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解析近期大陸「挺民企」政策
正在加載......
解析近期大陸「挺民企」政策

589

近期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因此出台許多「救市」政策,如大陸國務院今年7月19日公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同一天,大陸國務院再連續發布11份振興民營經濟文件;兩個星期之後的8月1日,大陸發改委偕同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15個部門,再發布《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一時之間,大陸當局透過一波波的文件,興起「挺民企」聲浪。本文主要針對今年7月以來的「挺民企」相關政策進行盤點,並進行初步分析,藉此可以了解大陸當局對民企的政策趨勢。

 

 

文:黃健群

 

 

 

 

近期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因此出台許多「救市」政策,包括挺民營企業、擴大消費、加大吸引外資等。本文主要針對今年7月以來的「挺民企」相關政策進行盤點,並進行初步分析,藉此可以了解大陸當局對民企的政策趨勢。 

 

為刺激民間投資,大陸再次公布「挺民企」政策 

 

反映大陸民間投資力度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自2021年2月的年增36.4%逐月下滑,到當年12月僅為7%。然而,2022年2月略攀升到11.4%後,再呈現下滑趨勢,到同年12月年增率僅為2%。2023年新冠疫情解封後,民間投資不但未如想像的復甦,仍然持續呈現下滑趨勢,甚至今年5月開始呈現負值:5-7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分別為負的0.1、負的0.2,以及負的0.5,民間投資信心明顯不僅偏弱,說是嚴重衰退也不為過。 

 

為了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大陸國務院今年7月19日公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民營經濟31條」);同一天,大陸國務院再連續發布11份振興民營經濟文件;兩個星期之後的8月1日,「為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切實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大陸發改委偕同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15個部門,再發布《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促民營經濟28條措施」)。一時之間,大陸當局透過一波波的文件,興起「挺民企」聲浪。 

 

大陸當局再三強調「兩個毫不動搖」 2002年中共十六大第一次出現「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兩個不動搖」;2016年大陸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再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的「三個沒有變」;2018年11月,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再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兩個健康」。可以說,「兩個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和「兩個健康」,成為中共對民營經濟的指導原則。 

 

基於上述指導原則,大陸中央先後於2005年、2010年、2012年、2019年出台各類「挺民企」政策,加上這次的「民營經濟31條」及其之後的「促民營經濟28條措施」,從政策上來看,大陸當局希望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大陸當局一向以「56789」表示民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獻─民營企業在大陸可創造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大陸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大陸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比2018年末增長51%。2022年平均每天新設企業2.38萬戶,是2018年的1.3倍。 

 

「挺民企」政策的目標是提振民企信心 

 

此次「民營經濟31條」包括了七大部分,包括: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加強組織實施等共31條,內容除了市場准入,還涉及融資、法律保障等等。 

 

7月20日「民營經濟31條」記者發布會上,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除了重申民營企業的特色與重要性,並指出:「出台《意見》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通過有力舉措提振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因此「破除隱性壁壘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則成為「民營經濟31條」的焦點。 

 

李春臨表示,有不少民營企業反映,一些地方在市場准入、項目招標投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設置了不合理的限制和隱性壁壘,民營企業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營商環境和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也影響到了擴大民間投資、阻礙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因此,「民營經濟31條」第一條就指出: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註冊、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准入障礙,清理規範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不得將政務服務事項轉為仲介服務事項。與此同時,「民營經濟31條」強調要建立市場准入壁壘投訴和處理的回應機制。 

 

「民營經濟31條」剛公布,大陸騰訊、小米、TCL、科大訊飛等重要民營企業紛紛表達了正面看法。(註1)幾位大陸學者也認為,這些政策的出台 ,有利於大陸中央「穩預期」的政策目標;浙江大學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盤和林認為,「民營經濟31條」從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四方面著手,包括清理規範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完善信用資訊記錄和共用體系,推動修訂企業破產法並完善配套制度等具體舉措。其有四大亮點,包括:一、強化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二、鼓勵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回收資金;三、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以及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四、嚴格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行為保全等制度。盤和林認為,這四點除了能夠回應民營企業的焦慮,還讓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能夠透過重整重組找到一條出路;與此同時,透過法治環境的改善,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且對知識產權的侵權賠償,有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註2) 

 

落實「挺民企」政策的28條 

 

為了落實「民營經濟31條」,大陸發改委等15個部門共同提出「促民營經濟28條措施」,主要有五方面。由於這是大陸「挺民企」政策的「深化、細化與實化」;擇要說明如下: 

 

1、在促進公平准入方面:共10條措施。其中較為重要的包括「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項目清單」(第1條);「推動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第2條);「推動平台經濟健康發展,持續推出平台企業『綠燈』投資案例」(第5條);「加快合同款支付進度、運用信用擔保,為中小企業參與採購活動提供便利」(第8條);「集中解決一批民營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地方保護、所有制歧視等問題」(第9條)等。 

