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路自媒體著作侵權
|
近年由於部落格、共享協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得每個人都能透過這些平台的使用成為自媒體。筆者特以案例提醒網路自媒體,勿觸犯著作權法。例如一般透過行車紀錄器所拍的影片,因不具「原創性」及「創作性」,故不屬著作權保護之著作;但經剪輯字幕等後期製作,即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又如分享網路拍賣服飾,若是以模具製作或機械製造可多量生產之「工業產品」,即非我國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但服飾包品上所繪製之圖樣,若為美術著作,則受著作權法保護。 |
|
|
台星共謀新南向合作
|
近年來,因美中經貿摩擦、新冠疫情及烏俄戰爭等挑戰,引發全球原物料、糧食及能源短缺、通膨等嚴峻問題,但台灣與新加坡之間的雙向貿易及投資仍屢創新高,雙邊產業也持續密切合作。為了定期聯繫並了解雙方產業發展現況,本(111)年6月6日在我駐新加坡代表處大使梁國新的主持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林明儒與新加坡製造商總會(SMF)副會長傅春安舉行視訊交流會議,就在新南向國家第三地合作、推動產業數位化及台灣加入CPTPP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期盼為雙方產業創造實質經貿利益。 |
|
|
美陸脫鉤的發展與趨勢
|
自川普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者」後,即推動貿易、投資、科技、產業鏈、金融、政府採購、科技交流等全方位的「脫鉤」。拜登上任後,基本上面對大陸採取「川規拜隨」態度。然而,美國推動與大陸脫鉤迄今,究竟呈現怎樣的樣貌?未來趨勢又是如何?對台灣來說,面對美國與大陸脫鉤,台灣應思考如何超前部署,包括強化與歐美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持續推動關鍵產業來台投資,以及掌握美中兩套技術標準,以維持台灣戰略彈性等方式,都是台灣因應美國與大陸脫鉤應有的方式。 |
|
|
支持增訂產創條例十條之二
|
近年來由於全球爆發美中貿易、科技爭端、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等一連串重大事件,干擾全球供應鏈運作,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各國,乃基於國家安全與強化產業韌性考量,相繼發布關鍵產業發展政策,強調供應鏈自主與穩定,並為爭取次世代技術主導權,紛紛透過鉅額補貼或擴大租稅優惠,以增加其國內生產並吸引國際企業的投資。 |
|
|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性與影響
|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日前表示,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小;另有些報導雖不認同美國今年經濟會衰退,但普遍的共識是,美國明年下半年衰退的機率可能高達80%以上。為此,本文特探討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及其對全球、台灣、經濟的可能影響,內容先從文獻的整理,分析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接著分析通膨是否已到高點?有那些指標可以判斷?以及探討美國經濟衰退對全球及台灣經濟的可能衝擊,最後則提出政府、企業及個人可能的因應策略。 |
|
|
工總發表2022年白皮書
|
全國工業總會於今年8月1日第15度發表白皮書,今年的白皮書仍從「產業發展」等八個單元分,共提出了74個議題、208項政策建議,希望政府能夠正視並納入政策制定參考,以營造台灣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另在第二章的總論中,也特別以「轉骨」為題,並分從當前台灣產業面臨的「產業失衡」等五大挑戰,提出「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等九大解方,希望政府掌握新情勢與新經濟的發展契機,讓我國在變局中趁勢而起,並無論在經濟發展、產業體質及人民的生活水準等各面向,皆能脫胎換骨。 |
|
|
東協氣候行動及對產業影響
|
為響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國大會號召及第一次全球盤點行動展開,東協秘書處於2021年10月7日發布《東協氣候變遷現狀報告》,向全世界昭告東協國家邁向《巴黎協定》目標的參與和努力。我國業者因擁有製造業和農業之資源循環與節能減碳知識與技術,故可以隨著東協國家對因應氣候變遷的需求日殷、服務市場的逐漸開放,與東協國家進行包括中小企業的行銷創意與資源回收、循環商業模式、再生材料研發能量及大企業的永續供應鏈管理能力等循環經濟上的連結。 |
|
|
企業如何淨零轉型
|
我國經濟以出口為導向,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也扮演重要角色,故在國際淨零排放浪潮下,我國產業及企業亟需加速淨零轉型,才能回應國際碳中和趨勢。至於企業應如何淨零轉型?第一步是建立減碳能力,其中又以「盤查分析」為首要任務;第二步是從製造低碳化到低碳製造;最後一步則是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又企業若想淨零轉型成功,首先須建立從業人員對於淨零永續、循環減碳的基本認知力;第二是建構企業碳管理力;第三是導入各種低碳製造、綠能導入與能源管理等應用技術,厚植企業的技術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