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由於工業總會代表國內157個產業,長期關心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經濟發展,所以長期以來積極擔負起為產業代言的角色,促使政府重視並維護產業權益,紓解產業經營與發展困境;雖然今(2020)年在白皮書展開作業期間,適逢新冠疫情肆虐,但我們仍然依循過去12年製作白皮書的勇於任事態度,即時就產業發展與政府的能源、環保、租稅、勞工、福利等政策發生失衡,以及國內經濟與區域、國際連結受阻的癥結,提出200項政策建言,盼能與政府共同攜手使台灣成為宜商宜居的人間樂土。
文:編輯部
今年初,原本寄望在美中簽署貿易協議後,美中對立會和緩下來,全球經濟貿易將恢復以往動能,殊不知在中國大陸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突然自1月下旬起迅速向外擴散蔓延,大肆在亞、歐、美洲各國肆虐,帶起全球大封鎖,讓原在全球化下暢通無阻的商品與人員流動陷入停擺,造成全球需求與供給大萎縮,重創全球經濟產業及股債市。也因為COVID-19疫情迄今仍在美國、印度、中南美及非洲延燒,除導致美中對立更加的尖銳,也讓人憂心COVID-19疫情可能帶來全球經濟大蕭條。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今年6月提出的報告即指出,此次全球經濟受到COVID-19疫情的傷害,將會是過去百年來除戰爭之外最大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今年6月出爐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也預測,今年先進經濟體將萎縮7%,新興經濟體將萎縮2.5%,全球經濟產出將萎縮5.2%,將面臨從1870年至今150年來最嚴重的崩跌。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預估,全世界有90%的國家今年將陷入每人國民所得負成長的窘境。至於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GDP則已見嚴重衰退6.8%,是近30年來首見負成長。
面對COVID-19嚴重疫情,雖然政府為達到「企業不能倒、就業不能失、物流不能停、金流不能斷」的紓困目標,提出史上僅見,規模達到我國GDP5.5%,共新台幣1兆500億元的紓困方案,值得肯定。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高度仰賴對外貿易,台灣產業也與全球製造供應鏈緊密連結,所以我們殷望政府能審慎觀察COVID-19疫情發展,並擬定宏觀的產業政策與政策工具,以協助產業在全球需求與供給皆萎縮之際,利用現有產業優勢轉型升級,既在未來新興產業生態系占得先機,也為下一世代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在疫情常態化及後疫情時代,協助產業因應「反全球化」、「新保護主義」、「去中化」等國際經貿新情勢,並在全球供應鏈重整時,與各區域建立穩定的產業夥伴關係,以降低過度以中國大陸作為生產與出口基地的依賴性,增加我供應鏈多元性,避免「斷鏈」重演,更促使我經濟產業能夠快速恢復蓬勃的生機。
基此,本會2020年白皮書便以「防疫·紓困·救經濟」作為論述主軸,並提出「建立完善的防疫體系」、「產業紓困應兼具短中長期政策目標」、「強化產業競爭優勢」、「振興地方產業」、「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檢討國家能源配比」、「妥善因應供應鏈變化」、「強化對外連結」、「推動台灣為創新樞紐」等九大策略建議,殷望政府以宏觀思維、縝密計畫,協助我國經濟與產業脫離COVID-19疫情困境,再次起飛。
今年4月中,由於本會深感工商業界十分關注COVID-19疫情及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的衝擊,乃與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及三三企業交流會共同策劃召開三場閉門式「因應新冠疫情與台灣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希望政府能儘速提供短期的租稅、融資措施及直接補助紓困,以協助遭受COVID-19疫情重創的產企業渡過難關外,更重要的是,從中長期的產業調整、對外經貿戰略布局等層面,向政府提出具體的拯救台灣經濟產業建議。
本會今年白皮書「產業發展」單元中所提的「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加速產業數位轉型」、「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台灣應建立完整公衛安全產品供應鏈,以因應突發事件」、「疫後時代中小企業的輔導與轉型」等五個議題,以及「國際經貿」單元所提的「台灣應重新定位在全球經貿網路上的角色」、「協助產業因應全球供應鏈變化」、「推動我國對外洽簽BTA與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等三個議題,即是就三場高峰論壇的重要建言進一步提出的。
