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中國大陸國務院近日印發了《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該綱要主要是針對智慧財產權制度進行部署,希望到2025年,智慧財產權建設與布局能取得明顯效果,透過嚴格制定智慧財產權法制,提升社會智權保護意識達到高水平,進一步凸顯智慧財產權市場之高價值,提升大陸企業品牌競爭力。我國過去亦有提出《國家智慧財產戰略綱領》,然而後續執行完畢後無疾而終,委實可惜,本文作者特藉由此次中國大陸所提出之綱要探討有否值得我國借鏡之處,並提出建議供參考。
文:張遠博
近日,中國大陸國務院印發了《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2021》),並發出通知要求中國大陸各地區部門貫徹並落實。從過去2008年頒布的《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2008》)實施結束後,為統籌智慧財產權各項規定以及推展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所制定的第二個長期規劃。藉由《綱要2008》與《綱要2021》之制定延續推進戰略布局。
《綱要2021》主要是針對智慧財產權制度進行部署,目標是到2025年,智慧財產權建設與布局取得明顯效果,透過嚴格制定智慧財產權法制,並提升社會智權保護意識達到高水平,進一步凸顯智慧財產權市場之高價值,提升大陸企業品牌競爭力,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價值占GDP比重達到13%,著作權產業增加價值占GDP比重達到7.5%,智慧財產權使用授權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平均12件(上述指標均為預期性指標)。
中國大陸至2035年,其目標是將國家整體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前列,並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積極參與智慧財產權全球治理之國際合作。
我國過去亦有提出《國家智慧財產戰略綱領》相關對應,然而後續執行完畢後無疾而終,委實可惜,藉由此次中國大陸所提出之綱要能否有值得借鏡供我國參考之處,於後述提出幾點供參考。
綱要2021訂定背景
過去中國大陸智慧財產權發展在《綱要2008》之推行下取得顯著成效,從核心專利、知名品牌、精品著作權、優良植物新品種、優質地理標示、高水平積體電路布局圖設計等高價值智慧財產權擁有之數量大幅度增加,營業秘密保護則不斷加強。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大陸推動高質量智權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是引領國家發展之動力,智慧財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明顯。實施此綱要戰略回應新技術、新經濟、新形勢對智慧財產權法制度變革提出新的挑戰,協調從政府、市場、國內與國際等多角度切入並提升智慧財產權數量與質量、需求與供給的聯動關係,建設中國大陸智慧財產權之特色與世界智慧財產權強國並進,對於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綱要2021工作項目與近況
據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說明《綱要2021》,明確了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六大方面重點:
一、建設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智慧財產權制度。
二、建設支撐國際一流企業環境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三、建設激勵創新發展的智慧財產權市場運行機制。
四、建設便民利民的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體系。
五、建設促進智慧財產權高質量發展的人文社會環境。
六、深度參與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
藉由中國大陸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負責人黃聖彪表示:2020年,中國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約54.9萬項,成交額2.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涉及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合約18.6萬項,成交額1.1萬億元(人民幣),占中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39.8%。在「十四五」(註1)期間,科技部將按照《綱要2021》安排,採取健全重大項目智慧財產權管理流程、加大高質量專利轉化應用績效的評價權重、重點推動技術要素市場發展等一系列具體措施。
另外,《2020年中國大陸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8673.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0.4%;占全國R&D經費的比重達76.6%,對中國大陸整體增長的貢獻達77.9%。內容所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以經營範圍、企業名稱或產品名稱統計,2021年前8個月,中國大陸內部新增智慧財產權相關企業7.37萬家。截至目前,中國大陸現存智慧財產權相關企業共33.7萬家。其中,深圳、成都、南京、蘇州、濟南、西安等城市擁有相關企業數量名列前茅。
