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協定內容與影響
|
美中終於在今年1月15日簽署第1階段的美中經濟貿易協定,並已在2月14日生效。本協定內容皆是美國所關切的議題,這在中國大陸對外經貿協定中,堪稱是首見;也因為本協定是為美國量身訂做,所以未來只有中國大陸必須要符合規定的問題。又雖然本協定是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經貿問題設計的,但其中有些規範,將來也會適用於美國與台灣的經貿協定,故台灣應該預先做準備及因應。再者,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發展如何,台灣都應全力推動技術升級,才能確保國際競爭力於不墜。 |
|
|
對新冠肺炎受害廠商紓困之建議
|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農曆年前爆發以來,由於中國大陸諸多省市封城、延後開工,以及中、港、澳地區被列為疫區,影響兩岸交通運輸、原物料供應、人員往來等,因而導致我製造業廠商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據全國工業總會針對其所屬會員廠商進行調查發現,有許多廠商正面臨「供應鏈斷鏈」、「生產線停擺」、「訂單減少」,以及「資金無法周轉」等困境,亟需政府給予及時的協助,以渡過難關。 |
|
|
非經濟災難對GDP預估的影響
|
日前新冠肺炎持續延燒,迫使預測機構調降2020年GDP成長率,但此一調整的動作公告不到一個月,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即迅速研發出治療新冠肺炎特效藥。研究機構在非經濟因素發生後,是否有必要馬上進行調降或變動原有的經濟成長率預估?作者認為需要考慮幾項原則:一、事件持續的期間會有多久?二、要數量化非經濟變數對經濟成長率影響,需要找到有關係的過去個案,及與其正或逆相關的量化指標;三、應檢視當時某些重要數據的假設基礎;四、應該以實體經濟特性為主,不要受到股市大起大落影響。 |
|
|
結合早期資金脈動看產業AI化
|
過去創投(VC)的早期投資或科技巨頭併購等資訊並不透明,近年來拜大數據分析技術快速的發展,已經能有系統從多元管道整合股權投資的資訊,並進行精確分析。本文就是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將早期資金脈動結合產業發展趨勢,進行技術前瞻與市場洞察,同時進一步去檢視及探究產業AI化的過程。本文首先概略說明人工智慧定義與演進過程,之後針對全球AI早期投資趨勢進行掃瞄研析,最後以金融科技產業為例,剖析產業如何結合早期資金脈動,進而推動產業AI化。 |
|
|
新南向六國電子產業地圖
|
近年國際市場變化多端,過去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已逐漸式微,再加上美中貿易摩擦的推波助瀾下,催化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促使在中國大陸生產之電子製造業者加速撤離當地,取而代之的新興區域—新南向六國,成為電子製造業未來落腳的潛力群聚地區。有鑑於此,本文將聚焦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越南重點六國,鎖定電子產業,分析總體趨勢、電子產業發展現況、重點產業政策、主要電子產業聚落現況、投資優惠措施,提供電子製造業者投資布局參考。 |
|
|
2020營所稅報繳新規
|
今年5月,將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與107年度未分配盈餘稅報繳,由於國稅局盤點營利事業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發現「超出限額、業務外損失、未實現損失及收入費用配合原則」是四種最常見的狀況,因此提醒營利事業在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注意稅法上相關規定,並在申報書內自行調整,以免不符規定,被國稅局調整補稅。本文也就營利事業關切的稅制變革、財稅新規等分享讀者,以利參考運用,降低稅務風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