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面對燃料價格居高壓力,導致台電經營出現巨幅虧損。因此,電價審議會決議,自4月1日起電價平均調漲11%。考量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降低用電衰退產業衝擊,住宅用電700度以下、小商店1,500度以下、農漁及學校用電不調漲,去年下半年用電衰退產業調幅減半。然產業高壓以上用電大幅調高17%,產業界對此結果深感遺憾。理由說明如下:
一、無法達到全民節電的效果。能源局統計,2021年用電量最多的是工業部門,約1614億度,占全體57%,服務業與住宅用電約占全體35%,然此次產業的電價調幅顯然過高,除不符用電的比例原則,恐也無法達到全民節電的效果。
二、採分階段緩漲方式,更能符合各界期待。主計總處下修今年GDP至2.12%,是近八年最低成長,甚至111年第4季初步統計為負的0.41%;經濟部最新統計今年2月出口連6黑,創近二年最慘紀錄;CPI也預估升破2%,通膨問題短時間不易解決。另,勞動部公布無薪假統計,實施家數已經來到2392家,人數高達17532人,和上一期相比,家數、人數都增加,以上數據均顯示產業經營環境正在急遽惡化當中。值此景氣循環向下,企業若因大幅調高電價而成本上揚,導致須放無薪假或產生裁員連鎖效應,不僅對產業帶來莫大的衝擊,對勞工就業穩定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此次電價調漲如能採分階段緩漲方式,應更能符合各界期待。
三、目前能源政策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更形困難。報載核二廠2號機停機除役,75億發電缺口如何遞補,台電坦言,今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可多超過50億度,燃氣發電也會多發30億度。由於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的發電成本高出核電甚多,預估燃料發電成本也會大幅增加。且學者預估,燃氣發電量1年二氧化碳就多排120萬噸,電力碳排放係數也勢必居高不下,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更形困難。
產業界向來最為關心供電穩定的問題,政府雖再三保證供電無虞,但核二廠2號機除役後的電力缺口,加上半導體生產暢旺、持續擴廠及台商回台投資等因素,用電需求大幅成長,預估2022至2028年每年用電成長率約2.3%。因此,未來電力需求缺口只會更加擴大,電力不足或供電不穩,都會對產業帶來巨大損失,所以呼籲政府應將供電穩定列為首要施政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