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民國112年07月

產業雜誌

工總拜會行政院 提六項建言

為反映業者當前經營困境,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特於本年6月5日偕同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常務理事吳亦圭、胡定吾, 

以及秘書長陳益民、副秘書長馮鋕瓏,前往行政院拜會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 

向鄭副院長提出六項建言,鄭副院長對工總此行十分重視, 

除親自接見,並安排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 

以及國發會人力發展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交通部航政司、國貿局、 

能源局、財政部賦稅署、金管會等相關部會主管蒞臨, 

與業界領袖進行面對面溝通。


《社論》

關注製造業衰退風險

《企劃專題》

工總拜會行政院 提六項建言 / 編輯部

《專題報導》

國際經貿情勢對我國的挑戰 / 許博翔
CBAM即將上路 企業該做那些準備 / 陳麗娟
IPEF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簡析 / 方瑞松
國內新創事業面臨的挑戰 / 黃聖元
留意數位人民幣的外溢效果 / 李沃牆

《焦點報導》

反思ESG / 林建山
新世代「體驗行銷」/ 宋品潔整理
僑台商交流 擴展國際醫療產業 / 梁志豪

《專欄》

〈國際經貿〉 台歐合作共創新商機 / 劉又銘 
〈海峽兩岸〉 西方「去風險化」戰略對大陸的影響 / 黃健群 
〈創新經營&永續發展〉 不再使用原油的煉油廠 / 黃正忠
〈產業透視〉 得AI者得天下 / 李立穎
〈老闆學〉 輝達是如何練成的 / 謝志岳
〈稅務資訊〉 勞保、勞退的權利與義務 / 蕭貴珠
〈健康補給站〉 逆轉肝硬化 靠保養 / 李均

 

 

關注製造業衰退風險
產業均衡發展是一國避免「荷蘭病」或「香蕉共和國」的必要考量,因此,除分散風險的考量外,有些基礎民生用品的製造,或是廣義的傳統製造業,都是維持社會基本需求及維護國家運作的必要產業,因此不應放任傳統製造業在全球比較利益下,逐漸犧牲或退出,甚至轉移至其他國家。
僑台商交流 擴展國際醫療產業
歷經COVID-19疫情之後,各國加速推動醫療產業改革與轉型。台灣憑藉優異的防疫成果,成功讓世界看見醫療健康產業的研發能量與潛力。為此,僑委會於6月5日至9日,辦理「2023年臺灣國際醫療產業參訪與商機交流團」,由全國工業總會全程派專人隨團,並提供專業顧問諮詢服務。訪團拜訪台灣多家知名醫療廠商,並參觀「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期盼透過此行,增進僑台商對我國醫療產業現況、優勢及資源的了解,從而協助國內醫療產業成功拓展海外市場。
台歐合作共創新商機
為促進台灣與歐盟各國在產業與經濟上之合作,協助我業者及公協會與歐盟產業聚落進行對接,工業總會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支持下,與外貿協會、歐盟執委會、歐盟產業聚落合作平台,以及歐洲經貿網等跨國單位共同合作,於5月31日台北國際電腦展與歐盟創新週期間,舉辦2023年「臺歐盟商務與產業聚落論壇暨媒合活動」。本次活動在蓄積了兩年的能量後,比往年更盛大、更豐富;邀集了來自德國、法國、西班牙等7個國家11個歐盟產業聚落,以及15個我國產業聚落,共襄盛舉。
西方「去風險化」戰略對大陸的影響
自今年5月七大工業國高峰會(G7)廣島峰會提出去風險而非脫鉤方式因應中國大陸所謂經濟脅迫後,各界無不關注西方的「去風險化」戰略如何影響全球產業鏈的重組。雖然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民主陣營認為,與中國大陸的脫鉤並不現實且不符合其利益,但勢必從三個方面推動「去風險化」:一是減少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二是加大關鍵技術的封鎖;三是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本文即討論:西方「去風險化」戰略,將對中國大陸造成怎樣的影響。
工總拜會行政院 提六項建言
為反映業者當前經營困境,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特於本年6月5日偕同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常務理事吳亦圭、胡定吾,以及秘書長陳益民、副秘書長馮鋕瓏,前往行政院拜會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向鄭副院長提出六項建言,鄭副院長對工總此行十分重視,除親自接見,並安排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以及國發會人力發展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交通部航政司、國貿局、能源局、財政部賦稅署、金管會等相關部會主管蒞臨,與業界領袖進行面對面溝通。
國際經貿情勢對我國的挑戰
IMF和World Bank在今年6月公布的預測結果,雖然在預測數值上有所差異,但同樣地都認為2023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因俄烏戰爭、新冠疫情的揮之不去,以及各國為因應通貨膨脹而採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而顯著放緩,2024年亦將持續維持經濟疲軟的格局。本文作者認為台灣經濟前景受到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影響,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然有三面向可操之在我:一是解決「五缺」問題,二是經濟成長應朝「包容性成長」的方向來發展,三是創造安定的經商環境。
CBAM即將上路 企業該做那些準備
為確保進口的碳費相當於歐盟境內生產的碳費,而不會削弱歐盟的氣候目標,歐洲議會於今年5月1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章最後版本,預計今年10月上路試行。本文從CBAM主要內容談起,接著介紹如何計算產品內含碳排放及企業因應之道。作者強調,雖然CBAM規章所授權的相關施行法尚未公布,但此部分主要係影響默認值之計算,因此建議我國政府及產業於「過渡期間」,應持續強化及推廣我國產業的碳盤查,達到可被歐盟主管機關充分確認之程度。
國內新創事業面臨的挑戰
近年在政府針對創新創業政策與議題的推動下,國內企業參與新創情況逐漸熱絡。很多新創事業為企業策略投資,是雙贏的局面;策略投資方向新企業注入急需的資本,可以幫助克服財務限制並加速其增長軌跡,而新企業則可為策略投資方開發產品或服務,以及擴大業務規模。但對某些接受策略投資的新創團隊而言,在經過集資募資的艱辛過程後,常會面臨「資金消耗」、「何時營利」或至少「損益兩平」的挑戰。公司營利或不虧本是新創事業初探經營的目標,而治理成功與否,則為對新創事業的試煉。
新世代「體驗行銷」
為更深入了解新世代「體驗行銷」的核心概念和操作方式,工總青年會在今年5月8日假圓山西餐廳舉辦5月份例會活動,邀請驚喜製造董事長林業軒現身說法,如何把體驗轉換為熱銷商品的案例和成功心法。林業軒認為,體驗設計可能是未來的重要趨勢,美國信用卡公司就發現,新富階級除了買車或是精品,更想要把錢花在一生一次難得的經驗。套用在製造產業的產品上,即使產品不變,因為加了體驗設計,或可提高產品單價,值得進一步去探討。
頁次 : 1 / 1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