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民國112年04月

產業雜誌

氣候變遷下的供應管理轉型

2020年Apple宣告2030年前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

同年台積電與沃旭能源合作,一舉買下離岸風電20年的發電量,

這兩件大事,深深影響著未來供應鏈的挑戰與變革,

也讓企業不得不重視且認真思考「永續」的意涵與如何發展的未來。

作者從供應管理的不同角度解構氣候變遷下的減碳議題,

從採購長成本使命的壓力,到三項重要思維點的推動:

「以維穩當道的品質運營」、「精實思維的低碳生產」、「推動供應永續的C2C終極方針」,

以及國際大廠永續倡議的分享,希冀裨益讀者於供應管理永續韌性上的思考。


《社論》

電價採分階段緩漲更能符合各界期待

《企劃專題》

氣候變遷下的供應管理轉型 / 白宗城
工總碳盤查標籤核發方案 / 吳伋

《專題報導》

CPTPP與中小企業 / 張愷致
打造有利發光發熱舞台的青年政策 / 王健全
第三類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趨勢 / 劉佩真
魅力立陶宛 / 陳麗娟
大陸未來五年產經新局 / 林建山

《焦點報導》

《電子簽章法》修法 刻不容緩 / 陳孝昌、吳右任

《專欄》

〈智慧財產〉 娛樂服務產業與商標 / 張遠博
〈海峽兩岸〉 透視「兩會」後的產經情勢 / 黃健群
〈創新經營&永續發展〉 面對能源轉型的糾結 / 黃正忠
〈產業透視〉 大廠加持 有助台灣電池供應鏈 / 李立穎
〈老闆學〉 日圓的美麗與哀愁 / 謝志岳
〈稅務資訊〉 企業稅報常見錯誤與疏漏 / 蕭貴珠
〈健康補給站〉 留意「心臟肥大」警訊 / 李均

 

 

電價採分階段緩漲更能符合各界期待
面對燃料價格居高壓力,導致台電經營出現巨幅虧損。因此,電價審議會決議,自4月1日起電價平均調漲11%。考量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降低用電衰退產業衝擊,住宅用電700度以下、小商店1,500度以下、農漁及學校用電不調漲,去年下半年用電衰退產業調幅減半。然產業高壓以上用電大幅調高17%,產業界對此結果深感遺憾。
氣候變遷下的供應管理轉型
2020年Apple宣告2030年前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同年台積電與沃旭能源合作,一舉買下離岸風電20年的發電量,這兩件大事,深深影響著未來供應鏈的挑戰與變革,也讓企業不得不重視且認真思考「永續」的意涵與如何發展的未來。作者從供應管理的不同角度解構氣候變遷下的減碳議題,從採購長成本使命的壓力,到三項重要思維點的推動:「以維穩當道的品質運營」、「精實思維的低碳生產」、「推動供應永續的C2C終極方針」,以及國際大廠永續倡議的分享,希冀裨益讀者於供應管理永續韌性上的思考。
工總碳盤查標籤核發方案
鑑於國內推動2050淨零碳排政策,中小企業受到品牌商及供應鏈壓力,對自身所使用化石燃料與用電量均有揭露與減碳要求,但除了大企業及環保署目前所列管廠商之外,多數中小企業並沒有碳管理能力,為協助中小企業對利害相關者回應,揭露組織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工業總會遂規劃建立「碳盤查標籤方案」,鼓勵中小企業主動自我宣告,透過碳排放量化數據的建立達到碳管理門檻,將來也可以視需求,進一步接軌環保署國家方案或採用國際標準計算。
CPTPP與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是各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如何建構一個對中小企業友善的國際貿易環境,是各國共同關注的重點。本文將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第二十四章之中小企業專章為例,探討晚近區域貿易協定下與中小企業相關之國際貿易規範發展,並就中小企業在當前國際貿易參與中遭遇之困難進行分析,接著分析CPTPP中小企業專章之規定,並藉以觀察各國如何透過區域貿易協定之規範回應中小企業之需求並解決其困難,最後在結論部分提出對此議題之結語與展望。
透視「兩會」後的產經情勢
大陸「兩會」日前平順落幕。本次大陸「兩會」引發高度關注有幾個部分,包括:人事安排、重要經濟社會指標、機構改革,以及產業經濟政策。總的來說,今年將不只是經濟,同時也是大陸政治、社會、對台等政策的調整恢復期。本文作者一再強調,大陸強調的「雙循環」,或說經濟「向內轉」,將是此刻到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政策。但對大陸當局來說,大陸今年經濟是否復甦的重要關鍵是:如何重拾外資、民營企業對大陸經濟路線及施政的信心,以及重振大陸民眾消費的意願。
打造有利發光發熱舞台的青年政策
隨著COVID-19、俄烏戰爭的爆發,紓困資金氾濫、通膨升息導的後遺症,導致青年人的就業、薪資的漲升、住屋與租屋,以及創業上面臨不少的困境,雖然政府也提出很多協助青年人的政策,但是政策質量相對不足,或者缺乏系統性的整合,或者改革的魄力不足,使得青年人對未來感到徬徨而產生躺平的現象。對國家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政府、企業,乃至於個人,都有責任進行改進和調整,打造一個讓年輕人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讓青年人有願景、有夢想、有希望。
娛樂服務產業與商標
近來娛樂服務產業以及創作者愈來愈注重商標權,每年約有八萬多件的商標申請案。商標有各種樣態,從傳統文字、圖形、記號,或非傳統顏色、立體形狀、動態、全像圖、聲音、氣味等,或結合前述二種以上聯合式,只要足以使商品或服務的相關消費者認識並作區別,都可註冊為商標。本文除就娛樂服務產業商標概念做介紹外,並以「蘇打綠」的商標案為例,說明案例爭點,以及事件發生後該如何維護商標權益。最後期許娛樂服務產業能建立起公平合理之利益分配秩序。
頁次 : 1 / 1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