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議ECFA存續與效益
|
兩岸於2010年6月29日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同年9月12日正式生效,並在今年邁入第10年。台灣媒體自去年開始熱議ECFA存續問題;有學者與名嘴指出,ECFA將於今年面臨「十年大限」,中國大陸可能片面取消ECFA。一時之間,不僅ECFA重新成為台灣社會的焦點話題,也引爆支持者與反對者對於ECFA效益的激烈辯論。緣此,本文將依序就ECFA談判過程的政策背景、協議的量化效益、「早收清單」實施成果,以及十年來兩岸經貿關係之變化轉折等,進行分析,最後提出結語與建議。 |
|
|
儘速解除疫情管制 搶救台灣經濟
|
自去年底中國大陸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隨著疫情迅速向中國大陸各省市,以及日韓、東南亞、中東、歐洲、美加等全球各地擴大蔓延,政府為有效防止疫情自境外移入,陸續對許多國家地區採取全面邊境管制措施,包括飛機停航、限制旅遊警示國家地區人員入境台灣、國人自國外回台皆須實施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或集中檢疫14天等,以致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造成桃園及小港國際機場幾乎無旅客入出境。 |
|
|
WTO的新挑戰與新角色?
|
近年來,WTO諸多功能面臨挑戰,觸動會員欲積極改革;2020年是WTO改革方案推動的關鍵期,雖然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但WTO並沒有更受到邊緣化,反而發揮了其原本即有的角色;這些挑戰於疫情和緩後,應該可以成為會員持續推動各項改革方案的驅動力。本文首先簡述2020年之前到2020年初,WTO會員針對各項改革議題推動的進展;接著就WTO於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之後所面臨的新挑戰及可能的新角色進行分析;最後針對疫情和緩後,探討WTO可能的前景及對我國可能帶來的影響。 |
|
|
透視大陸「新基建」發展
|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提出「要加快信息網路等新型基礎建設」,以「一業帶百業」。根據大陸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指出,「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項目。雖然政策上大陸政府鼓勵台商參與,但「新基建」多是跨度長、所需資金多的大項目,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大陸台商要如何參與?雖然有官員指出,產業鏈上的多家企業可以協同參與,但這個過程中,企業資質如何認定、資訊如何取得…諸多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 |
|
|
數位競爭力的方向與模式
|
數位轉型不只是一個導入新科技或系統的數位專案,也將成為一個組織的新常態。根據MIC研究,未來智慧化有四大方向,涵蓋智慧環境、智慧賦能、智慧平台、智慧信任等,值得產業作為思考數位轉型,提升數位競爭力之借鏡。作者就前述四大方向,分別舉例說明,並於文末指出用戶導向與系統整合是這四大智慧化創新案例與模式的共通點,亦是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時必須念茲在茲嚴格遵循的基本原則。莫忘初心,讓數位轉型力成為組織的核心能耐,將是企業面對數位未來的最上策。 |
|
|
東協三國成衣產業地圖
|
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全球服飾企業轉單至東南亞的動能也日漸增強,加上品牌商為縮短供應鏈,紛紛要求台灣纖維及紗廠、布廠南進東協國家設立一貫化工廠。為此,台灣紡織中上游積極擴大在東南亞國家的設廠或加快上線腳步,以爭取商機。為利讀者掌握資訊,作者特別針對三個東南亞迅速崛起的新興紡織生產基地:緬甸、柬埔寨及越南,當地成衣產業的產業政策、產業聚落、營運成本做說明,最後並綜合分析三國的投資成本、布局模式、市場商機,以及生產基地考量因素。 |
|
|
新冠疫情對產業衝擊與因應
|
鑒於工商業界十分憂心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經濟與產業的衝擊,並希望政府儘速針對遭受新冠疫情重創的產企業,提供租稅、融資紓困措施、給予直接補助及降低營運成本,以協助其渡過難關。爰此,全國工業總會、全國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及三三企業交流會,特於四月中旬共同舉辦閉門的「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之因應策略」高峰論壇,會中邀請國內產學研界菁英就各自專精領域提出因應策略與建議,並於會後彙整成產業界建言書送請政府相關部門參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