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貿易自由化挑戰與因應
正在加載......
貿易自由化挑戰與因應

589

 

美中之間經濟制裁擴大,加上俄烏戰爭、加薩走廊衝突及紅海危機迄今未歇,全球地緣政治趨向集團對抗,對全球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產生不利的影響,台灣的產業如何因應與迎接挑戰,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業者面對全球市場自由化的威脅,應如何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以維護自身權益?對此,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請工業總會舉辦「2024貿易自由化挑戰與因應研討會」,希望協助我國業者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下,快速的局勢變化與挑戰。

 

文:于心怡

 

 

 

 

今年度「2024貿易自由化挑戰與因應研討會」於8月15、21及22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高雄辦事處以及台中市工業會舉辦實體研討會。 

 

研討會邀請財政部關務署吳淑華副組長就「我國貿易救濟措施的應用」進行說明,協助業者了解如何運用合法的手段,維護產業公平競爭,而「傳產轉型新機會與挑戰」的議題,台北場邀請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力庚副教授,高雄場以及台中場則由財團法人對外貿易協會的蔡宛庭高專以及葉孟杰高專,說明如何因應數位轉型,強化產業體質。 

 

進口貨品威脅情形 

 

研討會首先由工業總會邱碧英副秘書長就工總今年年中完成之「2024年進口貨品威脅我國產業調查」進行報告。報告結果顯示,今年回卷之廠商,其威脅來源國或地區較集中,以中國大陸為主;在2022年時,表示中國大陸為威脅來源國之回卷廠商占37.9%,2023年上升至66.4%,今年則為80.3%。今年進口威脅來源國第2名為越南,占9.1%,南韓與印尼占3%,泰國、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占1.5%。在今年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跟前幾年所做的調查統計數字有很大的不一樣,本調查一直以金屬工業回卷最多,因中國大陸鋼市產能過剩嚴重,長年以低價或劣質產品進口衝擊我國鋼鐵產值,但今年,化學皮膠工業上升至第1名,占27.1%,較去年回卷反映有遭遇進口威脅之百分比上升約8%,其中以稅則號列第39章塑膠及其製品回卷者為最多,占總回卷者17%;而金屬工業與紡織工業並列第2名占17.7%,機電工業占12.5%,建材占11.5%,最後為一般工業占10.4%。 

 

中國大陸近年自「中國製造2025」一直到「十四五規劃」,其主要之政策為增加中國大陸國內製造、推動擴大內需以及出口多元化,且中國大陸近年化學皮膠產業實行「新石化計畫」,推動煉化一體產業政策,2020年新石化計畫陸續完工投產,中國大陸塑膠產能大幅擴張。另外中國大陸祭出的高額出口退稅與政府補助,以及通關一體化,全中國大陸是一關、一關通天下的政策,增加產品出口的效率,因此,即使原物料價格上漲,中國大陸仍能以低於我國國產品的售價,擾亂我國工業,於調查中顯示,由於我國部分產業因市場開放,受到不公平競爭與衝擊,進口產品大多以低價侵蝕我國市占率,擾亂市場價格,進而使得我國業者只能降低價格與進口品競爭。彙整有受到進口品威脅的調查表回卷後,工總提出3項建議:(1)加強海關人力,以逐批檢驗與加強查驗產地標示、(2)針對中國實施進口相關措施、(3)預防與治療並行的貿易救濟實務輔導,以預防低價進口產品擾亂國內市場行情,降低國內產業不公平競爭之現象。邱副秘書長表示,工總將會持續協助因貿易自由化而受到損害的產業,舉辦相關研討會,提供業者正確的貿易救濟觀念與資訊。 

 

貿易救濟措施的應用 

 

財政部關務署吳淑華副組長在我國貿易救濟措施的應用議題部分,首先向業者說明如遭遇進口品的威脅,可以使用哪些合法的貿易救濟措施以保護產業,包含:防衛措施、平衡措施及反傾銷措施。而目前就WTO統計,全球實行最多的措施為反傾銷措施,因反傾銷稅最能夠直接達成保護國內產業,免於國外不公平貿易競爭之目的。吳淑華副組長接著介紹傾銷基本概念,包含反傾銷稅成立的要件與申請人資格,同時也說明最容易讓業者混淆進口品的傾銷與削價不同定義。最後吳副組長說明我國反傾銷調查申請程序,以避免國內產業遭遇進口品不公平的競爭,加強對於市場開放的信心。 

 

傳產轉型新機會與挑戰 

 

「傳產轉型新機會與挑戰」台北場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力庚副教授主講,成力庚副教授首先說明,數位化與數位轉型不同處,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即是要先數位化,有了第一步後,才能夠繼續做到數位優化進而成為商業模式。成副教授表示,企業數位轉型的障礙包括:沒有具體的轉型目標與策略、組織成員對數位轉型的抗拒、組織成員的知識能力不足、新舊商業模式衝突;因此建議業者,數位轉型應該是循序漸進按照計畫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次到位,並且需要由企業高階主管積極參與,親自領導轉型的核心團隊或新組織,突破企業多年的習慣,才是最困難的事。最後成副教授表示,如何使原本商業模式持續獲利以支持新商業模式成長茁壯,為傳產進行數位轉型的重要議題,他建議企業的領導人要克服雙軌轉型的三個危機:第一是決心的危機,因為新事業在開創的過程中難免會虧損,領導者不僅需要堅定的支持新事業的發展,也需要安撫與感謝既有事業的付出;第二是衝突的危機,調解既有事業與新事業的爭端,整合建立新舊事業並存的機制與溝通的管道,減少新舊事業的對立摩擦;第三是認同的危機,轉型的過程是漫長與未知的,領導者應分享轉型的根本原因與階段性成果給夥伴,說服夥伴們接受轉型是必然的過程。 

 

高雄場與台中場由財團法人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的蔡宛庭高專以及葉孟杰高專主講,兩位咸表示因為疫情的原因,純數位模式做生意,已成為主流,預估至2028年,全球電商市場規模將至70.9兆美金。貿協將以六項方案輔導中小企業運用AI科技行銷,結合數位科技公司服務,打造讓中小企業容易運用的AI自動化行銷機制。 

 

第一方案為智慧AI銷售員,利用AI為企業智慧生成英文文稿和企業產品宣傳影片;第二方案為自動化廣告投放,導入生成式AI,輔導企業操作廣告,精準掌握商機流量;第三方案為智慧直播,企業用中文直播,支援70幾種語言翻譯字幕技術,企業可無痛與海外買主溝通;第四方案為AI生成圖片對買主曝光,利用AI快速產出創新的圖像,提升視覺效果;第五方案為自動化VR虛擬洽談間,提供企業專屬VR虛擬洽談間,在VR空間中與各國買主進行洽談;第六方案為VR商品旗艦展示間產品數位上架公開展示,並利用Google GDN廣告導流商機,讓企業可以透過上述的輔導,利用AI智慧打破現狀並創造新商機。 

 

今年度北中南三場次研討會已圓滿落幕,與會廠商代表對於工總邀請之講師及其課程內容相當滿意,除了掌握國內產業在進口品威脅之最新情況,也了解如何申請國內貿易救濟措施,並且在數位化時代下,因應數位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學習到在變化的環境中持續提升企業價值。(作者為工總國際處高級專員)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