 

2、在強化要素支持方面:共7條措施。其中較為重要的包括「符合條件的行業企業可按規定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第11條);「一類、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免)稅的平均時間壓縮在3個工作日內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第12條);「延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第13條)等。 

 

3、在加強法治保障方面:共2條措施。主要為「清理廢除有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經濟原則的規章、規範性文件」(第18條);根據法律「在城市管理、生態環保、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分別明確不予處罰具體情形。出台《關於進一步規範監督行政罰款設定和實施的指導意見》。開展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罰款事項專項清理,清理結果對社會公布。」(第19條)等。 

 

4、在優化涉企服務方面:共5條措施。較為重要的包括「將中介服務事項納入各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機構選擇、費用支付、報告上傳、服務評價等全流程線上辦理,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第21條);「加大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清理力度,重點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審計部門接受民營企業反映的欠款線索,加強審計監督」(第22條)等。 

 

5、在營造良好氛圍方面:共4條措施。較為重要的包括「分級暢通涉企投訴渠道」(第25條);「開展『打假治敲』等專項行動,依法打擊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網絡黑嘴』和『黑色產業鏈』」(第26條);「對在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先進標杆的示範引領作用」(第28條)等。 

 

歸納「促民營經濟28條措施」,基本上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壓實主體責任,確定每項任務的落實分工。「促民營經濟28條措施」最特別的,是每條措施都有明訂「責任單位」;也就是,讓民營企業明白遇到問題時「該找誰」。例如針對民營企業常反映的拖欠賬款問題,明確由工信部牽頭推動解決;又例如該引導民企投資哪些項目,則由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負責。 

 

第二,引導民營企業參加更多項目,特別是政府專項;包括工業軟體、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等領域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第三,提供民營經濟更多資金上的支持。舉例來說,大陸稅務總局即指出,今年上半年,包括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內的民營經濟納稅人繳費人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達7,049億(人民幣),占比76%;企圖解決長期以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的問題。舉例來說,由於近期大陸財政相對困難,傳出多家房企遭到所在城市政府拖欠約10億元到20億元人民幣間款項;為避免類似情事發生,大陸發改委於8月中旬加碼公布《關於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提出要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著力解決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損害市場公平交易、危害企業利益等政務失信行為;其關鍵在於對政府失信行為的懲戒。 

 

結論:政策的落實才能恢復民企信心 

 

自2020年底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21年8項經濟工作任務之一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後,大陸當局即針對教培、互聯網、電玩、娛樂等行業進行強力監管,以致嚴重打擊了民營企業。大陸學者分析,大陸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在驅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本運作內在逐利性;二是通過資本擴張提升競爭能力;三是通過資本擴張擴大利益地盤;四是企圖進行監管規避。而大陸資本無序擴張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包括虛假出資、抽逃資本、違規出資等資本金募集問題;二是債權融資、股權融資,過度負債或高溢價股份轉讓等資本高擴張問題;三是部分資本利用分業監管存在監管不足的漏洞,採用「香腸式嵌套」或「套娃式嵌套」進行多層級、多主體、跨領域的資本關聯交易等資本複雜關聯交易;四是借助部分境外資本所謂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公信力,在多個領域進行資本擴張的聯合境外資本;五是利用各類交易市場和手段,以嚴重偏離市場公允價值的方式進行交易的資本無序退出問題;學者認為,資本無序擴張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民營企業,但也有不少國有企業及金融機構參與其中。(註3) 

 

從學者的分析來看,對資本的監管的確有其必要性;但大陸未來的課題、也是難題,就是如何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與「挺民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雖然大陸一系列提出各種「挺民企」政策及措施,但就如許多評論指出:這些所謂的「挺民企」政策,內容大同小異,都強調市場准入、保障民營企業、加強政企溝通等。 

 

因此,就如同許多評論認為,與其一再重申沒有所謂「國進民退」、「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甚或出台再多政策,要能恢復大陸民營企業信心,關鍵是如何讓民營企業有「獲得感」。除了落實一直以來「挺民企」政策,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扮演「決定性」角色,才是決定民營企業動能的關鍵。(作者為工總大陸事務處處長)

 

註1 「『提振信心,堅定底氣』馬化騰雷軍程維等企業家熱議『民營經濟31條』」(2023年7月21日),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3/0721/c1004-40041109.html。 

 

註2 盤和林,「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2023年7月28日),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23-07/28/content_95912442.shtml。 

 

註3 鄭聯盛、蔣照輝,「資本無序擴張:表現、風險、根源與應對」(2022年3月25日),中國發展觀察,https://cdo.develpress.com/?p=12803。

 

 

 

 



gotop