我國《國家智慧財產戰略綱領》
2012年10月17日我行政院科技會報討論通過之《國家智慧財產戰略綱領》(註2)—六大戰略重點27項實施要項內容:
重點一:創造運用高值專利 【主辦部會:經濟部】
一、落實國家重點領域的專利規劃布局。
二、啟動專利布局開放研發創新平台。
三、強化專利申請品質。
四、建構產學研智財營運管理提升合作體系。
重點二:強化文化內容利用 【主辦部會:文化部】
一、強化創作保護機制。
二、強化流通運用及加值機制。
三、強化內容評價與資金取得配套機制。
四、強化防止非法流通與利用機制。
重點三:創造卓越農業價值【主辦部會:農委會】
一、建立新興農業產業領域之智財布局。
二、強化農產品商標國內外之登記及運用。
三、維持植物育種優勢及積極海外布局。
四、加強農業智財協商及權利主張協助。
重點四:活化流通學界智財【主辦部會:國科會】
一、提高學界智慧財產流通運用程度。
二、強化學界智財布局/商業化等研究與擴散。
三、強化學界成果萌芽與多元運用機制。
四、促進學界成果產業化環境。
重點五:落實智財流通及保護體制【主辦部會:經濟部】
一、布建具多元彈性及戰略性的智財營運組織。
二、連結互補發明專利產業化推動方案。
三、提升智財服務機構能量。
四、暢通智財流通資金取得管道。
五、落實智財保護相關計畫方案。
六、強化智財訴訟支援與因應能力。
七、促進智財法制完備與國際接軌。
重點6:培育量足質精的智財實務人才【主辦部會:教育部】
一、發展智財實務人才培育學程。
二、強化智財管理能力評估體制。
三、落實智財實務人才養成體系。
四、營造友善智財社會環境。
後續於2015年 06 月 11 日專題(註3)中提到智財綱領第一個四年推動將在2016年底結束,而後所得出之結論指出,行動計畫推動雖已有初步成果,但偏重於強化供給面,且政策推動大部分僅停留於學研組織,對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助力相當有限。
中國大陸執行「智財戰略綱領」成效不錯,惟台灣與中國大陸情況卻是截然不同,由於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 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為國家一級單位;台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TIPO)則為行政院經濟部下之三級單位,礙於預算與機關權力限制,對於推動「智財戰略綱領」實有難度。
近期有關國家戰略方向則是聚焦在《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年)》促進轉型創新為主要概念,以 5+2 產業(註4)持續創新,並以資訊及數位、資安、生技醫療、國防及航太、綠電與再生能源、民生及戰略物資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奠定穩健發展基礎,降低產業推動障礙,促進戰略產業躍升,並整合於四個主軸構面:「數位基盤」、「數位創新」、「數位治理」及「數位包容」。2017年智慧財產權戰略綱領行動計畫已執行完畢,但未來前瞻發展仍需擬定我國智慧財發展戰略,沒有戰略性布局與智財保護管理,政府投注再多經費於其他發展項目,當遇到國際貿易戰尤其是專利戰,體質若不健全,也無法幫助企業增加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觀察與建議代結語
以中美貿易戰專利戰來說,起始核心爭議始終圍繞於智慧財產權上面,美國強調中國大陸侵犯其智慧財產權。從智財權角度來說,中國大陸早期確實是以山寨文化為名,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但以過去幾年觀察中國大陸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內部逐漸走到另一個階段,也就是積極尋求海外授權(license in)。全球5G通訊目前已陸續進入商轉階段,中美兩國在5G通信技術發展亦積極角力。此外,兩國在兩大前瞻科技:人工智慧(AI)和量子電腦,也已開始展開競爭。2014年起,全球AI專利申請數每年已超過1萬件,全球AI前廿大專利權人中,美國和中國共占15家,且以美國占領先優勢。
智慧財產戰略布局建議是以走向國際與去除障礙為主,以目前我國參與智慧財產權相關國際組織為數不多,在相當程度上侷限智慧財產權之國際交流合作。由於國際政治現實之故,過去參與任何國際或區域組織受到侷限,然而中美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重組、貿易摩擦、經濟動盪等衝擊因素,智慧財產權戰略布局甚為重要。兩岸智慧財產戰略就筆者觀察,我國相較之下過於鬆散,缺乏集體經貿戰略意識。然而,近幾年由工研院推展「5G產業創新發展聯盟」匯集產業組成國家隊(註5)以及專利師公會近日成立「智財管理國家隊」(註6)來看,政府領導聚焦智慧財產發展戰略整合跨部會各項資源實為重要。(作者為工總智慧財產權組資深專員)
註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註2 行政院,「行政院發布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民國101年9月11日。
註3 林欣吾、戴彗紋、林佳靜,「從創新經濟檢視智財戰略綱領推動進展與精進方向」,《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00期,頁24(2015)
註4 政府提出「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
註5 謝錦芳,〈台商打天下 最缺智財國家隊〉,《中國時報》,2020年6月1日。
註6 鄭芝珊,〈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暨專利師節 成立智財管理國家隊為企業專利健檢服務〉,《經濟日報》,2021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