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投資
(一)從需求面思維出發,透過?客製化吸引戰略」提高效率
誠如工總提出之建議,政府應提出確實有感的總體發展策略來吸引內外資投資我國,針對個別投資需求擬定「客製化吸引戰略」,加強投資一次到位服務。
有鑑日本面向亞洲的轉變,又日本仍可謂是擁有亞洲最高端技術的國家,為加強掌握與之合作的契機,國內應檢討放寬企業結合限制,提供土地可直接開發產業園區並指定投資區域,給予客製化公共基礎設施之支援等,以外資觀點來革新外人投資支援體系。
鼓勵台商回流政策應更積極,主動針對可能回台的產業規劃在台投資的營運模式,並為其找到新的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與投資方向,而不僅止於降低生產成本,可運用相關鬆綁幅度會大一些的「示範區」,尤其主動爭取有助於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戰略的台商回流,並可思考吸引具有中國內部流通網絡能力之中國企業來台投資,以利國內中小中堅企業進出中國市場。
(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全球區域整合已蔚為潮流,加上協議開放重點已由商品轉向投資鬆綁,以期讓資金自由進出、創造更大商機,加上競爭對手國-南韓已與美國、歐洲、印度、東南亞市場等簽署了九個FTA;整個亞洲經濟情勢發展至今相當明顯,那就是區塊整合的自由貿易組織紛紛成立,而對於未能加入的國家而言,將會形成許多負面影響,尤其台灣經濟是以外貿為導向,所受影響更大。
台灣面對全球的經濟整合,尤其是亞洲的區域整合(像是多個東協加一),為避免進一步的邊緣化,需透過貿易自由化以突破瓶頸,台灣可經由ECFA的簽署做為起點,並擴增到與其他主要貿易往來國簽署。
三、創新與品牌
(一)發展整合性創新,創造零組件階段的創新價值,提高零組件階段的主控性
我國企業專長於ODM,加強在零組件的創新,尤其是整合多項創新來創造價值,或野i因創新提高我國對全球產業鏈的掌控能力,避免創新利益、利潤多屬外國主導廠商的情況。
宣導並建立Taiwan inside的品牌形象,廠商可先專注於小規模利基市場,專心將零組件生產技術做到最熟練,在中間財市場擔任領導者,發展出「Taiwan Inside」之「掐著產業咽喉」的地位。
(二)發展全產品創新,避免被外國主導廠商操控
以我國現有的企業規模與技術能力,應該儘速掌握市場規模較小,甚至仍不存在,而未被大型國際企業掌控的產品,加入創新發展成新的產品或創造全新的產品。
1、將我國深厚的電子資訊技術與生產能力運用到其他產品,尤其結合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發展外國尚未想到的全新產品。
2、運用我國多元文化,將東方語言融入產品設計,創造出新的產品或新的生活方式。
(三)加強針對基礎研究投入的財政激勵
由於基礎研究是極為重要的創新來源,並具有外溢效果,歐洲小國政府對於研究開發的財政支持以基礎研究為主,由於我國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研發活動集中在技術發展,且以降低成本為主,導致我國擁有為數可觀的卡位專利,但仍相當依賴大量的技術進口;是故,我國研發補助或相關財政支援策略,應有效提高基礎研發經費的比重,增加對關鍵技術的開發,對解決台灣一直面對的技術貿易逆差問題也才有幫助。
(四)以?建立新的產品核心性能」思維來發展創新與品牌
改善產品性能一直為我國企業進行創新與品牌的優先考量,非以追求差異化、國際化、永續發展為優先,這樣相對短視近利的思維模式容易限制企業發展,使企業無法確實掌握新商機,無法達到創造市場、使尚未成為顧客的人常是新的消費等效果,對產業/企業之永續發展較無幫助。
「創新」是帶動國家經濟最重要的驅動力,而「創業精神」是引發創新的關鍵,然而創新技術具備高度風險,政府應加速再塑國內友善的創業環境:
1、強化創投機制,將豐沛的創新能量轉變為商業價值
台灣創意屢屢在國際發明比賽中獲得高度肯定,但後續在市場上實踐的卻屈指可數,若能發揮創新與創意上的優勢,將豐沛的能量蛻變為商業價值,將能確保台灣在全球經濟中取得領先地位的關鍵;又,台灣擁有國發基金、科學園區、低息貸款、國科會科專計畫等創業資源,種子期創投風險極高,加上面臨資金等問題,相關單位應積極執行與建立創投機制,發掘優惠創新想法,並給予資金注挹,與企業共同承擔種子期創投風險,從風險中發掘機會,補充創業能量,帶動產業新陳代謝。
政府可參考芬蘭的作法,投入資源培育「創意小樹苗」,由政府承擔「新創意點子」的養成,再藉由創投的投入,導入產業顧問、創投業及科技業主管等,使小樹苗長成新森林。
2、取消不合理的政策規範,創造友善的創業環境
創新技術具備高風險,然而現行法規定技術入股必須先繳稅,IPO後又必須課稅,這樣規範導致創投業不願意投入初期創新產業,甚至不願意投入中間過程產業;創投投資未上市公司需要繳稅的作法,亦導致創投募資更為困難。
3、規劃我國天使基金的相關實施辦法
過去,我國有工業銀行可以做為挑選未來值得投資的產業或企業,給予資金上的支柱的參考;如今,工業銀行在創投中扮演的角色薄弱,建議參考國外相關機制,規劃我國天使基金的相關運作法規,不限產業、廠商規模,鼓勵廠商業者發展創新構想,由政府給予資金輔導及相關管理、財務輔導,來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與規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