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以「智慧工業,卓越未來」為主題的第78屆工業節慶祝大會,於本年11月11日在圓山大飯店盛大舉行,大會由工業總會理事長潘俊榮主持。在這個工業人的大日子裡,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經濟部長郭智輝、內政部長劉世芳、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麗珍、工總榮譽理事長許勝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等都親自與會同賀、同歡。會中同時表揚「113年工礦團體優良理監事」、「113年績優團體及優良會務人員」以及創業50年以上歷史悠久廠商。
文:譚宗仙
每年11月11日是工業節,今年是理事長潘俊榮上任後的首場「工業節大會」,並以「智慧工業,卓越未來」為大會主題。
在這個工業人的大日子裡,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經濟部長郭智輝、內政部長劉世芳、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麗珍、榮譽理事長許勝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等都親自與會同賀、同歡。
一如往常,大會中也同時表揚「113年工礦團體優良理監事」、「113年績優團體」、優良會務人員,並頒發獎座給「創業歷史悠久」的廠商,他們都是為台灣經濟貢獻了50多年歲月的工業人。
然而,今年不同於過往,大會主席潘理事長致詞時不是一人在檯面上,而是包括苗豐盛監事會召集人、秦榮華副理事長、何壽川副理事長、詹正田副理事長及陳進財副理事長共同上台,具體展現出工總不是一個人的工總、而是大家的工總的氣象。
今年,從潘理事長、蕭副總統到郭部長致詞時都緊扣著「智慧工業,卓越未來」的主軸,不論主客都不約而同的聚焦在AI。
潘理事長說,政府是我們的「靠山」,跟著政府走,絕對不會失敗
潘理事長致詞時指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讓全球企業都為之煩惱,「摸著頭在燒(台語),只有台灣不用擔心。」因為台灣有很大的福氣,有最了解美國的蕭副總統,「她在美國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所以,即使川普入主白宮後,會改變世界,但台灣絕對不會改變,台灣企業不用煩惱,「大家可以安心。」
今年的工業節慶祝大會,總統因有要務不克出席,潘理事長說,雖然總統無法出席,但特別安排11月13日與工總見面。
提及總統,潘理事長說,總統也是我們工業界的靠山,當他擔任閣揆時,不時的與工總面對面溝通,且非常親和的與大家共乘遊覽車,是相當接地氣、愛企業、重視企業的人。
潘理事長還說,賴政府思路很清晰,找來企業人擔任經濟部長,為的就是要解決企業的事情,他並透露,郭部長保證企業不用擔心缺電、缺水的問題,因為以後會有新核能且絕對會落實,「以後就不會再聽到企業喊缺電、缺水了。」
他說,郭部長是企業出身,腦中想的都是企業界在想的事情,日前提出到菲律賓蓋電廠後輸電到台灣的構想,且不論構想是否可行,但代表了他有在煩惱企業用電的問題,是有承擔、負責任的部長。所以,潘理事長說,政府就是我們的「靠山」,跟著政府走,絕對不會失敗。
最後,潘理事長提及6月時曾與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見面。他透露,黃仁勳對台灣土地和科技人才很有信心,輝達投資的第一選擇會是台灣,因此呼籲產業界要響應政府的政策,翻轉台灣的經濟。
蕭副總統感謝工總響應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帶領產業一同加入減碳的行列
緊接著蕭副總統致詞時首先表達了有幸能夠代表總統在工業節這個重要時刻向在場業界先進致意,也對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與努力的工業人表達謝意。
她說,這幾年來,國際經濟與市場環境快速變化,面對全球地緣政治改變、貿易競爭、全球疫情和戰事、高通膨等挑戰,台灣產業都憑藉著過去所奠基的良好體質,在變局中展現強大的韌性。「韌性」表示我們足夠靈活,儘管遭遇困難,都能再生、強大。
副總統提到,產業在變局中持續穩健發展,讓台灣在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人口超過2千萬人的經濟體中,連續4年排名第一,可見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高度評價。在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於台灣之前的經濟體,人口都比台灣少,具有靈活的優勢,能因應時局變化,快速且靈活的尋找轉機並適時調整。相信這樣的精神,也是工業界能成功並持續發揮的重要因素。
副總統表示,為了因應地緣政治變化及潛在風險,台灣也持續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例如分別與英國、加拿大簽署貿易夥伴協議,和美國建立「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也展開第二階段談判。此外,也和越南、印度、菲律賓等新南向國家更新投資保障協定,持續開拓產業發展空間,讓台灣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副總統指出,全球出現新的科技潮流,AI應用的需求大量湧現。只要提及AI創新的軟硬體需求,大家都會想到台灣,這是我們的機會,同時也有需要面對的挑戰。除了晶片產業以外,台灣其他許多產業也有能力跟世界接軌,在全球供應鏈中成為大家最信賴的夥伴。
副總統說,總統上任後提出「五大信賴產業」,將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等列為下一階段的重點產業。同時運用既有的半導體、ICT產業優勢,透過AI技術力的引進,有助於搶占下個世代的全球產業優勢,更驅動百工百業的發展。AI革命帶來許多新的解方,相信以台灣人的創意,絕對是未來世界的問題解決者。
