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借重綠色群募平台 加速低碳轉型規模化
正在加載......
借重綠色群募平台 加速低碳轉型規模化

589

 

近年來由於國際供應鏈大廠壓力、碳稅、綠色合規等議題持續發酵,迫使企業必須投入資源,進行綠色轉型。因為由過往資本增值的財務指標邁向淨零減碳的非財務指標,容易產生資源配置的盲點,需要謹慎評估衝擊風險,才能發揮綠色轉型的核心價值。台灣多數中小企業對於綠色轉型抱持消極被動的心態,如何善用金融科技提高投入誘因,將是推動台灣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若能結合綠色新政與群募平台,將可以有效加速低碳轉型的規模化。

 

文:劉彥岑、周樹林

 

 

 

 

國際供應鏈大廠壓力、碳稅、綠色合規等議題持續發酵,造成企業必須投入資源,進行綠色轉型。然而,業者也需深入了解投資標的與自身業務的整合程度,有效衡量此次投資能夠創造多少減碳效益與影響力。因為由過往資本增值的財務指標邁向淨零減碳的非財務指標,容易產生資源配置的盲點,需要謹慎評估衝擊風險,才能發揮綠色轉型的核心價值。台灣多數中小企業對於綠色轉型抱持消極被動的心態,如何善用金融科技提高投入誘因,將是推動台灣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若能結合綠色新政與群募平台,將可以有效加速低碳轉型的規模化。 

 

以金融手段助攻低碳轉型 

 

近年國內外綠色相關議題的資訊從四面八方湧入,迫使企業不得不開始正視內部營運對於外在環境造成的影響,綠色金融科技(Green FinTech)則成為企業轉型其一重要解方。但是,當全部的金融資訊內容都疊加上永續、綠色議題的框架,容易造成資訊的錯誤解讀,並影響綠色轉型之決策執行。因此,需先釐清綠色金融科技和永續金融科技之範疇關係。  

 

綠色金融科技是以永續發展為基礎,強調將環境目標(Environment)融入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並藉由數位投資、線上貸款和金融機構所發行之數位金融產品,將資金挹注到綠色金融的發展項目。而永續金融科技(Sustainable FinTech)需考慮範圍不僅有金融財務的意涵,還需針對環境保護、社會議題及公司治理等多個面項,著眼於對外在環境的全面影響。 

 

簡單來說,兩者的差異在於「領域廣度」,綠色金融科技為永續金融科技的其中一部分。不過,在實際運作過程,兩者界定範疇已越來越模糊,在名詞上也常常被混為一談。雖然這兩種概念對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都十分重要,但因為所關注的領域、目標以及範疇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策略角度,也會間接影響企業應用金融科技布局轉型的行動方案。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7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