及大陸投資經營環境的改變等等,都將影響今年大陸經濟的發展情勢。後續發展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作者為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 

 

註1 本文所有數據,皆引用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