另「賦稅暨金融政策」單元係鑒於「疫後」或「疫常」時代,全球經濟情勢更加詭譎多變,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賦稅及金融政策作為,以為未來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擘劃遠謀,因此建議︰一、應儘速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增加地方稅收分配,提高招商意願,以利企業掌握投資商機;二、將直接金融比重提高至50%以上,與世界接軌;三、將台灣所得稅率降到星、港水準,以打造台灣成為亞洲企業資金調度及高資產財富管理中心,並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來台。
由於最近兩年「能源政策」及「環境及安全衛生政策」兩單元議題及建議具有高度關連性,諸如節能與減碳議題及建議。因此,今年起特將兩單元合併為「能源暨環境政策」。再者,儘管節能減碳議題在國際間已成為普世價值,許多跨國企業包括Apple、IKEA等,也為了承擔環境保護及達到節能減碳責任,已經開始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企業未來為保有市場競爭力,也應該會配合國際大廠,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及向綠色製造與綠色供應鏈靠攏。不過,因為台灣是獨立電網,加上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根本無法達成「綠電取代核電、燃氣取代燃煤」的能源轉型任務。因此,「能源暨環境政策」單元特賡續籲請政府應重新檢討國家能源配比政策。
雖然擁有充足且專業的人力資源及具競爭力的勞動成本優勢,是企業面對嚴峻全球競爭的利器,但是政府的施政卻往往與企業的期待有落差,因而造成企業面臨專業人才短缺、基層人力不足、勞動市場僵化、勞動成本不斷地增高等困境。為此,「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單元乃籲請政府應積極放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限制、提出有效的育才、攬才及留才措施、增加移工引進管道及比例,以及制訂勞動相關法規、謀求勞工權益時,應審慎考量企業的負擔能力。
對台灣企業來說,大陸和美國都是同樣重要的市場;然而,在兩岸關係緊張、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下,台灣企業由原來的「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再加上政府採取的「親美抗中」路線,有時更讓台灣產業容易動輒得咎。因此,「兩岸政策」單元乃建議政府應「緩解兩岸升高的對立情勢,重建兩岸對話管道」、「務實推動兩岸經貿交流,開展兩岸新型產業合作」。
從美中兩國激烈貿易科技攻防戰當中可以發現,智慧財產權不但是貿易科技戰的導火線,談判桌上雙方錙銖必較的爭執焦點,更能夠彰顯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基此,「智慧財產權」單元特籲請政府除應積極建構產學研共創智財價值的新機制、有系統培育智財專門人才,也應協助企業做好智財管理布局與法律策略規劃,俾驅動產企業智能轉型、創新發展與升級蛻變,並在未來AI、5G等新興技術風起雲湧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由於工業總會代表國內157個產業,長期關心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經濟發展,所以長期以來積極擔負起為產業代言的角色,促使政府重視並維護產業權益,紓解產業經營與發展困境,以共同營造台灣成為一個有利於產業永續經營與發展的環境。雖然今(2020)年在白皮書展開作業期間,適逢新冠疫情肆虐,但我們仍然依循過去12年製作白皮書的勇於任事態度,即時就產業發展與政府的能源、環保、租稅、勞工、福利等政策發生失衡,以及國內經濟與區域、國際連結受阻的癥結,提出政策建言,盼能與政府共同攜手使台灣成為宜商宜居的人間樂土。
由於工業總會代表國內157個產業,長期關心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經濟發展,所以長期以來積極擔負起為產業代言的角色,促使政府重視並維護產業權益,紓解產業經營與發展困境,以共同營造台灣成為一個有利於產業永續經營與發展的環境。雖然今﹙2020﹚年在白皮書展開作業期間,適逢新冠疫情肆虐,但我們仍然依循過去12年製作白皮書的勇於任事態度,即時就產業發展與政府的能源、環保、租稅、勞工、福利等政策發生失衡,以及國內經濟與區域、國際連結受阻的癥結,提出政策建言,盼能與政府共同攜手使台灣成為宜商宜居的人間樂土。
「2020年工總白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