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墨西哥 美國「近岸外包」首選
正在加載......
墨西哥 美國「近岸外包」首選

589

 

2018年美中發生貿易摩擦,啟動全球供應鏈的移轉與重組。為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美國逐漸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更靠近美國基地和消費者的地方,而墨西哥除了地理優勢外,還提供大量、低成本的勞動力,以及與北美、歐盟、亞洲及大洋洲等國分別簽訂《美墨加協定》、《歐盟-墨西哥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有助於就近供應美國市場,讓墨西哥成為美國「近岸外包」的最大受益國。至於墨西哥是否有能力成為下一個崛起的世界工廠,值得我商深究。

 

文:張之華

 

 

 

 

在二次大戰後的1940年代,美國試圖建立一套戰後的多元結構系統,其中之一應用於重建世界貿易,也就是WTO的前身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於是全世界展開自1950年代開始到2017年的貿易全球化,經過半個世紀多的努力,各會員國之間的平均關稅逐年減少、世界貿易量則逐年增加,全球經濟因為全球貿易的蓬勃發展而持續成長。 

 

2001年,中國在加入WTO之後對外開放市場,經濟快速崛起,成為世界工廠,供應全球市場,而供應鏈也逐漸在中國形成完整生態系;至2010年,中國的製造力與龐大市場儼然已成為美國無法忽視的新勢力;因此,2018年美中之間發生貿易摩擦,兩方不斷上升的關稅壁壘,啟動全球供應鏈的移轉與重組。 

 

隨後,2020年COVID-19 新冠疫情蔓延限制生產製造和物流運輸,中國大陸的封城措施導致工廠停擺、全球供應鏈斷裂、物流擁堵,導致全球某些原物料或商品短缺,暴露了現有供應鏈的脆弱性;2022年俄烏戰爭又加劇了地緣政治的風險,企業供應鏈布局的最大考量將不再追求最低生產成本,建立自主韌性的在地供應鏈以確保國家或企業安全成為普遍的戰略思維。 

 

美中角力啟動供應鏈重組,墨西哥成為美國「近岸外包」最大受益國 

 

考慮到國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21年要求美國聯邦機關對半導體與先進封裝、高效能電池、藥品與原料、關鍵礦產及戰略物資等領域展開100日的供應鏈審查(100-Day Supply Chain Review),並且同時要求對國防、公共衛生、資訊與通訊技術、能源、運輸、農業及食品生產共六大關鍵產業進行一年期的供應鏈檢討評估。報告將供應鏈劃分為三個圈層:從核心的「美國製造」開始,逐漸擴展至近岸外包(Near-Shoring)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其目標是將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加強與可信賴夥伴的貿易關係、降低對少數國家關鍵零組件的依賴,以強化供應鏈。根據成本和勞動力等考量,還可考慮擴展到第二圈的「美墨加拿大協定」(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簡稱USMCA)及第三圈的台灣、東協、印度、中東歐、日本、韓國等盟邦。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7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