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民國114年03月

產業雜誌  

川普重啟美國優先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今年的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開始了他的第二個任期。

即使4年前沒有連任成功,依據美國憲法的第22修正案(1951年通過),

川普已經當選兩次而無法再次競選連任。

由於沒有連任的顧忌,

多數分析都指出川普將在這4年中極盡所能的測試美國總統的行政權力(executive power)的邊界,

而其支持者也正因為此而認定立竿見影的各式政策將快速地推出。

果不其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幾個與競選主軸相關的重大政策陸續推出。

在談及這些政策之前,本文想先簡短的對美國的政治生態變化稍作說明,

這樣也能對即使川普離任後的美國整體政策走向有一定的認知。

 


《社論》

審慎因應川普2.0的關稅攻勢

《企劃專題》

川普重啟美國優先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童永年

《專題報導》

地緣政治下資安治理及管理/吳明璋

《焦點報導》

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 穩固臺灣產業發展基石/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七項勞動新制上路/謝彥安
高風險關鍵材料出口管制的因應措施/芮嘉瑋

《專欄》

〈趨勢前瞻〉碳有價時代如何影響企業價值?/蔡錦銘
〈國際經貿〉 掌握美國反傾銷最新修法/梁志豪
〈海峽兩岸〉 從工總調查看川普2.0的大陸台商動向/黃健群

〈創新經營&永續發展〉永續航空燃油啟航下的歐盟航班碳排放標章/黃正忠
〈產業透視〉 AI眼鏡開啟智慧穿戴設備的新時代/李立穎
〈老闆學〉 透視歐洲產業競爭力危機/謝志岳
〈稅務資訊〉 台美「類租稅協定」的展望/黃士洲
〈健康補給站〉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把握治療先機/李均

 

 

審慎因應川普2.0的關稅攻勢
(產業雜誌114年3月號社論)對台灣最具威脅性的是川普在2月13日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強調美國將糾正長期存在的國際貿易不平衡問題,而欠缺對等關稅是造成美國每年持續出現龐大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要求相關政府部門針對各國的關稅及非關稅政策對美國的損害研擬具體課稅計畫。
掌握美國反傾銷最新修法
為了保護美國產業免受他國傾銷造成損害,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ITA)在2024年7月於聯邦公報預告其將針對《1930年關稅法》中之反傾銷及平衡稅規則(19 CFR Part 351),進行修正(註1)。修法目的包括強化ITA貿易救濟及執法權限,以確保中國、俄羅斯和越南等非市場經濟體之出口商(包括國營企業)無法規避反傾銷稅。此外,也期望透過修法,改善商務部與海關邊境保護署(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的聯繫,強化收取反傾銷稅及平衡稅之權限。為打擊跨國補貼行為,本次修法也將外國企業交叉持股(cross-owned)之其他投入或公用事業供應商收到的補貼,納入補貼計算中。
川普重啟美國優先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今年的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開始了他的第二個任期。即使4年前沒有連任成功,依據美國憲法的第22修正案(1951年通過),川普已經當選兩次而無法再次競選連任。由於沒有連任的顧忌,多數分析都指出川普將在這4年中極盡所能的測試美國總統的行政權力(executive power)的邊界,而其支持者也正因為此而認定立竿見影的各式政策將快速地推出。果不其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幾個與競選主軸相關的重大政策陸續推出。在談及這些政策之前,本文想先簡短的對美國的政治生態變化稍作說明,這樣也能對即使川普離任後的美國整體政策走向有一定的認知。
地緣政治下資安治理及管理
資安是易攻難防的營運風險。國際知名的資安事件不單是企業電腦系統被駭、支付勒索贖金,還有可能導致客戶機密資料外洩、電路板被植入間諜晶片、企業併購隱藏的資安風險導致投資人訴訟、營運中斷,甚至引發工廠大火,不乏總經理與資安長下台案例。
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 穩固臺灣產業發展基石
近年來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動能不足、節能減碳淨零發展受限,以及多元通路拓展不易等,衝擊中小微企業發展。行政院推出跨部會的「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藉由「三策略、三配套、一窗口」,落實經濟發展委員會所揭示「創新與包容成長」的政策目標,透過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發展通路,同時搭配優惠貸款、租稅優惠、信用保證等政策工具,降低中小微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壓力與成本。
碳有價時代如何影響企業價值?
2025年全球碳定價格局迎來關鍵時刻:歐盟碳邊境稅(CBAM)已上路,美國推動「清潔競爭法」(FAIR),隨著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可能對全球碳市場帶來重大變數。川普不僅主張支持石化燃料、重啟煤炭產業,更宣布美國進入「能源緊急狀態」,此舉將影響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全球碳交易市場。這與歐盟和亞洲推動減碳的路線形成鮮明對比。即便如此,包括美國部分州政府、蘋果、台積電等國際企業仍堅持減碳承諾,歐盟也確定執行碳關稅。於此同時,台灣已確定實施碳費制度,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前50大企業碳排放量超過1.2億噸,約占全台40%。這些碳排放在全球碳定價趨勢下,將轉變為實質營運成本。儘管美國政策存在重大變數,但在歐盟持續推動、國際企業自主減碳,以及投資人對於ESG要求提高的多重壓力下,碳風險管理已從環保議題演變為企業財務風險。企業需要在這複雜的國際情勢下,審慎評估其在碳有價時代的競爭力與企業價值。
從工總調查看川普2.0的大陸台商動向
大陸官媒解釋,由於大陸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大陸進入所謂高質量發展階段,因此無法快速反應跟上大陸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自然會遭到淘汰。即使如此,官媒仍強調大陸並不是不需要外資,而是從只注重「引進外資」轉向「引進來、走出去」並重階段;外資仍扮演大陸發展的關鍵樞紐。「招商引資」、「投資中國」仍是大陸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但面對經濟產業的轉型與變化,以及川普2.0帶來的地緣政治衝突,大陸台商將會有怎樣的投資動向?本文透過對工總2024年的例行調查,探討此問題。
頁次 : 1 / 1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