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產業鏈脫鉤
|
美中科技戰導致美中產業脫鉤,未來雙方透過各自建立技術標準,形成「一個世界、兩個體系」幾乎已成定局。台灣面對美中產業脫鉤,但卻與美中現有供應體系都有密切鏈結的情況下,要立刻進行拆解的難度相當高。作者認為台灣產業界要思考的不是先選邊站,而是應盤點自身的技術自主能力和市場布局狀況,並據以擬定可能的因應策略與作為,以危機就是轉機的心態,積極調整布局,鞏固在相關供應鏈中的地位,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
|
|
紓困3.0仍應有「前瞻」思維
|
行政院會7月23日通過「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2次追加預算案」(簡稱紓困3.0)2,100億元,將送立院審議,全數將以舉債方式支應,並藉此填補「紓困2.0」預算不足的部分。其中,經濟部匡列1,375.5億,一部分用於「紓困2.0」回補,還有「三倍券」預算,新增部分包括,持續受衝擊的製造業、貿易服務業、會展業薪資與營運補貼;因此,2,100億主要是為了先前「紓困2.0」回補,以及「三倍券」預算的超支,這些金額高達1,235億元,也就是說,未來真正拿來做「紓困3.0」的金額只有865億。 |
|
|
疫後併購趨勢與策略
|
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併購交易市場持續成長,惟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之影響,併購交易數量和金額皆明顯降低。然而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併購甚劇,但併購交易仍舊是企業成長的必要手段之一;不論是拓展市場的水平整合,或是串連產業上下游以優化生產管理的垂直整合,在疫情衝擊後的全球市場,如何善用併購成長,將決定企業復甦的速度及未來的競爭力。此時,重新梳理新冠疫情後「新常態」下併購交易的思維及策略,並採行相應之可行對策,將確保企業達成永續發展及成長之目的。 |
|
|
疫後美國貿易政策發展與影響
|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遲遲無法控制,再加上種族歧視抗爭,使得美國經濟表現巨幅下修,失業率屢創新高,若按過去美國大選經驗,川普總統連任的挑戰極為艱鉅。不過,無論美國選舉結果為何,美國新政府對於美中貿易戰之立場、科技對抗之立場,乃至於更大範圍的美中台三角關係,都會進入新的階段,我們應建立更為彈性的策略,以面對可能的新情勢。對此,本文將就新冠肺炎前的美國經貿政策、疫情後的美國經貿調整,以及可能不會受到太多疫情干擾的高科技管制政策三個面向,提出分析與後續觀察。 |
|
|
服務業完勝八大模式
|
由於科技精進,近年來服務業發展模式日新月異,根據商研院分析,台灣的服務業具有四大特色:一是服務豐富生活/便利縮短時空;二是服務感動顧客/文化底蘊商機;三是科技嶄新應用/服務優質創新;四是磁性感召顧客/體驗驚艷商機。展望未來,服務業應掌握八大趨勢:一、創新服務模式;二、服務智慧化;三、服務整合加值;四、生活型態轉化優質服務;五、服務體驗化;六、服務精緻化;七、全通路與虛實整合服務;八、服務國際化。 |
|
|
大陸產業數位轉型解析
|
隨著人工智慧(AI)、5G、物聯網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各國推動產業「數位轉型」的步伐勢必加快,資訊科技與產業的融合也將更為深化。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雖然嚴重衝擊大陸經濟,但因應疫情過程中的「數位(字)抗疫」,無形中加快了大陸數位經濟的發展進程。本文作者從全球數位轉型趨勢,解析大陸產業數位轉型的未來,他認為,雖然大陸產業數位轉型仍有許多的困難要克服,但可以想見,在大陸政府的全力推動下,未來的大陸產業,將呈現更為全面的數位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