副總統提到,除了AI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另一項重要議題是所有產業都必須面臨的2050淨零轉型。這不僅是保護台灣環境、應對氣候變遷及強化產業韌性的一環,同時也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責任。總統特別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透過多元討論和合作,更有效率地加速台灣淨零碳排。
副總統也感謝工總響應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帶領各工協會一同加入產業減碳的行列。這個過程會很辛苦,對傳統產業而言也是艱鉅的挑戰,但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有責任、能力及義務投入,利用科技優勢,搭配政府政策,串聯整體產業供應鏈,一起達成淨零目標。
副總統表示,工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經濟穩健成長是支持社會穩定的力量,政府會持續做企業堅強後盾,也希望產業界繼續給予政府支持,一起壯大台灣。
郭部長期盼大家秉持創業初衷,傳承寶貴的經營經驗和製造技術
隨後致詞的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指出,工業GDP占比將近四成、產值超過18兆,創造國內超過400萬個就業機會,不僅為國家帶來貢獻,也是社會進步安定的重要基礎。
他表示,台灣工業的興盛來自於大大小小的企業的經營者與從業人員,多年來持續克服各種競爭與挑戰,不斷的提升技術,尋求創新,因此經濟部每年都會請縣市政府推薦各地經營超過40、50年的廠商,在工業節這個慶祝盛會上,頒發感謝狀,今年獲頒50年廠商共有540家、40年的有562家,除了呈上最真摯的感謝,也期盼大家秉持著創業初衷,傳承寶貴的經營經驗和製造技術,實現永續的經營。
郭部長指出,目前全球AI需求持續增加,台灣也可望在這波浪潮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許多大型公司紛紛投入AI的建設,尤其是深層式AI快速發展持續深入到各個領域,這些都將對未來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他說,今年工總9月發布了最新的白皮書,也非常關心AI的議題,建議政府務實的打好AI產業化的基礎,強化輔導導入AI的應用,為了把握AI發展的契機,帶動百工百業的導入。
郭部長強調,事實上,經濟部也積極的整合產業的需求和各方資源,規劃並推動AI技術的普及應用,包括借鏡日本企業導入中小企業AI指引,且已經完成製造業導入AI的指引並籌組專家輔導團,提供到場服務,力拚2028年製造業AI普及率能夠達到五成。
另外,他說,也邀請產學專家研擬AI課程的公版教材,結合公協會和學研單位為不同類型的製造業的人員,開設線上或線下的多樣化課程,為了確保人員具備必要的訓練和知識,經濟部也著手建立AI職能基準,辦理AI資格認證,目標4年內培訓20萬個AI人才,為企業發展AI注入新的動能。
然而,郭部長不諱言,台灣AI的晶片與伺服器雖然都是世界第一名,但是在AI軟體的排名,卻是世界排名26名,因此,經濟部訂下一個目標,希望在2028年之前,可以讓台灣AI的軟體進入全球前三名,但需要所有產業一起來努力。
所以,他說,工總白皮書的建議,經濟部非常的重視,其中涉及到需要跨部會溝通的,經濟部也都有跟其他部會合作的平台,並會積極的協調與處理,經濟部是特別重視與企業的互動,會持續的聆聽大家的建議。
劉部長說工業界的朋友們,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內政部是人民團體的主管機關,然而,劉部長致詞時開宗明義的指出,內政部是服務人民社團的公僕,絕對不是主管機關。
她說,「工業界的朋友們,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她代表內政部來頒發工礦團體優良理監事等的獎項,就是一種鼓勵,而政府的存在就是為社會提供最好的能量,讓社會能正向發展,過去好多年以來,在亞洲的經濟體國家,台灣在團體、服務等各方面都與新加坡並列前茅,就是因為有各位的存在。
她表示,過去十多年來,台灣的士、農、工、商在各自的行業裡努力工作,獲取認同外,最重要我們有很多的團體,包括工總,服務我們的團體會員,而政府也提供了適合的法規,同時,民間團體在業界之間,不管是協調、溝通建立起的合作機制,無論是對政府建言,還是對會員都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且每個團體與團體之間,也都能夠互相合作、往前邁進。
劉部長認為,台灣的社會就是充滿韌性的社會,可彈性的應對地緣政治,更有機制來適應地緣政治,「不管社會上那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台商,不管那個工業,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工業界發光發熱,更重要的是,未來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也能看到台灣的製造業、工業發光發熱。」
榮耀的時刻
接著是大會的重頭戲,由內政部長劉世芳頒發113年度工礦團體「優良理監事」、「績優團體」及「優良會務人員」等獎項,以表揚他們在推動台灣工業發展上的努力和貢獻。同時,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陳佩利也對創業超過50年的廠商頒發了歷史悠久廠商獎座,以感謝這些企業長期以來的堅持與努力,對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大會最後在一片歡呼的摸彩聲中圓滿落幕。(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