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對新冠肺炎受害廠商紓困之建議
正在加載......
對新冠肺炎受害廠商紓困之建議

589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農曆年前爆發以來,由於中國大陸諸多省市封城、延後開工,以及中、港、澳地區被列為疫區,影響兩岸交通運輸、原物料供應、人員往來等,因而導致我製造業廠商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據全國工業總會針對其所屬會員廠商進行調查發現,有許多廠商正面臨「供應鏈斷鏈」、「生產線停擺」、「訂單減少」,以及「資金無法周轉」等困境,亟需政府給予及時的協助,以渡過難關。

 

鑒於目前中國大陸復工率最多3成,影響貨品銷售、帳款回收,進而導致訂單被取消、利潤率下降,以及資金周轉困難。因此,製造業廠商最先需要政府協助的應屬資金紓困。 雖然行政院已匡列新台幣600億紓困特別預算,比起17年前的SARS紓困方案有所成長,但政府應考慮到通貨膨脹,以及此次疫情衝擊較SARS時期更為全面,誠應酌予提高紓困預算金額。再者,本次政府提出的產業紓困方案,多集中在五大項內需服務業。因此,政府除應增加整體紓困預算,也應強化對製造業的紓困,包括提高貸款額度、展延還款期限、補貼利息、優惠或減免房屋稅、地價稅及營所稅等稅賦,以及申報營所稅時,准予企業認列疫情產生的損失。

 

其次在協助解決斷料、斷鏈問題方面,由於有許多廠商的原物料及零組件需從中國大陸進口,但因疫情關係恐造成斷料、斷鏈危機。因此,政府應採短中長期方式協助有需求廠商解決原物料及零組件缺口。其中在短期部分,因廠商普遍面臨原物料及零組件庫存不足、價格提高、延遲供應等問題,故政府應快速協助廠商找尋可替代的原物料及零組件來源,並解決其物流問題。

 

在中長期部分,除降低部分進口產品關稅,讓廠商降低製造成本及增加價格競爭力,以擴大產能外,也應以專案處理的方式,簡化重大共通零組件轉為在台灣生產所需相關原物料之進口、驗放,以及後續的驗證與認證流程,並補助業者因將零組件轉由台灣生產所增加的額外成本,讓廠商得以在台持續投產。

 

第三,鑒於此次疫情已迫使許多廠商實施無薪假因應,故政府應在這段時間,透過政策補貼協助企業培訓員工,既讓勞工能在無薪假期間提升工作能力,也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此外,有些企業為因應疫情,將產能轉移回台灣,但會因此產生勞工缺口,政府也應在彈性工時、派遣比重、外勞比重、加班等政策上適度放寬,以協助廠商提高在台產能利用率,擴大轉單效益。

 

最後,由於兩岸產業鏈相當緊密,這次疫情導致許多廠商因為斷鏈、斷料無法依契約如期交貨。因此,政府在提出紓困方案的同時,也應提供中小企業法律專業諮詢,以協助其降低違約賠償等風險。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