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民國112年09月

產業雜誌

工總發表2023年白皮書

全國工業總會於今年8月8日第16度發表白皮書,

今年的白皮書和往年一樣分八個單元闡述,共提出44個議題、164項政策建議。

在第二章的總論中,以「破浪前行」為題,

分從「台灣正加速進入超高齡社會」、「地緣政治風險籠罩」、

「全球供應鏈在國安、韌性、淨零目標下持續移轉,各國產業爭取新機會」、

「隨著CPTPP、RCEP成員內部連結日深,台灣產業競爭壓力日增」、

「五缺問題更加嚴重」等九個不同層面梳理當前台灣產業面臨的挑戰,

並提出「台灣六需」的戰略目標及「八項行動策略」,

期望政府正視並納入政策制定參考。


《社論》

深化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合作

《企劃專題》

工總發表2023年白皮書 / 編輯部

《專題報導》

數位經濟協定的發展與挑戰 / 方瑞松

《焦點報導》

工總東北行紀實 / 高瑜君
工總理監事參觀淡江大橋工程 / 編輯部
青年企業家探討產業界如何因應淨零新潮流 / 宋品潔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面面觀 / 龔存宇

《專欄》

〈趨勢前瞻〉 農業碳匯抵換是碳權的另一解方 / 蔡錦銘 
〈智慧財產〉 初探智審法新篇章 / 張遠博
〈海峽兩岸〉 解析近期大陸「挺民企」政策 / 黃健群 
〈產業透視〉 超導體運用與發展 / 李立穎

 

 

初探智審法新篇章
因修法面向極廣,為增進產官學界更了解本次重大變革,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與理律法律事務所於7月25日假新竹陽明交大電資大樓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新篇章與實務發展」實體研討會,邀請各界參與交流討論智審法過往適用,以及修法後可能之疑慮等問題,並針對未來新法施行後的願景與因應方向提出看法。
深化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合作
台商在新南向國家的布局已逐漸形成產業聚落,這將有助推動台灣產業實力延伸海外。隨著全球局勢不斷變化,尤其是美中戰略競爭升高下,全球供應鏈體系正在進行快速、激烈的重組,政府應把握稍縱即逝的契機,積極協助產業調整供應鏈的布局,以確保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地位。
解析近期大陸「挺民企」政策
近期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因此出台許多「救市」政策,如大陸國務院今年7月19日公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同一天,大陸國務院再連續發布11份振興民營經濟文件;兩個星期之後的8月1日,大陸發改委偕同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15個部門,再發布《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一時之間,大陸當局透過一波波的文件,興起「挺民企」聲浪。本文主要針對今年7月以來的「挺民企」相關政策進行盤點,並進行初步分析,藉此可以了解大陸當局對民企的政策趨勢。
工總發表2023年白皮書
全國工業總會於今年8月8日第16度發表白皮書,今年的白皮書和往年一樣分八個單元闡述,共提出44個議題、164項政策建議。在第二章的總論中,以「破浪前行」為題,分從「台灣正加速進入超高齡社會」、「地緣政治風險籠罩」、「全球供應鏈在國安、韌性、淨零目標下持續移轉,各國產業爭取新機會」、「隨著CPTPP、RCEP成員內部連結日深,台灣產業競爭壓力日增」、「五缺問題更加嚴重」等九個不同層面梳理當前台灣產業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台灣六需」的戰略目標及「八項行動策略」,期望政府正視並納入政策制定參考。
數位經濟協定的發展與挑戰
數位化浪潮正快速覆蓋人類各方面活動,其傳輸無國界的特性,更挑戰「數位主權」的敏感神經,在地緣政治因素導致全球碎片化的趨勢下,各國除積極投入數位經濟相關研析,也希望推動與經貿夥伴洽簽數位經濟協定,以利爭取最佳利益,預料此一趨勢將會對全球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首先介紹美國與歐盟對數位經濟的政策與做法、國際間數位經濟相關協定概述、最後比較DEPA、CPTTP、RCEP、USMCA、IPEF、及台美倡議的數位經濟條款內容,並提出結論,以供讀者參考。
工總理監事參觀淡江大橋工程
為了讓工總理監事見證全世界最大跨距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淡江大橋的施作,工總監事會召集人,同時也是承作淡江大橋的工信工程總裁潘俊榮,特於今年8月份的理監事會當天,邀請理監事們上淡江大橋施工現場參觀。淡江大橋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長單塔斜張橋,讓淡水與八里間的陸運將不須再繞行關渡大橋,節省行程時間並促進北台灣觀光產業發展,改善淡水三芝地區聯外交通,使北部濱海公路系統服務功能更完善。
青年企業家探討產業界如何因應淨零新潮流
為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今年10月試行,並強化青年企業家對全球淨零碳排趨勢的掌握,工總受經濟部委託,於7月13日下午在台北美福大飯店舉辦「2023歐盟CBAM規則說明會」,邀請禾同國際法律事務所李柏青律師主講「歐盟CBAM簡述與對我國業者之衝擊」,並安排東和鋼鐵侯傑騰董事長、旭榮集團黃冠華執行董事等二代企業領袖現身說法,以及歐盟認可之查驗證公司德國萊因林琦桓資深技術經理提出專業見解,吸引三青會、電青會、桃青會、新創青年會及營造青等各友會約50位青年業者參與。
頁次 : 1 / 1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