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漁電共生在台灣的發展
正在加載......
漁電共生在台灣的發展

589

漁電共生為我國再生能源重要政策之一,其概念在於結合養殖漁業與再生能源,創造出提高養殖產業價值與土地永久利用的概念。本文先透過目前各國對浮動式太陽光電系統的三種不同應用場域—養殖場域應用、水上發電廠應用及不良鹽灘地區開發應用,介紹漁電共生的國際發展趨勢;接著分析台灣發展漁電共生爭議點,包括如何平衡發電與養殖需求,以及如何整合多方利益。最後作者認為,台灣可嘗試推動能源創新服務監理沙盒機制,逐一排除相關的發展問題,以加速漁電共生在台灣的發展。

 

文:戴志言

 

 

漁電共生為我國再生能源重要政策之一,其概念在於結合養殖漁業與再生能源,創造出提高養殖產業價值與土地永久利用的概念。在水面太陽能發電部分,美國能源局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估計水面太陽能發電容量可達美國總用電量9.6%?共2,100GW的能源需求,且被評比為迅速發展的技術。 

 

漁電共生設施基本上可視為浮動型太陽光電設施之一,主要建置應用國家包含中國大陸、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的研究指出,浮動式太陽光電模組在美國可應用在土地受限,或是農業用地等容易與太陽光電衝突的地方,可以有效增加美國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規模。NREL團隊預估,若大規模建設浮動太陽光電,將可減少用210萬公頃的土地使用,而美國現有約24,419座水庫、人造湖等人工水體適合安裝浮動式太陽能板,占美國全部水體的27%,若在這些地點開發太陽光電,發電量將不可小覷,有望滿足美國9.6%電力、年發電量可達786TWh。 

 

浮動式太陽光電目前在技術層次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技術,目前除台灣之外,中國有不少設置案例;中國的漁光計畫證明成果有助於改善養殖環境,提升養殖產量,並非單純增加電力供應。國際上對於浮動式太陽光電的研究主要是以維護水資源觀點出發,目前的研究顯示與水產養殖相結合模式,可以促進水資源的多元應用,在水面上裝設太陽能板,特別在大範圍的水域上,有助於提升水面的遮蔽率,降低約80%水面蒸發,對於淡水資源保護具有正面效益。台灣主要問題在於光電設施是否會影響水產產量及品質等爭議點,由於國際上目前無大規模推動的先例,加上台灣環境的特殊性,如何平衡發電與養殖需求,成為我國發展漁電共生面臨的問題。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0年8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