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大陸2023上半年經濟綜合評析
正在加載......
大陸2023上半年經濟綜合評析

589

大陸日前公布第2季經濟數據,引發各界討論。第2季GDP增長數字為6.3%,雖然優於第1季的4.5%,但由於去年第2季上海封城,大陸GDP增長只有0.4%,基期較低,因此此增幅略低於預測。有經濟學家分析,這個數據代表大陸新冠疫情解封後的復甦力道已減弱;且依此增速,今年要達到預定的5%GDP年增目標相當困難。當然,一如既往,對大陸經濟數據,各界依然是「一組數據、各自表述」。因此,本文同時並陳兩種截然不同觀點:官方的樂觀解讀,以及國際媒體或民間的悲觀看待,以期完整綜合評價2023大陸經濟狀況。

 

 

文:黃健群

 

 

 

 

日前,大陸公布第2季經濟數據,引發各界討論。第2季GDP增長數字為6.3%,雖然優於第1季的4.5%,但由於去年第2季上海封城,大陸GDP增長只有0.4%,基期較低,因此此增幅略低於預測。有經濟學家分析,這個數據代表大陸新冠疫情解封後的復甦力道已減弱;且依此增速,今年要達到預定的5%GDP年增目標相當困難。當然,一如既往,對大陸經濟數據,各界依然是「一組數據、各自表述」。因此,本文同時並陳兩種截然不同觀點:官方的樂觀解讀,以及國際媒體或民間的悲觀看待,以期完整綜合評價2023大陸經濟狀況。 

 

大陸上半年經濟情勢:衰退?或向好? 

 

大陸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公布後,國際媒體普遍評論大陸經濟面臨衰退。舉例來說,《華爾街日報》指出,第2季GDP增幅雖然高於第1季度,但遠低於預期的6.9%;且這個表面健康的數字,主要歸功於去年同期的對比基數偏低,當時新冠封控打擊了供應鏈,並導致幾乎所有經濟活動陷入停頓。此外,令人擔憂的跡象包括:6月份青年失業率升至歷史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僅增長0.2%。《路透社》則分析,大陸經濟恐將繼續大幅放緩,並可能永遠富不起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認為,大陸不但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將來還可能步上日本當年後塵,進入經濟停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表示,大陸經濟疲軟可能會為其他經濟體帶來衝擊。 

 

諸如此類對大陸經濟悲觀的論調,幾乎已成為國際媒體的主旋律。然而,大陸官方基於以下理由,認為大陸經濟向好的態勢不變: 

 

一、 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相較,大陸上半年5.5%的經濟增長仍是較快的。 

 

二、 大陸經濟由過去的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轉為今年的以消費和投資拉動為主;且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代表產業結構的改善,以及經濟增長動能的優化。 

 

三、 上半年大陸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0.8%;且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54.5%;同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代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四、 在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的前提下,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65.5%,且上半年大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9.8%,對拉丁美洲、非洲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7%、10.5%,代表貿易結構的優化。 

 

五、 大陸6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2%,已經接近疫情前同期水準,且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7.6%,代表就業擴大、民生改善。 

 

六、 上半年大陸糧食產量居歷史第2高位,且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7%,確保了糧食和能源的安全。  

 

大陸官方解讀「三駕馬車」 

 

檢視大陸上半年經濟數據後,英國媒體《BBC》即提了一個問題:大陸經濟放緩的原因,究竟是「三駕馬車」中的「哪駕馬車慢,哪駕馬車快」?《BBC》認為,出口呈現「高開低走」;投資呈現「投資不振與債務困境」;消費則呈現「強勁反彈但總需求不足」等問題。進一步看:大陸官方如何解讀「三駕馬車」? 

 

一、出口:存在許多有利條件 依照大陸公布的外貿數據:大陸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兆(人民幣,以下同),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兆,同比增長3.7%;進口8.64兆,同比下降0.1%。前6個月出口金額同比分別為-10.5%、-1.3%、14.8%、8.5%、-7.5%、-12.4%。一般認為,全球經濟放緩抑制市場對大陸商品的需求。 

 

但大陸官方提出幾個較為樂觀的數據: 

 

一是上半年大陸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0兆。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兆和10.34兆,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從環比來看,二季度進出口比一季度增長6%,5月份、6月份均環比增長1.2%。 

 

二是上半年大陸民營企業進出口10.59兆,同比增長8.9%,占進出口總值的52.7%,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16兆,占進出口總值的30.7%;國有企業進出口3.29兆,占進出口總值的16.4%。 

 

三是上半年大陸對第一大交易夥伴東協進出口3.08兆,同比增長5.4%,占進出口總值的15.3%;對歐盟進出口2.75兆,增長1.9%,占13.7%;對美國進出口2.25兆,下降8.4%,占11.2%。同期,大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9.8%,高出整體增速7.7個百分點,占34.3%,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對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增長1.5%。 

 

