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文:宋品潔(工總國際處資深專員)
川普2.0來勢洶洶,今年國際政經局勢充滿著高度不確定性,企業現有的營運模式和海外供應鏈也備受挑戰,為了在一年之初能站穩腳跟,做更好的準備,工總青年會於1月17日假台北福華大飯店4樓花園大道舉辦例會,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進行專題演講,深入剖析川普行事作風和美國政治結構,並盤點中國大陸、日本等各國因應措施,來協助青年企業家前瞻國際情勢,掌握趨勢脈動和潛在風險,擬定更精準的因應策略和布局藍圖,易危為安。本活動吸引40位以上青年委員出席與會,席間互動交流熱絡。
當前國際情勢,川普是關鍵
劉教授強調,要剖析當前國際情勢,川普絕對是關鍵,他是史上最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不但政策髮夾彎不需要理由,自己可同時扮演白臉和黑臉,完全不容許他人有拒絕的空間。這次川普2.0和1.0的差異在於,川普已不需要像上次一樣花時間熟悉政府各部門架構,就將內閣的任務清單列好,待一就職,一連串行政命令也隨之而來,遣返非法移民首當其衝。上任前,川普已對德國和加拿大政局造成重大影響,威脅巴拿馬、格陵蘭和墨西哥,以及調停中東戰爭,他脅迫哈瑪斯簽定停火協議,達成拜登政府努力很久卻徒勞的目標。加薩和平後,下階段是中止俄烏戰爭,許多韓商正密切布局、準備搶戰後商機。
川普政策簡單直接:讓美國再次偉大,他要減降低監管、刺激經濟,一旦美國內部強盛,對付國外則負擔不會太重,因此川普第一優先任務不只是對外消弭貿易赤字,對內退訂減稅和刪減預算更是重中之重。自2017年迄今的減稅方案已到期,所以他一上任就馬上和國會談減稅,但國會要談延長減稅機制並不容易,回顧詹森(Mike Johnson)角逐眾議院議長時,原共和黨220席中,其中眾議院蓋茨(Matt Gaetz)被提名司法部長請辭,以及馬西(Thomas Massie)公開堅決反對詹森,換言之,在得票數總數435票必須過半(計217票)的前提下,共和黨剩餘的所有218位眾議院都必須全數投給詹森,共和黨才能完全執政;於是川普逐一致電218位共和黨眾議員爭取支持,最終詹森贏得連任,川普取得完全執政。接續我們可持續關注眾議院舉行的3席的補選,因每一票的背後都有談判籌碼。
而川普任命馬斯克(Elon Musk)為美國總統高級顧問,但馬斯克意見也常與川普團隊互斥,例如就H-1B工作簽證制度立場上大相逕庭,多數川普支持者包括前白宮幕僚長班農(Steve Bannon)持反對立場,認為這搶了很多美籍人士的工作,並降低整體薪資水平,但馬斯克本身是南非出身,並積極表達科技業對H-1B工作簽證的高度需求,直至川普表態支持了馬斯克。劉教授表示,馬斯克可謂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川普則是全世界最有權的人,目前兩人之間彷彿共治狀態,未來如出現矛盾,將會如何化解?馬斯克是否4年後可以從「川普大學平安畢業」,關鍵是他能不能學會當臣子,目前一時間看來並不明朗。
針對主要貿易逆差國,例如中國大陸、墨西哥、加州和德國等,川普積極揮動關稅大刀,只是此舉也將無可避免推升國內物價和通膨,影響聯準會放慢降息速度。劉教授認為,川普政府將思考高關稅環境下如何控制物價,最好的方式是促使產業到美國生產,既控制物價,也保持供應鏈的韌性,如此一來,不論基於安全或經貿的理由,高關稅都必付諸行動。而新興市場如果被迫升息對抗,國際貿易將會大傷,尤其窮國的外債都是美元,美元越升,窮國就越窮。
劉教授也預期,拜登的出口管制在川普時期也將擴大施行力度,就川普政策立場,中國仍是美國首要敵人,即使中方不在公開強調「中國製造2025」、「彎道超車」等,從其技術發展層面來看,電動車、能源、造船高鐵、航空航太、先進材料及機器人等各科技產業已相當進步甚至趨於領先,即使半導體和晶片開發尚無法跟進,但廣大的人才庫和市場讓對岸的應用能力獲得高度發揮。由於中國大陸強調「軍民融合」政策,導致寧德時代被美國列為中國軍方企業名單當中,限制其對外發展和合作空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日韓三邊同盟,美國則持續承諾「堅定不移」的夥伴關係,因日本石破茂首相代表的是少數政府,南韓在尹錫悅總統去年12月發布的「緊急戒嚴」事件後,美國也從中工作,包括呼籲美韓密切進行外交和安全溝通,阻止朝鮮可能的挑釁。
