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用電大戶綠電義務的合理性
|
經濟部訂定「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的目的,是在引導產業界用電大戶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購買綠電,無可厚非,但其中對於緩衝期、自發自用及再生源能義務計算方式等規範,產業界認為存有窒礙之處,因此提出建議。 |
|
|
美國極端寬鬆貨幣的影響
|
為了挽救經濟與就業,美國針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全面推出各式各樣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比如降息、量化寬鬆、擴大政府支出、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等等,紓困力道之大,實屬罕見。然而,極度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卻也為未來的實體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穩定,甚至是通膨隱憂及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本文嘗試從這波疫情世界各國與美國推出的因應政策談起,深入剖析其可能伴隨而來的巨大貨幣供給與流動性,並進一步探討對未來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影響,最後再據此做出結論。 |
|
|
工總對政府政策建言
|
由於工業總會代表國內157個產業,長期關心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經濟發展,所以長期以來積極擔負起為產業代言的角色,促使政府重視並維護產業權益,紓解產業經營與發展困境;雖然今(2020)年在白皮書展開作業期間,適逢新冠疫情肆虐,但我們仍然依循過去12年製作白皮書的勇於任事態度,即時就產業發展與政府的能源、環保、租稅、勞工、福利等政策發生失衡,以及國內經濟與區域、國際連結受阻的癥結,提出200項政策建言,盼能與政府共同攜手使台灣成為宜商宜居的人間樂土。 |
|
|
國際競爭法最新執法趨勢
|
過去10年間,在「數位經濟」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新型商業模式及多元交易安排,在大幅提升市場交易的速度與消費便利性的同時,也讓掌握數位科技之事業得以在市場上攻城掠地,引發是否有濫用市場優勢以封鎖競爭者進入市場的爭議。而今年1月間開始於全球快速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影響了各國執行競爭法的頻率與強度,甚至被迫必須在制度與法規面進行相關的調整,以求能在不過度限縮競爭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迫在眉睫的疫情。本文從數位、科技與瘟疫,分析國際競爭法最新執法趨勢。 |
|
|
快馬加鞭布局「台灣製造」
|
近年來有許多台商把海外工廠轉回台灣或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甚至赴美國建立在地的製造供應鏈,例如鴻海和台積電都先後決定到美國設廠。若是未來有更多台灣廠商因應製造業分散式製造的趨勢而移出台灣,台灣的出口產值可能會因此減少幾千億以上,也會牽動全球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研發人才的舞台。為此,在全世界都在飽受疫情影響下,作者建議可以仿效蒙古騎兵的多馬戰略,思考如何以戰鬥馬、備戰馬、糧草馬及騰雲馬快馬加鞭協助台灣製造業佈局全球,提升產業韌性,並將高附加價值留在台灣,以利於疫情過後,贏在國際競賽的起跑點上。 |
|
|
開徵碳費應有的體認
|
環保署8月25日透露,將於今年底提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其中以開徵碳費最受業界關注。國際間利用碳定價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已經蔚成風氣,我國溫管法雖已通過多年,但至今仍未真正付諸實施;此時,環保署擬進行修法實施徵收碳費,雖具正當性且有必要,然而擱置原本具「總量管制」精神之母法而不由,改弦易轍另行採取徵收碳費的做法,是否妥當?值得三思。無論如何,在推動之始,須先具備宏觀的視野、周延的考慮及長遠的規劃,以免顧此失彼、治絲益棼。 |
|
|
大陸「十四五規劃」重點初探
|
大陸「十四五規劃」將於今年10月大陸19屆五中全會討論後提出「政策建議」,再由國務院研擬「十四五規劃綱要」。明(2021)年3月,全國「兩會」(人大與政協)審議和批准後,即公布實施。對大陸官方來說,「十四五規劃」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的第一個5年,因此特別重視。大陸的5年規劃內容主要分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兩條主線,本文著重在經濟發展面,對「十四五規劃」產業發展重點及方向進行初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