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民國107年03月

產業雜誌

找回台灣成長動能

自2008年金融風暴爆發後,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也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

其次,台灣近年來投資環境惡化,本地投資與外人投資不多,

再加上2005年至2015年的實質薪資所得幾近零成長,致消費的成長有限。

由於在出口、投資及消費三大引擎全數熄火下,

台灣經濟也因而陷入低度成長的困境,

雖然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甦,台灣經濟也有復甦跡象,

但相對於四小龍,仍居後段班,且屬平庸成長。

基此,本文先探討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其背後的癥結?進而提出因應對策。


《社論》

翹盼兩岸春天早早來

《企劃專題》

找回台灣成長動能 / 王健全

《專題報導》

變動中的國際投資法 / 吳必然
‧因應CRS上路之道 / 林恆鋒、蔡嘉昇
大陸環保執法遵循對策 / 蕭偉松、梁禺山
馬鞍山軌道交通業 蓄勢待發 / 編輯部

《焦點報導》

行動支付發展趨勢與策略 / 周樹林
美國稅改的機會與挑戰 / 謝煒馨、曾士庭、蔡天純

《專欄》

〈國際經貿〉歐盟新反傾銷法簡析 / 羅培方
〈商業模式〉商業地產之新商業模式 / 張筱祺
〈產業透視〉我AI產業現況與趨勢 / 李立穎
〈老闆學〉解讀大陸經濟數據的含金量 / 謝明明
〈稅務資訊〉我國稅改重點及效應 / 蕭貴珠
〈健康補給站〉牙隱裂要趁早治 / 李均

 

 

翹盼兩岸春天早早來
兩岸關係之由馬英九的熙暖和平,到蔡英文的冰寒僵滯,其關鍵核心變數就是「九二共識」。蔡英文掌政以來之一路否決九二共識,並遲遲兩年拒不回答問卷,乃肇致今天兩岸處在「隨時對撞」的寒凍難局,大陸資金來台投資貿易旅遊中止,臺灣廠商赴陸投資貿易受到或明或暗的阻障限制,甚至發生春節返台路斷之災,這種兩岸產業經濟互動失能、失速、失力狀況,真為難了所有「仿若夾心餅乾」台商的進退兩難,也使得兩岸協力出擊全球競爭市場的機運鏈斷,而迭迭深受陣陣國際寒流來襲重創窘象,真是情何以堪。
找回台灣成長動能
自2008年金融風暴爆發後,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也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其次,台灣近年來投資環境惡化,本地投資與外人投資不多,再加上2005年至2015年的實質薪資所得幾近零成長,致消費的成長有限。由於在出口、投資及消費三大引擎全數熄火下,台灣經濟也因而陷入低度成長的困境,雖然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甦,台灣經濟也有復甦跡象,但相對於四小龍,仍居後段班,且屬平庸成長。基此,本文先探討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其背後的癥結?進而提出因應對策。
馬鞍山軌道交通業 蓄勢待發
位於馬鞍山經開區內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基地,總體規劃占地10平方公里,基地內除設有1家國家鋼鐵品質技術檢測中心、3家國家級及11家省級創新平台外,包括當地龍頭企業—馬鞍山鋼鐵集團等40餘家軌道交通企業,也皆已規劃進駐。伴隨著中國大陸軌道交通產業的成熟,及不斷向海外市場拓展的步伐,相關供應鏈台商企業將可借力以系統化輸出的方式,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轉型升級,故我台商企業不妨以馬鞍山軌道交通產業園作為在中國大陸乃至全球市場的戰略據點,並乘著產業發展機遇,「駛」向未來!
行動支付發展趨勢與策略
鑒於從消費者的角度,行動支付的重點不在支付,而是在於其背後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故行動支付業者未來應思考將支付結合金融服務,並強化數據資訊分析能力,以增加行動支付獲利模式的發展彈性,尤其應擴大支付的相關加值應用服務,並且善用資訊流,把處於交易結束的支付活動,轉為誘發下次交易的開始,而切勿陷入和同業透過手續費率競爭的惡性循環。
變動中的國際投資法
傳統上,為促進跨國投資、避免非商業性風險,多由各國簽署IIA,約束地主國政府遵循協定義務。為吸引投資,現行IIA除提供實體權利保障外,更納入ISDS機制,提供投資人直接對投保協定中自身權益維護之途徑,為國際投資法近年來的一大發展。然而,對地主國而言,在國際仲裁機構直接受到投資人控訴,並非其所樂見。本文首先介紹國際投資法之傳統規範體系,再簡述現行趨勢,而後分析國際投資法未來的發展方向,最後提出投資人因應此一變動趨勢之初步建議。
大陸環保執法遵循對策
近年中國大陸政府對於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的管理觀念,已從早年「污染治理」的管理邏輯,轉變為「事先預防」的事前監管邏輯,此除觀察近年政策的發展趨勢與一系列立法、修法及執法手段的調整有深刻感知外,台商在中國大陸從事經營活動與行為,面對此「治理」與「預防」管理邏輯與觀念的調整,建議也要調整自身的管理、活動與行為的觀念,以有效管理伴隨自身經營行為與活動而有可能產生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的法律風險。
解讀大陸經濟數據的含金量
大陸最近陸續公布2017年的經濟發展數據,其中在總體經濟方面,全年GDP成長率達6.9%,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在區域經濟方面,多個省市的GDP都有耀眼成長,經濟總量破兆元人民幣大關的城市高達14個;可與全球主要國家GDP相提並論的城市有35個。儘管大陸交出一份相當「提氣」的成績單,但對台灣的企業經營者而言,要如何來解讀這一份大陸區域經濟亮眼成績單?這些數據如何做為台商下一階段大陸布局與調整之參考?
頁次 : 1 / 1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