各國進行「防川普」
劉教授觀察,現在各國都努力進行「防川普」(TRUMP proof)的措施,各國加強彼此的經貿關係和安全的合作,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例如北京積極改善和週邊國家的關係,尤其是與日本和印度之間關係,即使這兩個國家都是美國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成員國。去(2024)年印度排除歧見,宣布和中國進行邊界巡邏協議,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12月28日會見印度國家安全顧問、中印邊界問題印方特別代表多瓦爾(Ajit Doval)。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就任後首度訪中國大陸,團員中也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而負責釣魚台海域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代表團則於今年1月中旬訪日,亞太區域之間展現和平態勢。
中國大陸保持一致的睦鄰政策,即使日本國防部長前往印尼和印尼加強軍事合作,北京仍邀請印尼海警到中國大陸訪問過去的一帶一路政策,逐步從基礎建設改為數位化,即「一帶一路2.0」,大陸積極對外開放,包括提供54國家免辦簽證入境,10天內可到大陸10個通商口岸進行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等,並擴大舉行廣交會、京博會等。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安排訪大馬、印尼、韓國以及菲律賓等地。另外,東南亞國家也加強彼此的聯繫、互訪,共同強化東協的供應鏈韌性,包括新加坡總理訪問印尼、泰國首相訪問馬來西亞;印尼一方面發展糧食、一方面發展軍事,2025年正式加入金磚國家10國,是東南亞國家中第一個加入,下階段目標訂在OECD。越南則對其「竹子外交」相當自豪,是唯一同時加入CPTPP及RCEP的國家,對其吸引外資非常有利,劉教授認為越南是最有能力在美中角力之間獲取最高利益的國家。
反觀台灣,我國的對外關係幾乎只偏重一邊,可選擇的外交手段相當有限。進一步而言,台灣國際地位高度依賴我們企業的經濟實力,因此,在混亂的時局,產業界是否能採取靈活調適,保持競爭力,將攸關著台灣的未來。「台灣不能只靠一家台積電(TSMC)」,劉教授語重心長表示,企業要走在政府前面,積極參加東協經濟共同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或歐盟等區域組織。
當現場提問,台灣應如何因應當前局勢?劉教授回應,以川普主張「大交易」的風格,他是不會選擇和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很難保證未來某個危急的情境下,他會不會將台灣利益作為談判籌碼之一,所以建議我國依然必須和對岸保持接觸,不能因為跟大陸往來就被扣上帽子,尤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日本、印度都和中國大陸依然保持外交關係,中方也積極跟各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
劉教授也特別分享企業經營的心法,在尚未取得30%資訊量時,千萬不要貿然行動,以避免因誤判導致全盤皆輸,但如果資訊量已達70%,卻仍裹足不前,也就喪失機會,最好的方式是在掌握70%左右訊息,立即做出決策,才能搶占先機。
主席工總常務監事、青年會召集人林嘉宏除感謝劉教授精彩的情勢分析,並勉勵委員藉今日的活動開起新一年度計畫,需看清楚形勢、走對的路、往對的方向,努力才不會徒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