四是上半年大陸機電產品出口6.66兆,同比增長6.3%,占出口總值的58.2%,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電工器材、汽車及其零配件、通用機械設備分別出口6,360.6億、6,211.9億、2,004.4億元,分別增長27.7%、58.5%、12.2%。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97兆,增長0.04%;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塑膠製品、鞋靴分別出口5,169.4億、3,434.2億、1,729.3億元,分別增長0.7%、3.2%、0.4%。 

 

五是上半年,大陸能源、礦砂、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同比增加17.1%。其中,進口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5.61億噸,增加33.2%;進口鐵、鋁等金屬礦砂7.1億噸,增加8.3%。同期,進口消費品9,748.4億,增長6.6%;其中,肉類、食用水產品分別增長9.5%、30%。 

 

大陸官方表示,由於大陸生產供給的能力比較強、持續對外開放,以及產業升級下新產品逐漸成為外貿增長點(例如上半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61.6%),因此在全球需求衰退下,大陸外貿仍存在許多有利條件。  

 

二、投資:房地產市場影響增速,但結構優化 

 

大陸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1-2月增速是5.5%、1-3月為5.1%、1-4月為4.7%、1-5月為4.0%、1-6月為3.8%。 

 

針對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放緩,大陸官方表示,主要是受到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影響;但其同時強調: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且從四個方面來看,投資結構呈現優化: 

 

一是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上半年大陸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2%,其中鐵路運輸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20.5%和9.6%;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其中5G、資料中心等資訊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1%,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融合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1%。 

 

二是製造業投資持續增長。上半年大陸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4.4%;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0%和38.9%。 

 

三是創新投資增勢較好。上半年大陸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快於全部投資增長;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1.6%和46.3%。 

 

四是新興領域投資擴大。上半年大陸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分別增長14.2%和22.2%;清潔電力投資同比增長40.5%,其中太陽能發電投資增長84.4%,風力發電投資增長16%。 

 

大陸官方表示,下階段要透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民間投資。 

 

至於外資(FDI)方面,同樣顯見有下滑趨勢:以美元計,2022年大陸全年FDI增幅還有8%;今年1月增幅還有10%,但接下來逐月滑落:1-2月增幅增幅為1%,1-4月同比則呈現3.3%的衰退,1-5月則同比衰退5.6%。從數據來看,雖然大陸製造業的FDI以人民幣計仍增長5.9%;且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實際對大陸的投資分別增長429.7%、179.2%、170.1%和63.3%;但從總量來看,外資對大陸投資確實在趨緩。  

 

三、消費:相對較為穩健 

 

在「三駕馬車」方面,消費的狀況看起來相對較為穩健,許多的數據都反映了新冠疫情解封後「報復性消費」的情況。 

 

從數據來看,上半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兆,達到22.8兆,同比增長8.2%;同時期大陸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8.4%,快於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大陸官方指出,上半年大陸消費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服務消費增長較快,出行類和接觸型消費增勢較好。隨著各類服務消費場景的恢復,居民服務消費支出增加,餐飲、交通、旅遊消費增長較快。上半年,大陸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7%,其中交通支出增長12.9%;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1.4%;營業性客運量同比增長56.3%。今年端午假期,大陸旅遊人次、旅遊收入分別增長32.3%、44.5%。 

 

二是商品銷售穩定增長,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上半年,大陸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8%,限額以上單位八成商品零售類值保持增長。其中,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的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5%、10.5%。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持續增長,上半年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8%。 

 

三是消費新動能發展壯大,綠色消費、數位化消費擴大。上半年,大陸新能源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8%。 

 

四是文化娛樂消費潛力釋放,鄉村市場發展向好。上半年,大陸全國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同比名義增長38.5%。全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52.9%,觀影人次增長51.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4%。 

 

官方強調,大陸消費有望繼續擴大,理由包括:一是消費潛力巨大。大陸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較快發展階段,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政策有利於消費潛力釋放;二是消費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以來,經濟恢復向好,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於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意願;三是消費環境繼續改善。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消費新場景也不斷湧現,為消費恢復增添了活力。同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出台實施促消費政策,有利於增強消費信心。 

 

官方並強調,下一階段重點在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促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增加優質的消費產品供給、培育壯大新興消費,以促進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圖6 2022.6-2023.6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大陸經濟隱憂:就業、通縮、房地產 

 

一、青年就業仍嚴峻 

 

雖然大陸官方表示,大陸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農民工就業總體改善,但也承認青年存在「求職難」問題,6月份大陸青年調查失業率再創新高來到21.3%,由於預估今年會有1,158萬大學生畢業,因此7月份青年畢業生、年輕人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後,青年失業率可能還會再提高;但大陸官方預估,8月之後會逐步下降。 

 

但許多國際媒體引述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的研究指出,若將約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均視為失業,大陸青年實際失業率將是官方公布的一倍以上(例如3月官方公布的青年失業率是19.6%,但張丹丹認為應該有46.5%)。  

 

二、通縮疑慮未解 

 

