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文: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川普二次執政,上任第一天快速地的頒布了100多條行政命令。同時,過去兩個月以來,馬不停蹄地推動他的關稅政策。首先,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產品課徵25%的關稅,預計在3月4日上路(不過,最近又宣布延至4月2日實施)。其次,針對鋼鋁製品輸美課徵25?%關稅,接著,又發布將對半導體、藥品、汽車課徵不低於25%的關稅,同時,認為台灣的半導體廠如果不赴美投資,他會非常不高興。加上市場也有不少傳聞,認為台積電應該投資Intel或者是和Intel合資成立「美積電」。此一發展可能對台灣的護國神山,乃至於整個半導體產業都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之後,川普又提出了對等關稅的概念,針對關稅高於美國的進口國,進口美國時課徵差額的關稅,以取得立足點的平等。這一連串的關稅措施令人目不暇給,它主要內涵為何?如何影響全球與台灣經濟,以及對產業、供應鏈的衝擊,均值得我們好好探討,並研擬相關的因應對策。
有鑑於此,本文旨在探討川普貿易及產業政策,及其對全球經濟、產業、供應鏈的影響,並提出台灣政府與企業可能的因應對策。
本文共分五節,除前言之外,第二節探討川普貿易、產業政策對全球及其對台灣經濟、產業的影響;第三節分析台灣供應鏈可能變化情形;第四節提出現行政府的做法;第五節剖析未來政府、企業可能的因應對策。
川普貿易、產業政策對全球及台灣經濟的影響
一、貿易政策 川普主要的貿易政策包括: 1、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現有基礎上再課徵10%的關稅。
2、對所有輸往美國的鋼鋁製品課徵25%的關稅。
3、對鋼鐵、藥品、半導體課徵不低於25%的關稅。
4、對等關稅:以加值型營業稅及關稅為基礎,若出口國對美國出口加值型營業稅加上關稅,超過美國的進口關稅時,將課徵其間差額的關稅。
二、產業政策
主要產業政策包括:
1、不得輸出高階AI晶片給中國大陸。
2、台積電必須赴美投資不然川普會不高興。
3、尋求台積電和Intel合作的可能性。
4、反對拜登的綠色新政,積極發展石化、能源相關產業。
從美國的角度看或從川普的角度看,對中國大陸的鬥爭將是一個十年以上的長期大戰,而且會從貿易轉向科技,最後走到金融戰,甚至兼而有之。這一波川普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只有在既有的關稅基礎上加增10%,但其它的盟國都至少課25%的關稅,是否意味著川普認為貿易戰對中國大陸無效呢?或者是認為貿易戰的結果導致美國進口成本增加、轉嫁給消費者,也帶動了美國的通膨?或者是川普先針對軟柿子單挑,最後再騰出手來對付中國大陸此一難纏對手呢?從川普急著找習近平談判,或許川普也擔心中國大陸對美國課徵報復性的關稅,造成兩敗俱傷。但科技戰攸關美國的長期競爭力,絕對不會放手;而金融戰又是美國最擅長的,不過,金融戰必須看時機,針對中國大陸最脆弱的時候下手,前述發展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4年04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