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產業科技發展新趨勢與展望
正在加載......
產業科技發展新趨勢與展望

589

2022年全球三大關鍵趨勢,將對產業前景造成衝擊與挑戰︰第一是疫情改變民眾消費型態,催生零接觸服務商機;第二是面對全球淨零排放變革,產業亟待從供給、製造、需求、環境等四大面向,朝向低碳生產轉型。第三是美中科技戰與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供應鏈安全問題,以及促使各國積極發展在地經濟,建構「韌性供應鏈」。對此,台灣產業界必須積極應對數位轉型、綠色轉型、供應鏈重整等全球趨勢所帶來的挑戰,以掌握下一波發展機會。

 

 

文:張超群

 

 

 

 

2021年全球仍壟罩在新冠疫情(COVID-19)的烏雲下,原本期望透過施打疫苗形成群體免疫,可以逐漸恢復常態,但疫苗產量不足和分配不均,加上Delta、Omicron等變異株的出現,使得全球確診和住院人數屢創新高,若疫情嚴重的國家再度執行封城鎖國等較嚴苛的管制措施,將會限制服務活動,延緩全球航運正常化的速度,導致供應鏈持續緊張,供需失調引發通膨,進而使經濟成長速度放緩,新冠疫情的發展將成為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最大變數。 

 

2022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1年因新冠疫情、供應鏈斷鏈、原物料價格飆漲、通膨升溫疑慮等不確定因素,引發市場擔憂,但各國陸續啟動疫苗接種計畫,且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大型振興政策和擴大基礎建設支持下,全球經濟復甦情況優於預期,國際主要機構指出全球景氣復甦趨勢仍持續,預料經濟成長動能將保持強勁。各國經濟雖走向復甦,但受疫苗分配不均和各國政府財政支持力道差異影響,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復甦步伐明顯分歧,貧富差距擴大,加深區域經濟分化,導致景氣復甦路徑出現分化:疫情對低收入國家、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或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衝擊影響較大。展望2022全球總體經濟景氣應朝正向發展,在2021的高基期下仍可維持穩定成長,除部分國家外,整體經濟成長力道不如2021年(圖1)。預估全球經濟成長4.9%,其中中國成長5.6%,台灣、美國、德國、英國及印度均可望成長達4.0%以上。 

 

在全球貿易方面,2020年因疫情肆虐,各國的封城鎖國措施造成全球貿易總額較2019年下降5.3%。2020年除亞洲出口量呈現0.3%成長外,多數區域出口與進口量下降,特別是以自然資源為主的中東、非洲、南美洲等。2021年在疫苗及財政刺激政策下,全球貿易復甦強勁,預期全年成長8.3%;2022年貿易成長持續看好,成長率預計放緩至6.3%,但全球貿易總額仍低於2019年的預測成長路徑(圖2)。

 

受供應鏈缺料/缺工/缺晶片、國際港口壅塞未緩、中國能耗雙控政策等不利因素衝擊,全球製造業擴張速度趨緩,但仍處於PMI>50的榮枯線上,成長動能延續。國際需求帶動傳統產業貨品外銷成長,加以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科技類產品需求持續暢旺,台灣對外貿易迎來空前榮景,2021年全年出口4,464.5億美元,比2020年的3,453.4億美元成長29.4%,創歷史新高,出超652.8億美元,也是歷史之最。台灣11類主要貿易貨品出口年增率皆呈雙位數成長,其中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塑橡膠及其製品、機械及運輸工具等六類貨品出口規模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在外銷接單持續暢旺的情況下,預估2022年的出口仍會持續擴張,但因2021年的基期太高,成長將會趨緩。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1年3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