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近來在外部經貿環境快速變動的情形下,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因經濟表現優劣不一,以及產業發展方向與政府政策的不同走向,各國經濟規模與貿易地位在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中重新洗牌,產業版圖也出現新的氣象。本文將分析近年東協整體與主要成員之經濟表現,以及在最新的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下,主要東協成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三國提出的主要經濟發展與產業政策,及其迄今推動的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之成效,藉以一探東協新興的產業發展版圖及對我國廠商投資布局及推動產業合作之影響與契機。
文:徐遵慈
東南亞擁有6.7億人口,近年經濟快速成長,2022年經濟規模到3.6兆美元,更吸引廣大跨國企業拓展內需市場與設立生產據點。美中對抗等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COVID-19)突顯「斷鏈」的風險,均促使產業加速調整供應鏈自中國大陸向外分散的腳步,也使得東南亞成為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的主要受惠者。
在外部經貿環境快速變動的情形下,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亦因經濟表現優劣不一,以及產業發展方向與政府政策的不同走向,各國經濟規模與貿易地位在東南亞國家協會(以下簡稱東協,ASEAN)成員中重新洗牌,產業版圖也出現新的氣象。
本文將分析近年東協整體與主要成員之經濟表現,以及在最新的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下,主要東協成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三國提出的主要經濟發展與產業政策,及其迄今推動的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之成效,藉以一探東協新興的產業發展版圖及對我國廠商投資布局及推動產業合作之影響與契機。(註1)
東協整體與主要國家經濟表現與展望
東協國家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維持長達20年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的亮眼成績,雖然2020、2021年因疫情等因素,平均經濟成長率跌至全球水準之下,僅約-3.1%與3.2%,但在2022年時強勁反彈,整體表現達到5.7%,遠高於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3.4%。其中,主要東協國家如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更展現強勁復甦,成長率分別高達8.7%、8.0%、7.6%,印尼與柬埔寨成長率亦超過5%。
如果從個別東協國家的表現來看,近年東協國家經濟成長速度不一,導致經濟規模重新洗牌。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統計,越南經濟多年維持強勁成長,2022年名目GDP已追趕菲律賓、馬來西亞,躍升東協第4大經濟體,達到4,088億美元,僅次於印尼(1兆3,191億美元)、泰國(4,953億美元)與新加坡(4,668億美元)。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2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