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疫情重創內需 經濟亟待鼓舞
正在加載......
疫情重創內需 經濟亟待鼓舞

589

在經過2個月的3級警戒後,指揮中心公布自7月27日起可以開始降級但不解封,過去2個月,除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外,其餘營業及公共場所皆強制關閉,內需消費產業受嚴重衝擊。工總在5月時,特別進行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的影響調查,也獲得廣大的迴響,尤其經濟部特別統籌財政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交通部、勞動部、國家發展委員會等單位,針對工總的四項建議以及問題,一一回復,讓產業界在第一時間掌握政府的對應策略與做法,讓雙方都能掌握最新狀況並進行有效討論,建立良好的產官互動模式,這是疫情外的佳話與插曲。 

 

尤其是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考量各界反映疫情影響公共工程之個案,確有工期展延舉證與認定的困難,多次洽詢各機關,並在6月16日召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受影響公共工程之展延或停工處理方式」研商會議,且於6月18日發函給各機關,提供通案性「處理方式」,讓所有機關與廠商都得以依循辦理,這樣的作為,確實讓產業界感到安心與貼心。 

 

但不可諱言的,新冠疫情仍讓台灣百業蕭條,內需消費市場受到很大衝擊。雖然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台灣的進出口不受本土疫情干擾,6月出口366.5億美元,創單月次高,年增35.1%,動能火熱,第2季出口1,089.7億美元,首次衝破千億美元。財政部更預估下半年出口,可望持續擴張。但這些數據看在內需型產業的眼裡,真是格外傷心。尤其是看到節節升高的失業率,真是對比兩樣情。因為在7月23日公布的6月失業率看到,失業率再往上攀升到4.8%,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紀錄,總失業人數達57萬人,月暴增8.1萬人,尤其工時未滿35小時勞工人數,月增19.2萬人,達到98.4萬人,等於除了失業人口,還有近百萬勞工未充分就業,雙創新高。7月失業率會不會更慘?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表示,往年6、7、8月因為畢業季、暑期工讀生投入職場,失業率都會持續往上,但目前還無法預測整個就業情況是否會因為疫情降級而有所好轉。 

 

事實上,自去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各國失業人數攀升,加大貧富差距,造成社會恐慌與動盪,許多專家更悲觀的預測,未來的社會將朝K型發展,也就是窮的人越窮,有錢的人越有錢。而市場消費不振,失業率衝新高、儲蓄率衝新高,也顯露出人民對於未來局勢的擔憂。 疫情改變了我們過去所熟悉的世界,改變大家生活型態,包括日常社交、工作、購物、通訊與娛樂等,而這些改變在疫情過後會變成新的難題,尤其是病毒的變種、疫苗的研發與分配,在在都加劇了全球政治的不安與國際間地緣政治的對立,更推升了保護主義的高牆。面對疫苗施打率仍然不高,台灣未來要實現群體免疫,達到逐步解除邊境管制,顯然還有迢迢漫長的路要走,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