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房地產一直是中國大陸支撐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恆大事件」後其房地產市場即一蹶不振。今年以來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首先,恆大地產因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在紐約聲請破產保護。接著,民營房企巨頭碧桂園也爆雷,就連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也傳出債務違約困境。標普預估大陸今年房地產銷售額將年跌10%至15%。再者,美元強升、大陸經濟復甦乏力、中美利差擴大等因素衝擊,加速人民幣貶值。大陸房地產違約潮及人民幣貶值是否惡化成金融系統性風險?對台產業又有何影響?
文:李沃牆
金融局勢詭譎多變,美聯準會(Fed)自去(2022)年3月進入升息循環後所引發的美元及美長債殖利率強升,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同時也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上升,且相對於美元的貨幣貶值。對中國大陸而言,房地產一直是支撐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恆大事件」後的骨牌效應,不僅房地產商債務危機蔓延,房地產市場更是一蹶不振,問題層出不窮。2022年7月引爆的「爛尾樓」停貸潮事件,曾蔓延20多省,今年以來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首先,恆大地產因無力償還到期債務,8月17日在紐約聲請破產保護。接著,民營房企巨頭碧桂園也爆雷,就連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也傳出2,300多億元(人民幣,以下同)的債務違約困境。統計上半年房地產投資較去年同期衰退7.9%,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3%,新屋開工面積更大減24.3%。另今年前三季,全國的土地出讓收入年減20%,僅天津、寧夏、江蘇、北京、浙江等5個省分成正成長,整體仍在低溫運行。標普預估大陸今年房地產銷售額將降至約11.5兆至12兆元,年跌10%至15%。再者,美元強升、加上大陸經濟復甦乏力、中美利差擴大等因素衝擊,加速人民幣貶值。令人憂心的是,大陸房地產違約潮及人民幣貶值是否惡化成金融系統性風險?對台產業又有何影響?
房地產問題剪不斷理還亂
大陸房地產問題由來已久,前述的恆大集團係由許家印於1996年在廣州創辦,總部位於深圳,後來搬回了廣州。集團核心業務為房地產開發,也是大陸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此外亦發展新能源汽車、旅遊、體育、金融、健康養老等多元化業務。恆大集團於2016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20年排行第152位。這家看似優質的公司為何會走向違約破產之路?究其因,(一)不斷涉足新業務,大玩高槓桿金錢遊戲。2009年恆大上市後,一直渴望擴張版圖而開始舉債涉足新業務,比如足球俱樂部、瓶裝水,以及最近的電動汽車,自此也走上債務遞增的不歸路。(二)「三條紅線」伽鎖。北京當局擔心房地產泡沫破裂將影響中國大陸的金融體系,甚至引發系統性危機,遂於2020年8月20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行約談了12家房企,拋出房企「融資新規」的「三條紅線」作債務管控,分別是「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分別用來衡量企業的負債水平、槓桿,以及短期償債能力,並於2021年1月1日全面實施[1]。因而,恆大在2021年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融資環境等不利因素影響,陷入債務違約流動性困境。2022 年又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的進度不如預期,持續虧損到資不抵債地步。據其所公布的年報,2021至2022年的資產約1.74兆,負債卻由1.96兆升高到2.4376兆,虧損逾8,000億,在陷入長時間財務營運風暴及債務違約後,於2023年8月17日傳出正式向美國紐約曼哈頓破產法院,遞交聲請《美國破產法》第15 章保護,並提出該公司目前正在香港及開曼群島進行重組程序。此舉被視為恆大設法免受債權人向美國發起訴訟和扣押在美國的資產[2]。10月初,許家印因涉及多項不法犯罪被捕,恆大原本的債務重組方案受阻,重組在短期內無望,樓市在短期內仍可能會有小震盪。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2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