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應延長並擴大適用
|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2月22日表示,美國需在半導體製造方面繼續投資,以重拾全球領導地位,並滿足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需求,因此可能需要「晶片法案 2」或某種持續的投資。而日本政府為了提振國內晶片供應鏈,打算針對台積電在熊本縣興建的第2座工廠,提供大約7,300億日圓的額外補助。當國人將期待與注意力集中在半導體與AI產業未來發展時,我們想要提醒的是,大家更不要忘記傳統產業對經濟發展、工業獨立性、民眾就業的重要性,尤其是石化、金屬機械、機電、紡織等基礎性產業或民生化工業,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工業的支撐,台灣不可能發展良好的資通業,更不可能成為半導體的重要製造大國。因此,如何有效分配資源,維持這些基礎傳產的動能,是我國產業政策不可偏廢的一環。 |
|
|
台商撤離中?大陸台商2023年的投資動向評析
|
2月18日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23年大陸的國際收支平衡中,用於衡量新進外資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降至1993年以來最低。然而,在春節前的1月19日,大陸商務部才發布資料,表示2023年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人民幣(約為1,582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8.0%,但規模仍處歷史高位。雖然大陸商務部和外匯管理局指涉的數據顯然有所不同,但大陸FDI的下滑是大陸當局也認可的事實。外商投資大陸下滑,那台商又是如何?本文將透過對工總每年例行調查的解讀,回答這個問題。 |
|
|
全球經濟變化及台灣新定位
|
隨著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新冠肺炎等的肆虐,全球經濟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地緣政治的壓力下,台灣廠商被迫前往海外投資、分散風險,如何建立本地投資跟海外投資的雙向互動生態系、避免產業與人才空洞化,值得正視。本文共分五節,除前言之外,第二節探討全球經濟及主要市場的消長變化。第三節分析幾個重要事件,包括: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地緣政治及綠色、數位轉型的影響。第四節探討前述市場的變化及重大事件影響下,台灣經濟的嶄新定位,最後一節則為結論與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