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企業如何做好風險管控及危機處理
正在加載......
企業如何做好風險管控及危機處理

589

 

文:馮基源(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

 

 

 

 

「2013年驚爆毒澱粉事件」、「2013年台灣食用油風暴」、「2013年人氣麵包添加香精事件」,在現代社會中,風險無處不在,尤其台灣資訊高度發達、政治氛圍複雜,風險的來源更是五花八門。這些風險來自不同領域的交織與碰撞,對企業而言,不同的風險來源,都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由前述可知,企業屢屢驚爆弊端,令苦心孤詣經營多時形象瞬間跌落谷底,甚至面臨嚴峻法律責任,如何妥適應對危機事件、降低損害,是企業永遠必須鑽研的課題。 

 

風險之來源 

 

一、 網路與媒體:嗜血與自私的雙面刃 

 

無孔不入的網路與媒體,使資訊的傳遞更加迅速而無所不在,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無法忽視的風險。再參以網路的匿名性和虛擬性,使人們在發表言論時更加肆無忌憚,也使得散布不實資訊之成本降低,變得相對容易。 

 

再者,網路上的攻擊與批評往往是基於人類的「嗜血」的本能,尤其在面對企業或公眾人物,而這些攻擊往往為了收視率、點擊率、閱聽流量等,緊緊抓住目標的弱點或盲點,並加以放大、進而失焦、發酵,風險遂進而衍生。知名企業之過錯或爭議在網路上的發酵速度驚人,往往一夜之間就能讓這些爭議成為隔日頭條焦點,其間過程中鮮有聽聞曾經事實查證者。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與個人經常暴露於風險之中,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形象與聲譽。 

 

二、 政府與政治:鄉愿與自私的雙重考驗 

 

政府部門於處理公共事務時,更常常受到鄉愿文化的影響。鄉愿即是以妥協、迴避為主要特徵的處事方式,此種處事方式,不僅使政府的執行力受到限制,也可能改變公共政策的方向。例如,某些政策的推出可能並未經過充分的研究與討論,而是基於政治利益或民意壓力做出的妥協,這樣的政策往往短視,且容易產生風險,易滋生「父子騎驢」困境,導致朝令夕改,使企業難以遵循,政府也可能因為內部利益紛爭或決策失當而帶來風險(註1)。 

 

三、 檢調與司法:面臨法律訴追對於企業的風險 

 

檢調機關與司法體系本應是現代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一環;惟於實際情況下,上開機關有時亦可能成為企業風險的來源之一。雖然檢調機關和司法體系相較其他社會角色更具專業與經驗,惟當企業面臨法律訴追時,檢調與司法的運作往往會使涉案企業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加上媒體的催化,即使依法訴追之正常法律程序,亦會被放大而面臨社會大眾的檢視。

 

四、 「網軍」與社會大眾:當評論成為企業危機 

 

台灣的網軍與「鄉民文化」對於企業的形象與商譽同樣亦產生巨大影響。當網絡平台上的言論隨著事件之發酵越演越烈或過於片面時,企業的形象往往會遭到無端抨擊,這些抨擊不僅來自於組織性強大的網軍,亦可能來自於身為普羅大眾的網絡用戶。 

 

網軍通常是有計畫、有目標地在網絡上發起攻擊,其行為可能對企業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不當評論行為不僅會破壞企業的公信力,甚可能使得企業的經營出現危機。再者,隨著社會大眾對網絡言論自由的重視,對於網絡上的評論和批評亦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規範,企業的風險控制在網路世代下,即成為每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新興課題。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4年04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