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文: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
預期中國大陸於2025年,其經濟將面臨內外部雙重挑戰的嚴峻考驗。從內部來看,經濟成長動能持續放緩,主要源於三大結構性問題。首先是消費市場持續低迷,居民消費信心指數維持在歷史低點,反映其對經濟前景的憂慮;其次,房地產市場向下調整,新開工面積同比大幅下滑,開發商資金鏈緊張局面未見有效改善;第三,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日益嚴重,部分地區已出現償付困難,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和民生支出。
與此同時,外部環境的複雜性進一步加劇中國大陸的發展壓力。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疊加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使中國大陸的出口部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川普重返白宮並實施其承諾的60%關稅政策,將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競爭力造成重大衝擊。為緩解此一壓力,中國大陸可能採取人民幣適度貶值策略,但此舉可能引發資金外流風險,並加劇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貿摩擦。
面對這些結構性挑戰和外部壓力,中國大陸正積極尋求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其中,發展數位經濟成為重要的戰略支點,藉由推動數位轉型與科技創新,中國大陸試圖重塑經濟成長動能,提升產業競爭力。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等領域的戰略布局,不僅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更為開闢經濟結構優化的新途徑。然而,在推動數位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大陸仍面臨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資料治理規範不完善、創新人才短缺等挑戰,這些因素都可能制約其數位經濟的成效。
在多重挑戰疊加下,主要國際機構普遍下修對中國大陸2025年的經濟成長預期。綜觀各方預測,2025年中國大陸GDP成長率可能在4.1-4.5%區間波動,較2024年的成長率明顯減緩(參見表1)。通貨膨脹率預計將維持在較低水準,部分領域甚至面臨通縮壓力,顯示內需不振的基本面尚未獲得根本改善。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4年0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