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
101年10月行政院核定台灣應朝「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的「三業四化」發展,作為台灣產業結構優化推動主軸。經濟部兩年來已選定兩階段9項示範亮點產業推動,惟需參考國際趨勢,滾動檢討目前作法,以擬定具體行動方案全面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以下就目前初步規劃內容稍作說明以為各界參考。
一、推高值—提升產品品級及價值
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逐年下滑,需引導產業朝高值化發展,將從高端產品應用領域切入,掌握全價值鏈關鍵技術之高值化研發。例:金屬材料、螺絲螺帽、航空、石化、紡織、食品等,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發展高值化研發
透過法人科專、業界科專、主題式研發、主導性計畫與科專等相關輔導措施協助提升產業研發能量;並切入高端產品應用市場,以高值化研發掌握價值鏈之關鍵技術。
(二)促成上中下游研發聯盟
由研發聯盟,推動材料、設備本土化,以提升國產化自主比率,並開發關鍵材料與技術,建立產業之材料零組件及產品之供應鏈;推動國營事業加強研發,並帶動中下游技術轉型。
(三)協助整合開發測試認證
政府提供協助進行產品整合開發與測試認證,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建立產業群聚優勢,並強化運籌加值服務與協同開發之加值服務。
(四)協助建立全球運籌中心
建立高值產業群聚形象及優勢,以塑造高值產品形象。
二、補關鍵—建構完整產業供應鏈體系
主要目的在建立產業鏈,以免受制他國大廠,無法自主供應,並優先掌握關鍵材料(如OLED面板封裝材料)、零組件(如工具機控制器、自行車電子變速器)及設備自製(如AMOLED設備PECVD等)生產能力。例如:工具機控制器、平面顯示器材料、半導體設備(3D1C)、高階應用處理器AP、太陽能電池材料、航空產業特殊合金、面板設備、電動車馬達、動力電池、自行車電子變速器、電氣矽鋼片、機器人等。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盤點產業缺口
產官學研全面盤點缺口,鎖定發展策略,並運用引進國外技術投資、技術合作、自主開發或共同開發模式,建立自主能力。
(二)籌組研發聯盟,建立自主體系
整合上中下游共組研發聯盟規劃設備、零組件及材料介面之弁鈳W格。
(三)應用主題式研發輔導能量
主題式研發方式公告重點項目,廣徵業界提案,最短時間建立能量,並透過主導性計畫與科專輔導能量,協助產業進行關鍵技術產品研發。
(四)推動跨業合作,擴展應用領域
持續拓展技術應用領域、促成跨業合作;並透過跨國技術合作平台進行合作。
三、展系統—建立系統解決方案能力
擴大整廠整案工程系統解決方案能量與海外輸出實績,帶動出口成長;結合智慧自動化以強化硬體與軟體之整合,提高系統解決方案能力,並引導單機轉型為整線設備,切入整線規劃並延伸設備應用服務,擴大價值鏈。例如:整廠整案工程輸出、智慧自動化生產、雲端產業、生活型態服務(如U-Bike)、太陽能廠、木工機械、工具機、食品/造紙廠、橡塑膠機等。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盤點輸出能量,以國內市場為試煉場(test bed)爭取全球商機,整體性盤點我國產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之能量與缺口,提供國內試煉場域,協助廠商在國內場域建立系統整合工程服務實績;並掌握具商機之海外市場(含東協、大陸等新興市場),協助廠商進行國際拓銷。
(二)籌組系統整合聯盟,建立旗艦團隊強化輸出實力:籌組系統整合聯盟,以國產設備發展符合客戶需求之系統解決方案能力,並推動整廠整案與智慧自動化輸出海外,切入系統整合高附加價值市場;此外,將強化國際交流,引進歐亞銀專家強化業者國際備標能量。
(三)建立海外標案財務支援機制:結合金融機構建立海外標案融資聯貸機制,以支援整廠整案與系統整合工程輸出。
四、育新興—加速新興產業發展
我國產業倚賴電子業成長甚深,應積極發展替代性的主流新興產業,而製造業、服務業及其他業別界線日益模糊化,需開發跨領域新應用市場,掌握全球未來趨勢新興商機。例如:智慧校園、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B4G/5G通訊、策略性服務業、下世代半導體、下世代影像顯示、3D列印製造、新藥醫材、智慧娛樂、創意生活(如植物工廠結合觀光休閒)、離岸風力、數位內容(含數位學習)、深層海水..等。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鼓勵產學研合作,提升國家創新系統效率
推動產學研合作,結合學研界前瞻研究與業界產業化能量快速掌握新興商機;並深耕關鍵技術、累積核心智財,並強化產業科技與市場面之應用與整合,以及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智慧財產流通整合平台及營運模式。
(二)構築新興產業生態體系(eco-system)
規劃先導示範計畫,協助產業構築生態體系,加速本土解決方案發展;推動國際級測試環境之建立,協助產業與海外目標市場接軌,並辦理競賽,鼓勵開發跨業創新商業應用模式,以及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連結海外重要科技聚落創新能量。
(三)整合跨部會輔導資源、法規鬆綁,協力促進產業發展
協調各主管機關鬆綁法規,提供產業發展合理環境,並打破部會間傳統界線,共同協力發展整合型新興產業;以及促進典範學習,並進行客製化輔導。
五、助中堅—帶動更多中堅企業發展
由於部分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具不可替代之地位,以台灣企業之特質應朝培育更多隱形冠軍努力,並以中堅企業為B2B品牌發展主力,建立多元的國際品牌出海口,以因應產業多元化發展與快速變遷趨勢。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輔導技術深耕
以各項產業研發補助及法人科專協助中堅企業技術深耕、協助企業精進產品及流程創新,並完善專利智財經營及布局。
(二)協助建立目標市場地位
協助中堅企業針對目標市場或主要客戶布局、強化國際化行銷管理能力,並協助廠商消費市場研究及人才培育,建力目標市場,掌握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
(三)塑造優質品牌形象
善用供應鏈地位形塑品牌價值,以參展補助和品牌台灣發展計畫、台灣產業形象廣宣等作法,協助品牌建立。(作者為台經院研究二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