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關注川普2.0經貿政策對台灣產業可能的影響
正在加載......
關注川普2.0經貿政策對台灣產業可能的影響

589

 

川普贏得11月美國總統大選,將於明(2025)年1月20日重返白宮執政。他在競選時,提出將對外加徵關稅,包括對全球輸銷美產品加徵10-20%、對中國產品加徵60%關稅,另亦將對源自墨西哥生產的汽車提高關稅;近日更表示一上任就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徵收25%關稅,對中國在現有關稅上再加徵10%關稅,直到毒品以及所有非法外來者不再侵入美國為止。 

 

川普之所以對全球加課關稅,主要是認為美國長年受到貿易逆差之害,影響美國製造與就業,因此必須要靠加徵全球性商品的普遍關稅,來縮短這種不公平的貿易差距。另外,川普也認為,此舉可防止中國大陸利用他國規避美國的關稅,尤其是越南。因為有不少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中國大陸的電子產品就不斷透過越南轉口至美國。此外,川普意欲用關稅作為與其他國家談判籌碼的企圖甚為明顯。 

 

一旦美國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提高關稅,中國大陸可能會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這將加速全球兩大經濟體脫鉤,打亂區域供應鏈。可以預見,川普的全面加徵關稅將影響亞洲主要出口國,如印度和日本。此外,對美中兩國貿易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南韓和台灣,也將受到衝擊。亞洲國家將面臨「重新調整供應鏈」或「選擇性撤出中國」的壓力。台灣產業無可避免將再度面臨新一波的供應鏈調整,尤其是美國2024年前3季已超越中國大陸(不含香港),成為台灣最大單一出口市場,因此,美關稅政策之變化對台灣產業之影響,恐更將勝於以往。 

 

觀察川普1.0的關稅政策,美方雖大張旗鼓,但課徵產品及國家的選擇則在審時度勢與談判交易後,先後給予阿根廷、巴西、韓國有條件豁免(2018年對進口鋼品加徵關稅);而美中貿易戰最終也未對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加徵關稅。參考上次貿易戰的經驗,美國對於依賴度高且不可替代性的產品,是有可能爭取豁免的,這點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隨著拜登政府明年1月卸任,先前已簽署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能否生效,以及甫於10月29日宣布展開的台美全面性租稅協定談判,是否能順利舉行,對此業界均高度關切;尤其面對川普競選時,曾揚言將廢除印太經濟框架,因此,我們建議政府除應密切關注外,更應加強遊說,讓先前談妥的協定及後續談判,都能持續進行。此外,隨著台美陸續提升半導體、無人機等產業的供應鏈合作關係,雙方相互投資日趨增加時,企業企盼在美國可獲得與其他美國協定夥伴國相同的賦稅待遇,因此,避免雙重課稅的議題,也應列為未來談判與溝通的主旋律。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