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美國極端寬鬆貨幣的影響
正在加載......
美國極端寬鬆貨幣的影響

589

為了挽救經濟與就業,美國針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全面推出各式各樣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比如降息、量化寬鬆、擴大政府支出、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等等,紓困力道之大,實屬罕見。然而,極度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卻也為未來的實體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穩定,甚至是通膨隱憂及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本文嘗試從這波疫情世界各國與美國推出的因應政策談起,深入剖析其可能伴隨而來的巨大貨幣供給與流動性,並進一步探討對未來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影響,最後再據此做出結論。

 

文:吳孟道

 

 

新冠病毒(COVID-19),一隻在2020年初突然飛出的黑天鵝,澈底搗亂全球經貿體系的運作與成長步調。原本在2019年末,各界紛紛預測,2020年將是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一年。比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其2019年10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就明白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將達到3.4%,高於2019年的3%足足有0.4個百分點。不過,短短半年多的時間,伴隨新冠病毒的橫空出世,IMF在2020年6月立即將全球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至-4.9%。從成長到衰退,落差幅度高達8.3%,史所未見。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的肆虐,不管是已開發經濟體或新興市場國家,無一倖免,都面臨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來最慘烈的衰退情況。 

 

其中,又以美國及歐元區為首的已開發經濟體受創最為嚴重。同樣是來自IMF的預測數據,美國及歐元區2020年預估經濟衰退幅度分別將來到8%及10.2%,幾乎是新興市場國家平均的兩到三倍。確實,從2020年第2季實際的數據來看,這樣的估算並不離譜。根據美國商業部經濟分析局及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字,第2季美國及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分別為-9.5%及-15%,紛紛創下歷史衰退記錄。顯見新冠疫情對歐美經濟衝擊之大,遠遠超乎想像。而這樣的衝擊,似乎還未停歇。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每月都會進行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指出,第二波新冠疫情(COVID-19 2nd wave)已經連續5個月(4月到8月)都是基金經理人認定的最大尾端風險。這也意味著,短期間全球都難以解除新冠疫情警報,尤其是災情最為慘重的美國,迄9月底止,確診人數已突破700萬人,死亡人數則是超過20萬人,都高居世界首位。 

 

也因如此,為了挽救經濟與就業,美國針對這波疫情的衝擊,全面推出各式各樣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比如降息、量化寬鬆、擴大政府支出、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直接發放現金補助等等,紓困力道之大,實屬罕見。然而,極度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卻也為未來的實體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穩定,甚至是通膨隱憂及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有鑑於此,本文嘗試從這波疫情世界各國與美國推出的因應政策談起,深入剖析其可能伴隨而來的巨大貨幣供給與流動性,並進一步探討對未來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影響,最後再據此做出結論。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09年10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