由於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今年初以來呈現逐月下滑的趨勢,6月份的CPI年增率甚至為0%,較5月再下滑0.2個百分點;代表上游價格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自去(2022)年10月開始呈現負成長,6月同比下降5.4%。有評論認為,大陸已經進入「準通縮」的通道,甚至未來可能進入像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面對這樣的質疑,大陸官方強調,大陸經濟不僅現階段不存在通貨緊縮的現象,未來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官方指出,由於國際能源價格回落,帶動國內能源價格走低;同時,國內車企降價促銷、豬肉價格轉降,加之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大陸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上半年總體回落。官方強調,之所以出現CPI漲幅低位運行狀況,主要是生產快速恢復,但需求仍未跟上,同時國際輸入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僅為階段性現象。官方認為,隨著大陸市場需求的逐步擴大,供求關係將逐步改善,價格漲幅會逐步回歸合理水準。 

 

三、房市仍相對疲弱 

 

在房地產方面,大陸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3%,銷售額增長1.1%;至於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9%,較前5個月下跌7.2%的跌幅擴大,反映大陸房市危機仍嚴重困擾。 

 

但大陸官方認為並強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優於去年,且銷售面積降幅收窄、銷售額由降轉升;未來在「房住不炒」政策作用下,未來大陸在需求端,將會以剛性需求為主;而需求端「高杠杆、高負債、高周轉」的房地產企業將難以為繼。但短期內大陸房地產開發投資還會處於低位運行,中長期則由過去高速發展轉向平穩發展。  

 

大陸未來經濟情勢的「四好四壞」 

 

綜合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大陸官方對下半年經濟情勢仍看好,理由有四: 

 

一是消費的拉動繼續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比去年全年貢獻率明顯提升。官方認為,如下階段就業形勢繼續改善、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將帶動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銷售、綠色智慧家電等促消費政策顯效,將有利於擴大消費,促進經濟恢復向好。 

 

二是服務業向好發展。上半年大陸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下階段居民文化旅遊、健身體育等服務性消費需求加快釋放,研發設計、商務會展等生產性需求增多,將帶動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助力經濟穩定運行。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來看,6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8%,連續6個月處於景氣區間。 

 

三是新動能發展壯大。上半年大陸智慧消費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0.9%;航空航太鋁材、工業控制電腦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23.3%、34.1%。下階段,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四是綠色轉型成效顯現。上半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54.5%、53.1%,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61.6%。下階段,綠色化發展動能充沛,在促進經濟發展品質提升的同時,將助力經濟增長動能轉換。 

 

雖然大陸官方對未來經濟展望表示相當樂觀,但也不諱言存在一些隱憂。歸納來看主要有四大困難: 

 

一是市場需求不足。官方認為,從數據來看,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居民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消費明顯恢復,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從4月18.4%,一路滑落到5月的12.7%、6月的3.1%,顯見消費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意願、消費能力有待提高。大陸官方認為,疫情後的消費和經濟恢復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二是投資力道減弱。上半年大陸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回落態勢,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2%;主要是受到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影響。下半年關鍵在如何刺激民營企業的投資。 

 

三是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減速。大陸今年以來,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保持擴張態勢,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呈現回落:前3個月製造業PMI呈現擴張態勢,分別為50.1%、52.6%、51.9%。但4-6月滑落到榮枯線以下,分別為49.2%、48.8%、49.0%。雖然6月份大型製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但小型製造業PMI比5月下降1.5個百分點。大陸官方指出,由於國內外需求增長緩慢,部分產業過剩程度加劇,企業利潤下滑,導致一些企業投資信心和動力不足。疫情衝擊疊加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加劇了中小微企業運營的困難。 

 

四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短期難解。大陸官方承認城鎮就業壓力依然較大,促進大學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任務艱巨,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之間不匹配的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大陸官方統計,今年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為1,662萬人,大學畢業生為1,158萬人,規模均創近年新高。依照這個數據,就業供給仍大於需求,但隨著大陸企業的升級改造、青年擇業觀念的變化,使得大陸「缺工」與「失業」問題同時存在。大陸官方指出,大陸企業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卻發生「學歷低的幹不了,學歷高的又不來」現象;也就是說,部分大學生和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就業難,部分行業企業則面臨高技能人才、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短缺。這樣的結構性矛盾,隨著大陸企業轉型升級的加快,將更加突出。  

 

結論:大陸經濟短期內挑戰多於機遇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主題是「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指陳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及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因此,下一階段的政策,將著重在「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會議上也提及「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閒、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並「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且「出台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上除了強調要持續推動改革開放,且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此外,並未強調「房住不炒」,反而是強調要優化房地產市場政策,「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盤活改造各類閒置房產」,似乎意味著大陸下半年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鬆綁。 

 

由上述這個如此重要的會議內容來看,下半年大陸經濟政策方針就是將提出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政策。大陸經濟量體太大,在強調「高質量發展」戰略下,要進行產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勢必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一句話:相較過去,大陸經濟短期內將遭遇許多波折,表現挑戰將多於機遇;中長期的發展,則需要進一步的觀察。(作者為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