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因應全球產業鏈脫鉤
正在加載......
因應全球產業鏈脫鉤

589

美中科技戰導致美中產業脫鉤,未來雙方透過各自建立技術標準,形成「一個世界、兩個體系」幾乎已成定局。台灣面對美中產業脫鉤,但卻與美中現有供應體系都有密切鏈結的情況下,要立刻進行拆解的難度相當高。作者認為台灣產業界要思考的不是先選邊站,而是應盤點自身的技術自主能力和市場布局狀況,並據以擬定可能的因應策略與作為,以危機就是轉機的心態,積極調整布局,鞏固在相關供應鏈中的地位,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文:張超群

 

美中在2020年1月15 日在白宮由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共同完成簽署美中第1階段協議,該協議已在2月14日起生效,雙方歷時18個月的貿易戰暫時停火。根據協議,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將大量進口美國商品與服務,總額為2,000億美元,其中近500億為農產品,另還包括能源、製造業產品。但美中雙方對於此前加徵的懲罰性關稅並未取消,美中雙邊在貿易上還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商品被施以懲罰性關稅,美方並宣稱這些關稅將是第2階段協議的討論內容。這顯示中美雙方雖達成第1階段協議,但貿易戰並未全面休戰。

 

美中貿易戰雙方衝突的核心,由早期美國對中國的鉅額貿易逆差,逐漸擴大為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強迫外國企業技術移轉、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不力,和中國推動「中國製造2025」,並在5G和AI等新興科技領域占有優勢並崛起,以及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等影響深遠的層面。雙方的主戰場也由早期的關稅戰,逐漸轉變為科技戰、金融戰與人才戰等面向,美方亦逐步強化對陸資企業之技術封鎖與管制。

 

2020年2月起,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美國成為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川普總統指責中國隱瞞疫情導致全球疫情失控,中美關係再度惡化,加上川普總統連任選情落後,便對中國採取更為嚴格的科技封鎖與管制措施,以拉抬其支持率。

 

在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等情勢的牽引下,全球產業供應鏈也發生變化,許多廠商規劃加速將生產基地由中國撤離,未來也可能導致美中產業鏈脫鉤,考驗企業全球布局的策略與能力。美國和中國是台灣最為重要的對外投資和貿易夥伴,在美中產業鏈可能脫鉤並形成「一個地球,兩套體系」的狀況下,台灣廠商如何避免被迫選邊站,成為企業經營上的重大挑戰。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09年08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